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36-055-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T36-055-2019 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布的一份关于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旋挖钻机在进行成孔灌注桩施工时的操作规程、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旋挖成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基施工方法,它通过旋挖钻机对地下进行连续旋转钻孔,同时将混凝土灌入钻孔,形成桩体。这种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地基条件,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基。
DBJT36-055-2019 标准详细规定了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前准备、钻孔、清孔、灌注混凝土、质量检验等全过程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钻头的选择和使用、钻孔深度和直径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施工中的安全防护等。它为保证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防止安全事故,以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提供了指导。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是为规范和提升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而制定的行业技术标准。
DBJT36-055-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5.2.1搬运和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安放时应对准孔位中心,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安装时,宜采用 吊车吊装,并缓慢垂直自由下放。 5.2.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安装时,应从两个互相垂
5.2.1搬运和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
5.2.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安装时,应从两个互相
6.1.1清孔工艺可分为人工清孔、捞渣斗清孔、正循环清孔、 反循环清孔。 6.1.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 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虹吸雨水斗 CJ/T245-2007》,不应大于200mm
6.2.1干作业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旋挖干作业钻孔在达到设计孔深后,应采用专用捞渣斗 进行旋转捞渣清孔。捞渣斗的外径应小于成孔钻进钻斗,捞渣斗 底部不布齿,采用小角度的刮板,以便于沉渣进人捞渣斗内。 2对于孔深小于20m的钻孔,可采用真空吸渣泵(车)抽 吸钻渣进行清孔。 3孔深小于12m且孔径超过1200mm时可采用人工清孔的 方法。 6.2.2实施人工清孔前应编写安全专项方案,安全专项方案批 准后才能实施
5.2.3安全专项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
1危险源识别(坠物、地面施工人员失足跌桩孔、施工 人员触电、起重工具失灵、桩孔内涌水、涌沙、桩孔内出现有毒 气体或缺氧致使施工人员室息)等。 2安全施工措施
6.3.1泥浆护壁清孔应符合下列去
1)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并使用的电动 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 动葫芦宜用按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 能力。 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并下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 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孔深超过10m时,应有 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 3)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应低于0.8m。 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 2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并壁的安全造成 影响。 应急预案应执行本标准第3.3.5条的规定
1专用捞渣斗清孔: 清孔捞渣斗应采用截齿钻斗或其他平底钻斗。 2正循环清孔: 正循环清孔一般适用于径小于1200mm,孔深小于50m的 桩孔。在满足设计孔深后,可先采用捞渣斗进行捞渣清孔,在孔 底沉渣厚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再下放钢筋笼。尽量缩短钢筋笼 的下放安装时间,并避免钢筋笼对孔壁的刮碰。 当初步判定沉渣厚度指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 规范》JGI94要求后,停泵30min,再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及 泥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标,如沉渣厚度指标能满足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如沉渣厚度指标超过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94要求,必须继续清孔及调制泥浆性能,直至满足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I94要求。
3泵吸反循环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泵吸反循环清孔可适用于各种孔径。在沉渣厚度指标满足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厂94要求后停泵30min,再 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标,如停泵30min 后沉渣厚度指标能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 94要求,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沉渣厚度指标超过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要求,必须继续清孔及调 制泥浆性能直至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技术规范》JG94 要求。 4气举反循环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气举反循环清孔时,应注意保持护筒内泥浆面的水头高度, 保持回流入孔内的泥浆量与气举排除孔外的泥浆量平衡一致。在 流渣厚度指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 求后停机30min,再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中的含砂率等性能 指标,如停泵30min后沉渣厚度指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 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则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沉渣厚 度指标超过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必 须继续清孔及调制泥浆性能,直至沉渣厚度指标满足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要求。 5泥浆护壁成孔后,在清孔过程中应注意孔壁的稳定性 控制适当泵量,不因泵量过大而导致孔壁功塌,而且沉淀池与孔 应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因距离过近导致泥浆中携带的沉渣未及 时沉淀文回流入孔内。 6.3.2采用混合护壁旋挖成孔清孔参照本标准6.3.1条的规定 执行。
