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2月).pdf简介:
《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是由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2月发布的一份指导性文件。这份导则旨在规范和指导河北省市县层面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该导则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规划目标:明确规划的基本理念、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原则,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空间结构、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多个层面的规划内容。
3. 编制程序:详细规定了规划的编制流程,包括前期研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和审批等环节。
4. 技术要求:提出了规划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强调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5. 实施与监督:强调规划的实施与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这份导则对于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
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2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3力达拍可 3.1环京津核心功能区 3. 1. 1市县范围 郎坊市、雄安新区全部,保定市市辖区和部分县(市),沧 州市部分县(市)。县(市)名单见附录6。 3. 1. 2编制指引 1基础研究中加强与首都地区规划建设标准的衔接,加强重 天风险隐患研判与应对,加强区域协调、产业发展与创新、生态 修复与国土绿化等方面的研究。②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应融入京
津雄核心区域,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提升承接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能力,共同塑造更具竞争力的首 都地区。③交通组织应强化轨道交通枢纽建设,构建网络化的轨 道交通联系,与京津打造一体化的区域交通圈、物流圈。④产业 发展应与京津一体化布局,提升对高端要素的吸弓引力,集聚各类 科技创新要素,打造协同创新高地。5生态保护应适当扩大生态 用地面积,共建京津保生态过渡区。加强永定河等水系的流域治 理,保障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蓄滞洪区安全,加强地下水超 采综合治理。③用地供给应优先保障国家战略与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7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应加强直兼文 化、京畿文化、燕文化等多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8加强环 京交界地区、雄安新区周边地区的空间管控。 3.2沿海率先发展区 3.2. 1市县范围 秦皇岛、唐山、沧州市的市辖区和部分县(市)。县(市) 名单见附录6。 3. 2. 2编制指引 ①基础研究中做好海洋资源的综合评价分析,加强陆海统 筹、对外开放、港城关系、临港产业布局、沿海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研究。②城币定位与发展战略应强化对外开放职能,加强 港口城市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③交通组织应强化沿海通 道建设,优化疏港交通和港口布局,预留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通
道,支撑石化基地、能源枢纽建设。④产业发展应支持临港产业 和海洋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增强海 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加强海岸海域生态带 修复、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深河等水系的流域治理。③用 地供给应合理利用未利用地资源,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 平,支持疏港综合交通设施建设。 3.3冀中南功能拓展区 3.3.1市县范围 衡水市全部,石家庄、邢台、邯郸市的市辖区和部分县 (市),沧州市的部分县(市)。县(市)名单见附录6。 3.3.2编制指引 ①基础研究应加强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综合评价分析,加强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村庄布局、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 究。②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应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强化中心城 市、节点城市的带动作用,建设省会都市圈,提升县城服务能 力。③交通组织应加强东西向综合交通廊道和城乡公共交通建 设。④产业发展应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布局优化,提升县域 经济活力,实现县域产业集群整体提升。③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加 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淳沱河、滏阳河、大运河等河流水系的 流域治理,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③用地供给 应提升产业用地效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7历史文化保护 利用应弘扬赵文化、邢文化、中山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类型
3.4冀西北生态涵养区 3.4.1市县范围 张家口和承德市全部,石家庄、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 和邯郸市的部分县(市)。县(市)名单见附录6。 3.4.2编制指引 ①基础研究中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 保护、城乡风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村庄布局等研 究。②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应强化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 撑区建设,突出对2022年冬奥会的支撑保障。③城镇发展应充分 尊重坝上坝下和山区平原的差别,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推动人口 句市区、县(市)城(区)、特色小城镇集聚。4)交通组织应加 强旅游线路和公共交通建设,形成绿色交通体系。5产业发展应 降低重化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占比,促进冰雪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 相关产业发展。③生态保护与修复应突出生态功能完整性和生态 涵养功能,保护和系统修复植被,加强桑干河、深河、辽河等河 流水系流域治理,协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强“三北”防护林建 设,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用地供给应支持旅游、养老、 度假等专业化功能,重点保障冬奥会用地。8文旅融合应推动长 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燕山太行山国家魅力景观区,保护泥 河湾遗址群,加强与周边省份联动,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
