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简介:
"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中国电力工业规划设计院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制定的详细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适用于火力发电厂中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旨在提供焊接接头的热处理设计、执行和质量控制的指导。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焊接件的预处理、焊接过程、焊后热处理方法、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检测与验收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旨在保证焊接件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确保火力发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对于从事火力发电厂焊接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护人员,这份规程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帮助他们遵循统一、严谨的焊接热处理操作流程。
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5.1.1加热炉加热应满足下列要求
5.1.4火焰加热应满足下列要求
5.2.1加热炉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当对焊件分段加热或采用火焰加热炉 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分段加热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其重叠的加热长度不小于300mm。 b)采用火焰加热炉时,应使火焰不直接冲刷被加热焊件。 5.2.2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5.2.3感应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对具有明显尖角效应影响的焊件,不宜 兄田由频盛广加热
5.2.4火焰加热使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
a)在难以采用其他加热方式的场合,可采用火焰加热对焊件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 b)如采用火焰加热方法进行焊后热处理,应编制详尽的作业方案SJG 09-2020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保证加热相对均匀,并具有有 效的温度控制措施。 c)不宜采用火焰加热方法对高合金钢焊件进行焊后热处理
6.1.1焊接热处理工艺应按照DL/T868的规定,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一并评定。 6.1.2编制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格式见附录B中表B.1)时,应结合焊件实际的材料、 规格、施工条件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应在首件焊接热处理实施的结果中确认。 6.1.3首件确认应确认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中的加热范围、升温速率、恒温时间、降温速度等能够 实现并达到预定的效果。
6.1.1焊接热处理工艺应按照DL/T868的规定,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一并评定。 6.1.2编制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格式见附录B中表B.1)时,应结合焊件实际的材料、 规格、施工条件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应在首件焊接热处理实施的结果中确认。 6.1.3首件确认应确认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中的加热范围、升温速率、恒温时间、降温速度等能够 实现并达到预定的效果。
DL/T8192019
6.1.4经首件(炉)确认并经硬度检测合格的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应在后续的 执行。
6.2.1预热温度满足下列要求
a)焊件的预热温度应符合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的要求,常用钢的预热温度参见附录C。 b)异种钢焊接预热温度可按照DL/T752的规定确定。 .2.2预热时的加热方法及加热宽度满足下列要求: a)当管子外径大于133mm或壁厚不小于20mm时,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 或感应加热。 b)当监测焊件坡口外热电偶达到预热温度时,应保持一定时间,使坡口待焊接部位的温度达到要求。 c)当加热器在坡口两侧分别布置或全覆盖布置时,加热宽度自坡口边沿开始计算,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或远红外辐射加热时,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焊件厚度的4倍,且不 小于100mm; 2)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时,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d)当待焊接区为类似点状时,加热范围是以焊接中心为圆心、以焊缝最大深度尺寸的9倍为半径 的近圆形区域。 23金新猫边时一饰个
6.2.3重新预热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中断后,重新焊接前应再次预热。
.3.1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停止后,若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应立即进行后热。后 热工艺是:加热温度为300℃~400℃;保温时间为2h~4h。 .3.2马氏体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焊后不宜采用后热。若后热,应符合下列要求: a)待焊件温度降至80℃~100℃、保温1h2h后立即进行。 b)管子外径不大于63.5mm且壁厚不大于10mm的马氏体型耐热钢焊接接头,可缓冷至室温,并 在24h内进行后热或焊后热处理。 3.3后热时的加热宽度不小于预热时的加热宽度
