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415-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简介:
DBJ04-415-2021,这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标准,全称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它是中国建筑行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这个标准旨在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以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建筑的健康性能和使用寿命。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维护,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废物管理等多个方面。它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原则,鼓励使用环保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的能源性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建筑行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提升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具有重要意义。
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间的配合与协作问题,在专业内部优化和建筑整体寻优之间实现建 筑是一个环境的动态设计。 1.0.4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 条件。本标准未全部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 是着重提出与绿色建筑性能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耐健康 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因此对建筑的基本 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设计等要求未列入本标准。设计时除应符 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0.5指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 然条件,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 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技术措施。通常包括自然采光、自然 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 雨水人渗等技术和 措施。 2.0.6主动技术通常包括供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技术 和措施。 2.0.14、2.0.15可再利用材料指的是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 直接进行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 料,如钢门、木窗、旧砖等;再循环材料指的是需要通过改变物 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如钢筋、铜铅合金型材、玻 璃、石膏等;还有的建筑材料则既可以直接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
3.0.1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应追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技术经济的合理和效益的 最大化。为此,需要从建筑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场地 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相瓦影响,综合考虑 安全、耐久、经济、美观、健康等因素,比较选择最适宜的建筑 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应避免过度追求奢华的形式或配置。 3.0.2绿色建筑设计涉及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 段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以共享、平衡为核心,通过优化 流程、增加内涵、创新方法实现集成设计,全面审视、综合权衡设 程师和项目其他关系入创造共享平台,使技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绿色建筑设谜的共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建筑设计的共 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第二是建筑本身的共享,建筑 然物质与精神、现在与未来的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的交流 实现共享的基本方法是平衡,没有平衡的共享可能会造成混 乱。平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是需求、资源、环境、经济等因 素之间的综合选择。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改变传统设计思想, 全面弓引人绿色理念,结合建筑所在地的特定气候、环境、经济和社 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将其融合在设计方法中。 集成包括集成的工作模式和技术体系。集成工作模式衔接业 主、使用者和设计师,共享设计需求、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不同 专业的设计师通过调研、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设计全过程捕捉和理
化,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适宜技术促进了绿色建筑综合效益的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提高建筑经济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绿色设计鼓励结合项目特征
方法、新技术利用与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JGJT1752009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如:有条件时, 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手段实现节约化的设计目标:通过精细化设计 提升常规技术与产品的功能:新技术应用应进行适宜性分析:设计 阶段宜定量分析并预测建筑建成后的运行状况,并设置监测系统等。
4规划、环境与景观设计
不应建造内类建筑。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宜选择有利地段,应避开不 利地段并不在危险地段建设, 相关环保部门及土地管理部门应审核建设项目拟选地点与城 市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等的衔接及协调性,确保符 合城市规划布局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对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控制其节地的关键性指 标准以居住区的最小规模即居住街坊的控制指标为基础,提
4.2.1对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控制其节地白
4.2.1对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控制其节地的关
出了人均住宅用地指标标准。设计时,如果建设项目规模超过4hm, 在项目整体指标满足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应以其 小区路围合形成的居住街坊为设计单元计算人均住宅用地指标。 对公共建筑,容积率是控制其节地的关键性指标。绿色建筑在 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分类提出要求,一类是容积率 通常较高的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旅馆饭店、交通枢红 等设施,另一类是容积率不宜太高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 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