资源利用、重大设施、社会事业、历史文化等方面提出区域协同 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大城市要立足都市圈发展,加强跨行 政区域的规划研究。 4.2.3陆海统筹(沿海市县) 合理安排陆海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时序和空间分布,从海洋 资源开发、海域使用等方面,制定陆海统筹的目标、格局和策 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沿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港口分工 协作,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措施。以海岸为重点协调地 区,提出陆海一体化的生态修复措施。 4.3国土空间格局 4.3.1总体格局 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确定的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 点生态功能区等定位,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评价评估为基 础,结合规划目标与战略,统筹山水林由湖草等保护类要素和城 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构建陆海一体、城乡融合, 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4.3.2重要控制线划定 (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明 确范围边界、面积比例。对照《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将“两 屏”(燕山和太行山生态屏障)、“两带”(坝上高原防风固沙林 带、滨海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带)、“多点”(分散于平原山地的各
类生态保护地)等生态保护红线落地落位。以双评价为基础,依 据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工作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成果,调出 冲突图斑,调入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脆弱区,确保生态功 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币级规划提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与补划方案,明确生态 呆护红线的类型、规模、占比、主要分布区域,明确管控要求, 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解至各县(市、区),划定市辖区生态保 护红线,划示所辖县(市)生态保护红线。 县级规划依据市级规划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统筹 到定县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管控要求,将生态保护红 线分解至各乡镇。 划定方法参照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保护红线划 定指南》。 (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巩固和优化永久基本农由划定成 果,明确范围边界、面积比例。以双评价和永久基本农由整改补 刘方案为基础,依据“三调”成果,叠加永久基本农由划定数据 库,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市级规划明确永久基本农由规模、占比和布局,明确管控要 求,将永久基本农田规模分解至各县(市、区),划定市辖区永 久基本农田,划示所辖县(市)永久基本农田。 县级规划在币级规划基础上,开展核实整改,统筹划定县域 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确定空间范围,明确管控要求,将永久
连通性,明确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确定生 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珍稀动植 物保留栖息地和迁徒廊道;合理预留基础设施廊道。 统筹山水林由湖草等各类要素DB12∕T 938-2020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程,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 国家公园、各类自然保护区、然公园(海洋公园、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布局、规模和名录。 自然保护地名录见附录8表1。 4.3.4农业空间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以 水平衡为前提,优先保护平原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 高、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实施“小块并大块”,推进现代农业规 模化发展,在山地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综合考虑不同种植结构的水资源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草原牧区、海洋养殖区为核心,明确种 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农产品主产区,稳定和优化农业生产空 ,弓导农业发展向优势区聚集,构建适合本地实际和种植特点 的农业发展格局。 4.3.5城乡空间 分析研究城乡人口结构、分布、流动和集聚特征,根据水资 源、建设用地后备资源、环境容量等约束条件,合理预测全域和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结合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产 业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依据上位规划明确的建设用地规模
确定城乡发展格局和规模,预测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潜力,提 出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和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的规划要求。以京津 翼产业布局调整为契机,明确市县产业发展方向和重大产业空间 布局,提出产业准入规则和正面负面清单,优化整合产业空间, 发展产业集群。引导城镇与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1)市级规划。提出城镇空间总体发展思路、目标、结构 和城镇体系,确定所辖县(市)的职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按照市 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等,确定城镇等级结 构。按照城镇人口5万人以下、5一10万人、10一20万人、20一50 万人、50一100万人等明确城镇规模结构。明确币域内乡村布局优 化和发展的指导性要求,提出乡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原则与分类 要求,统筹确定市辖区内村庄分类和空间布局。 (2)县级规划。确定所辖镇(乡)的职能定位和用途分 区,按照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等,确定镇村 等级结构。按照人口0.1万人以下、0.1一0.5万人、0.5一1万人、 1一一5万人、5一10万人、10万人以上等明确镇村规模结构。结合乡 村城镇化和空心村治理,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 般迁撤并、保留改善等类型,明确县域村庄分类和空间布局,明 确设施配置标准与建设要点。以乡村振兴为指引,优化农村生 产、生活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等乡村产业平台,安排不 少于10%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表、县域镇村体系规划表和村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