6.4.1应按照DL/T869、DL/T752的规定,或其他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若焊缝任一侧为马 氏体型耐热钢,应在其完成马氏体转变结束后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否则,应按6.3的要求进行后热。 6.4.2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的选择原则: a)不应超过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及两侧母材中最低的下转变温度(Ael),宜在Al温度以下30℃。 b)对调质结构钢焊接接头,应低于调质处理时的回火温度。 c)对异种钢焊接接头,可按照DL/T752的相关规定执行。 6.4.3管道对接接头加热宽度应根据加热方法及外径(D)与壁厚(S)的比值来选取,但最小不小于 100mm。加热中心应位于焊缝中心,并应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采用感应加热时,应按下述方式确定加热宽度: 1)当D/8≤15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 2)当D/8>15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6倍。 b)当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时,应按下述方式确定加热宽度: 1)当D/8≤10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厚的6位
图1名义厚度计算图示
6.4.5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与恒温时间参
a)采用柔性陶瓷电加热或远红外辐射加热时,焊接热处理升温速率、降温速率为6250/8(单位为 ℃/h,其中为坡口处焊件厚度,单位为mm),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时,焊接热处理升温速率为 8000/(单位为℃/h),降温速率为6250/(单位为℃/h)。升温、降温速率最大不大于 300℃/h。当壁厚大于100mm时,升温速率、降温速率按60℃/h进行控制;300℃以下不控制 升温和降温速率。 b)当管子外径不大于108mm且厚度不大于10mm时,若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可不控制升 温速度。 c)对管座或返修焊件,应按主管的壁厚计算焊接热处理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 d)加热炉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加热过程焊件应随炉升温;冷却过程焊件应随炉降温,直到300℃ 以下方可出炉冷却。 焊后热处理恒温过程中,任意两热电偶显示数据的差值应符合规定的温度范围,且不超过50℃。 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可能出现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a)对于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种,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应避开敏感温度区间;升温、降温时,应尽 快通过敏感温度区间。 b)对于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种,焊后热处理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 c)冷拉焊接接头所用的加载工具,待焊接热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 d)对已运行过的管道焊接接头,在热处理前、后对焊缝及母材硬度进行检验,必要时,进行金相 组织检验。 e)阀体和管道形成的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时,确保阀体部位的恒温温度不超过阀体的运行 温度。 f 对于壁厚大于100mm的焊接接头,应采取措施控制壁厚方向的温差,满品加热温产函求
7.1.1应根据加热方式选择测温方法。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感应加热宜采用接触法 测温;火焰加热宜采用非接触法测温。 7.1.2接触法测温宜采用热电偶、测温笔、接触式表面测温仪等。非接触法测温宜采用便携式红外测 温仪等。
.2.1热电偶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根据焊接热处理的温度、仪表型号、测量控温精度选择热电偶。热电偶的直径与长度应根据 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法选用。 6 宜选用K分度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绝缘型铠装热电偶或具有绝缘功能的K分度热电偶丝,绝缘材料 推荐使用玻璃纤维或二氧化硅纤维。其质量应符合GB/T16839.1、GB/T16839.2、GB/T18404、 GB/T2614的要求。 c)对首次使用的热电偶或参比端(接线端)维修过的热电偶,应参照GB/T34035进行热电偶的极性 测试和电阻检测。 2.2热电偶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与数量,应以保证测温和控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 预热时,控温热电偶应布置在加热区以内,监测热电偶应尽可能靠近待焊坡口。必要时,应使 用其他测温方法检测待焊坡口处的温度,见图2
图2预热时加热宽度与测温点布置示意
后热时,应在焊缝上部安装1支热电偶作为控温热电偶,图2所示的监测热电偶不变,也可参 照焊后热处理的要求,分区布置热电偶。 垂直位置的管道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使用不少于2支~3支热电偶,沿圆周均匀布 置。其中,1支控温热电偶布置于焊缝中心,其他监测热电偶布置于距焊缝边缘1倍壁厚处, 且不小于50mm,见图3。
图3垂直位置管道焊接接头热电偶布置示音
水十位直管道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宜根据管道外径采取与分区加热相应的测温、控 方式安装热电偶,分区数量与热电偶的安装要求见表1。每个加热区应布置不少于2支热 偶,1支控温热电偶布置于焊缝中心,另1支监测热电偶应布置于距焊缝边缘1倍壁厚处, 不小于50mm,见图4、图5。
表!水平位置管道焊后热处理时分区数量与控温热电偶的安装要求
DG∕TJ 08-2350-2021 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标准图42个控温区时热电偶布置示音
图53个控温区时热电偶布置示音
管座等)进行后热、焊后热处理时,应采取措施使得焊件实际被加热 的最高温度位于被热处理焊缝上。焊后热处理时,其热电偶应至少有3支,其中1支位于焊缝 (控温用),其他热电偶(监测温度用)分别位于距焊缝边缘1倍壁厚,且不小于50mm的主 管与支管上,见图6。
8加热装置的安装与保温
【厦门市】规划局关于《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补充规定0.1.1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远红外辐射加热器的安装应链
DL/T8192019
DL/T81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