DB6101/T 3089-2020 基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DB6101/T 3089-2020 基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599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101/T 3089-2020 基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101/T 3089-2020 是一项关于基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工程技术规范。这项规范主要针对的是物联网技术在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为智能照明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网络连接,实现对室内照明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它可以自动调整照明亮度,根据环境光线、人员活动、时间等因素进行调节,以达到节能、舒适、安全的效果。此外,该规范还可能涵盖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该规范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智能照明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照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节约能源,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遵守这项规范,可以帮助照明工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确保系统的高效、可靠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DB6101/T 3089-2020 基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用于物联网通信,包括无线组网、场景控制、射频识别、实时定位、传感采集、电源管理等内 用信息交互协议。

DB 6101/T 30892020

控制器 在物联网内,以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并提供开关或调节等控制功能的设备。 主:根据是否提供人机交互功能,将控制器分为面板控制器(如,动能开关、场景控制器、触屏控制器、遥控器等 和无面板控制器(如,时钟控制器、无线通信控制器等)

在物联网内,以无线通信方式接入GB 5237.2-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具有解析开关或调节等控制信号并驱动照明灯具动作 器件。

在物联网内,可实现无线组网通信的硬件简称。例如:智能灯具、感知器、控制器、协议 驱动器、物联网网关等。

联通不同物联网,或联通IP网络与物联网,能实现网际通信设备

一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集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并部署在IP网 的信息技术设备。

一种服务于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综合软件,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控制管理、系统管 服务、WebService接口等功能,能提供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基于IOS或Android系统的APP 多种用户交互方式。

在同一个物联网内,对物联网节点设备所进行的逻辑组别划分。 3.13 分区 在同一个物联网内,对物联网节点设备所进行的空间划分。 3.14 te

DB6101/T30892020

3.15 局域网拓扑 通过IP网络和网络通信设备将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集成到一个私有网络内的拓扑结构。 3.16 广域网拓扑 个公有网络内的拓扑结构。

由纯物联拓扑构成的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主要用于规模较小的应用场景,一般由控制器、驱动器 感知器、照明灯具和物联网络组成,也可通过协议集成器将被集成设备接入本子网,还可以通过物联网 网关将其他物联网整合成一个纯物联拓扑系统。其组成原理见下图1所示。

图1纯物联拓扑的智能照明系统组成图

域网拓扑构成的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主要用于规模较大且需要联动管控的应用场景,一般由 (或桌面终端)、管控平台软件、IP网络、边缘服务器、物联网网关和物联网子网组成,也可 接口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其组成原理见下图2所示

图2局域网拓扑的智能照明系统组成图

DB 6101/T 30892020

由厂域网拓扑组成的物联网 规模巨大且需要统一监控管理的应用 全3小

图3广域网拓扑的智能照明系统组成图

系统具有但不限于下列基本功能: a 对照明灯具进行分组控制、分区控制和单灯控制: b)对照明灯具实现定时开关控制; 对需要调光的场所,应能够按设定值对照度进行调节; d 对需要调节色温或颜色的场所,应能够实现对光源色温或颜色的设定和调节 通过感知器对照明实现场景化的自动控制; 按需设定场景,并能按预设场景进行切换; g 设备在离线状态时应能按预设程序正常运行; h 具有断电或发生故障时自保持或存储记忆功能; 具有故障自动反馈功能; 具有在启动时避免电网冲击的功能; k) 能根据授权就地修改系统参数: 1)具备自动/手动开关模式

系统宜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扩展功能: a)对照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b) 支持物联网节点的离线告警; 与遮阳设施联动; d 与室内新风系统或空调设备联动; 与视频监控联动; f) 与出入口控制设备联动; g) 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调节照度:

DB6101/T30892020

h 根据授权远程修改系统参数; 支持远程查询及监控; j 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自动实现预设功能; k)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现通信联网、 联动控制。

无线通信满足以下要求: 工作频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规定的工业、科学及医疗(ISM)应用 频段; 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 技术要求》的规定; 在无线通信环节,具有避免安全风险及不可控因素的措施; d)灯具控制的响应时间宜不大于40毫秒,

6. 2. 1一般规定

物联网节点作为系统的基本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a)节点之间(无遮挡)的无线通信距离:室内不小于10米,室外不小于90米; b)在同一个物联网内,所有节点采用相同的物联网协议,

6. 2. 2 控制器

6. 2. 2. 1面板控制器

除符合“6.2.1一般规定”的规定外,还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开关控制; b) 调光; c 调色彩或调色温; d) 一 键式场景控制; e 场景控制模式的自定义设置; f) 分区或分组控制; g) 分区或分组的自定义设置, h) 能耗监测显示; i)场景工作状态显示