地面积,但应考虑建筑外墙勒脚、排水明沟和散水等设施的占地, 计算规则执行山西省各地城乡规划管理等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4.2.4近年来地下空间的利用发展很快,已从地下车库、设备机房 发展到地下商业、办公、影剧院等多种功能用途,地下建筑层数也 在增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 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 合、统一规划,同时考虑基地地质条件、结构类型和使用性质等诸 多因素。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抑等生态环保要 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理人
地面积,但应考虑建筑外墙勒脚、排水明沟和散水等设施的占地, 计算规则执行山西省各地城乡规划管理等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4.3.5居住区的配套设施是指对应居住区分级配套规划建设,并与 居住人口规模或住宅建筑面积规模相匹配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 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 通场站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本条对居民使用频率较高 或对便利性要求较高的配套设施提出要求,突出步行可达的便利性 设计原则。强调了医院、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设施、老年及日间照料 含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主要指文化馆、文 化宫、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或儿童活动中心等 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是指主要服务功能 健身设施、餐饮设施等,以及交休息等空间,提供休息座位、 家属室、母婴室、活动室等人员停留、沟通交流集活动等与建 筑主要使用功能相适应的公共空间。 公共服务功能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方式也具有多种形式,可 以全时开放,也可根据自身使用情况错时开放。例如文化活动中心 图书馆、体育运动场、体育馆等,通过科学管理错时向社会公众开 放;办公建筑的室外场地、停车库等在非办公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车位数占总车位数的比例不低于10%,是适 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措施。 周边500m范围内设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库),也是对社会设 施共享共用、建筑使用者出行便捷性的重要内容。 开放城市步行公共通道以提高和保障城市公共空间步行系统 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方面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提高通达 性,另一方面也是绿色建筑使用者出行便利的重要内容。 4.3.6强调城市公共升散空间 运动场所的便捷性、可达性。建
DB37/T 3783-2019标准下载4.3.6强调了城市公共开敬空间、运动场所的便捷性、可达性。建
约1300m²~2500m,集中设置了篮球、排球、5人足球的运动场地), 或是其他对外开放的专用运动场,如学校对外开放的运动场
4.3.7室外健身可以促进人们更多的接触自然,提高对
健身慢行道是指在场地内设置的供人们进行行走、慢跑的专用 道路。健身慢行道应尽可能避免与场地内车行道交叉;宜采用弹性 减振、防滑和环保的材料,如塑胶、彩色陶粒等;设计宽度不宜少 慢行道设计应符合原建设部以及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城市社 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4.3.8标识系统,包括向标识和定位标识等,系统的设计和设置, 应结合建筑使用者的习惯及不同人群的特点,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 的建筑与设施分布情况,并提示当前位置,构成完整和连续的引导 年人识别的标识、满足儿童使用需求与身高匹配的标识、无障碍标 导向标公共卫生间导向标识,以及其他促进建筑便捷使用的导 向标识等。同时,在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设置醒目的 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引导指示标志,以达到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和 安全疏散的作用。 在标识系统设计和设置时,应考虑建筑使用者的识别习惯,通 过色彩、形式、学体、符号等整体进行设计,形成统一性和可辨识 度。并考虑老年人、残障人士、儿童等不同人群对于标识的识别和 感知的方式,例如,老年人由于视觉能力下降,需要采用较大的文 字、较易识别的色彩系统等,儿童由于身高较低、识字量不够等, 需要采用高度适合、色彩与图形化结合等方式的识别系统。公共建
4.4.2建筑布置不当不仅会产生二次风,还会严重地
处风速小于5m/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户外休息 区、儿童娱乐区风速小于2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除迎 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可 以减少冷风向室内渗透。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宜出 现涡旋或无风区,否则将影响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50%以上可 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有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户外活动的热安全性和热舒适度。项目应接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居 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I286进行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场地内热 环境的舒适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场地通风不良、遮阳不足、绿量 不够、渗透不强的一系列的问题降低热岛强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热岛”现象在夏季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史暑的概率变大, 同时还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室外硬质地面采用遮阴措施可有效降 低室外活动场地地表温度DB62/T 2313-2019标准下载,减少热岛效应,提高场地热舒适度。 第二款中的外活动场地不包括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停车场。本 款仅对建筑阴影区的户外活动场地提出要求,建筑阴影区为夏至日 成年乔水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按照构筑物正投 影面积计算。夏季遮阳措施主要有乔木、花架以及遮阳棚等,其中 乔未是最重要的措施。在场地允许的前提下乔木尽量采用双排或多 排种植模式:同时应注意乔木和场地的关系,尽量使树荫在场地上: 选择树种时,尽量选择树冠大,成形快的树种。 第四款中屋面可采用高反射率涂料等面层,本款计算绿化屋面 面积、设有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反射率高的屋 面面积之和。 第五款中景观水池蓄水的蒸发散热可改善场地内的热环境,减 少热岛效应。公共建筑场地及绿化景观中的叠水、喷泉、溪流、瀑
布等动态水景,可以扩天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蒸发速度,提 高水景的降温加湿效果
4.5绿化、场地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