6.4全钢护简(钢套管)护壁清孔
6.4.1全钢护筒(钢套管)护壁清孔可参照本标准6.3节的规 定执行。
6.5.1在卵砾石层、砂层等地层中清孔,应尽量缩短清孔时间, 如果泥浆在循环过程中难以达到优化效果或优化时间过长,可采 用泥浆除砂净化设备(浆分离器)或简易滤砂筒加筛网进行除 砂,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泥浆中的固相颗粒。 6.5.2对于某些特殊地层,可采用正、反循环相结合的清孔工 艺,在反循环清孔前,先开动正循环泵对沉渣进行冲刷扰动,再 进行反循环清孔
如果泥在循环过程中难以达到优化效果或优化时间过长,可来
6.5.2对于某些特殊地层,可采用正、反循环相结合的清孔工 艺,在反循环清孔前,先开动正循环泵对沉渣进行冲刷扰动,再 进行反循环清孔
6. 5.3 如不能进行 24h 连续施工。在不能作
据地层情况间款性地进行泥浆循环,可减少塌孔和缩径及沉渣游 积板结,有利于提高清孔效率,
7.1.1灌注混凝主前,应制定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 准备工作。 7.1.2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指标检查,如 超过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应进行第 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7.1.3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笼轴线位置、标高进行检查,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 7.1.4混凝土灌注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接头处外径 应至少比钢筋笼内径小100mm;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导管 直径不宜小于250m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 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取0.6MPa~ 1.OMPa。 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 导管密封性。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检查导管凹凸变形, 并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 7.1.5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试块应现场留置,留置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2混凝土的和易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技术规 范》JG94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大于2.5h。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并检查轴线位置。 4充盈系数宜为1. 0~1.3.
7.1.1灌注混凝主前,应制定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 准备工作。 7.1.2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指标检查,如 超过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要求,应进行第 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7.1.3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笼轴线位置、标高进行检查,并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L94要求
7.1.3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笼轴线位置、标高进行检查,并
1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接头处外径 应至少比钢筋笼内径小100mm;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导管 直径不宜小于250m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 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取0.6MPa~ 1.OMPa。 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 导管密封性。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检查导管凹凸变形 并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
7.1.5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试块应现场留置,留置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2混凝土的和易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94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大于2.5h。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并检查轴线位置、 4充盈系数宜为1.01.3。
7.2干作业成孔混凝土灌注
7.2.1灌注桩身混凝土应采用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不宜大 于0.5m。 7.2.2灌注桩顶以下5.0m范围内混凝时,应保持使用插入 式振捣器振实,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天于1.5m。桩顶宜超灌0.5m 以上。
7.3泥浆护壁成孔混凝土灌注
7.3.1泥浆护壁成孔混凝土灌注应接照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 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必须具 备良好的和易性,落度应为180mm~220mm。水泥用量不应 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 粗砂。粗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径距的1/3
7.3.2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下口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mm~ 500mm 2应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确保导管下口一次理入混 链土灌注面以下,埋人深度不应少于800mm。 3导管理入混凝土宜深度为2m~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 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拨导管的速度。应由专人测量导管理深 及导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水下灌注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 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 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m~1.0m
15ZJ602 建筑节能门窗凿除浮浆后必须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除浮浆后必须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3采用混合护壁旋挖成孔混凝王灌注应参照本标准第 3.1条和第7.3.2条的要求执行。
7.3.3采用混合护壁旋挖成孔混凝王灌注应参照本标
7.3.1条和第7.3.2条的要求执行。
7.4全钢护简(钢套管)护壁成孔混凝土灌注
7.4.1灌注混凝王时,如果采用搓管机法起拨套筒应和混凝王 灌注速度同步《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JTG/T F81-01-2004》,并保持混凝主在钢护筒(钢套管)底段不少 于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