6.2.2.2非面板控制器

除符合“6.2.1一般规定”的规定外,还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定时控制; b)开关控制; c)调光; d)调色彩或调色温。

DB 6101/T 30892020

除符合“6.2.1一般规定”的规定外,还应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可接收控制指令,以驱动被控对象实现开关、调节等动作; b)能反馈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

应符合“6.2.1一般规定”的规定,配套的人体感应、光电、微波、视频摄像机、红外等 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有标准的通信接口。

6.2.5 物联网网关

除符合“6.2.1一般规定”的规定外,还应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支持IP连接; 支持外部访问或主动上报; 支持场景控制的自定义设置: d) 支持分组控制的自定义设置 e)支持单灯控制、分组控制,开关控制、调光控制和调色温控制。

应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支持IP连接; b)支持外部访问和主动上报模式; c)支持对物联网的可视化管理与控制; d)支持自动巡检入网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 e)可存储采集、管理和控制的数据; f)具有通电自动开机启动功能; g)具有容错功能、记忆功能。

采用局域网拓扑或广域网拓扑的系统,应配套管控平台软件,且该软件应具有但不限于下列性能 a 提供操作说明及编程接口说明; b) 与常用操作系统兼容; c) 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并具有可扩展性; d 宜支持移动终端或计算机的管理; e 宜采用浏览器模式进行管理; f 操作灵活、方便; g 数据库应采用标准数据库格式,并宜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h) 根据用户权限级别设置不同的用户及口令,保证软件操作的可靠性; i 系统软件升级与原软件兼容。

6.5.1外壳防护等级

室外安装的物联网节点设备的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室内安装型的防护等级应达到IP4

DB6101/T30892020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网络安全应满足结构安全、访问控制、网络设备防护的要求: b 主机安全应满足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入侵防范和恶意代码防范的要求; 应用安全应满足身份鉴别、访问控制、通信完整性和软件容错的要求; d 数据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检测到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2)应能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e 对具有远程网络监控的照明控制系统应具有防火墙等安全保护措施SY/T 6385-2016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7.1.1遵循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标准。

7.1.1遵循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标准。 7.1.2系 系统的设计与选型符合实际照明工程的要求。 7.1.3 系统的设计应包含节能设计的内容。 7.1.4在加油站、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或工房)等有防爆需求的场所,选用的设备应符合相关标 准要求。 7.1.5当需对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控制时,宜在出入口和空间内配置紫外线杀菌灯工作状态的指示器或 声光报警器

7.2.1安全可靠、功能实用、节能高效、经济合理、技术适用。 7.2.2根据场所的使用功能、环境及性能特点、应用需求以及能源管理、使用、运维等要求,确定照 明方案。 7.2.3设计方案应满足空间需求、运行需求和预算需求,同时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相关内 容。 7.2.4优先选用纯物联拓扑系统,也可根据灯具数量、灯具布局、控制分区、功能要求等实际情况选 用局域网拓扑系统或广域网拓扑系统。 7.2.5选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宜采用相同的物联网协议。 7.2.6物联网节点之间有遮挡或距离超过无线通信距离限制时,宜增加物联网节点或采用有线通信桥 楼。 7.2.7月 所涉及的有线通信网络按GB51158进行设计

0B6101/T3089—2020 宜遵循下列要求: 面板类控制器的固定位置,高度距地面宜为1.3米、边缘距门边缘宜为0.15米至0.20米; 6 当需成排设置面板控制器时,其高度应基本一致; 触屏控制器和遥控器的设置应便于取放; d)非面板类控制器宜置于控制箱内

宜遵循下列要求: a)与被驱动设备控制接口和电气参数匹配; b) 被驱动设备就近设置; c)当需作隐蔽处理时办公楼建设项目装修工程量清单,应确保无线通信不被遮挡。

宜遵循下列要求: a 根据测量对象与环境确定感知器类型; 6 根据需求与环境确定感知器的种类、数量、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响应时间等技术参数 当多项功能由一个感知器完成时,该感知器应同时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最高要求; d 当以安全保护和设备状态监测为目的时,宜选用开关量的感知器。 e) 当室内设置感知器时,要避开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及窗户周围等位置; f 当室外设置感知器时,应注意防水、防潮、防雷、防尘; g 当选用光电类感知器时,其位置宜设置在受光均匀的区域,且前方无遮挡物; h 当采用视频摄像机作为感知器时,应为视频摄像机配置无线通信控制器。

当其他智能设备集成时,应按以下要求配置协议集成器: a 能与被集成设备的通信接口匹配 b) 宜与被集成设备就近设置; c 不能从被集成设备获得相匹配的供电时,应单独为其设置电源适配器; d)当需作隐蔽处理时,应确保无线通信不被遮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