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290-2012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JGJ/T 290-2012《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组合锤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组合锤法,也称为振动锤法,是一种利用振动锤设备对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的技术,常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破碎岩层等地基问题。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组合锤法的施工工艺、设备选择、施工参数、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地基处理的安全有效,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它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对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您提到的是PDF格式的完整版本,它可能包含了规程的全部内容,包括章节、条文、图表、示例等,清晰无水印版本通常是专业或官方发布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请注意,由于版权问题,我无法直接提供PDF文件,您可能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或相关机构获取该规程的完整版本。
JGJ/T 290-2012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E组合锤法处理地基工程
表E组合锤法处理地基工程的墩体质量检验方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JGJ 60-1999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总则 42 术语和符号 . 43 基本规定 45 设计 47 施工 51 质量检验 53
1.0.1随着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不断的改进和施工设备的更新,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对于大多数不良地基,经过地 基处理后,一般均能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的目的是 保证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在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中认真贯彻 执行国家的技术标准和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1.0.2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原名为超深挤密强夯法),在工 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处理、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 用,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在交 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等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和水利堤 坝的加固及防渗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大量的工程施工实 践证明,本规程可适用于建设工程中采用组合锤法处理地基的设 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不仅采用了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 术,同时运用了砂石桩、灰土挤密桩及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的 原理。制定本条规定的依据是大量的工程实测资料,所以按本规 程进行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 并应综合分析地基土的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施工技术及环境 等因素,达到技术先进可靠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2.1.3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是采用柱锤、中锤和扁锤分别对 地基土深层、中层和表层的不断夯击,破坏了原来土体中固相颗 粒的组合结构,进行结构重组,迫使土体中固相颗粒紧密排列, 挤出气相体,形成排水通道。同时迫使液相水压力产生由稳 定一一产生孔隙水压力一一再稳定的变化过程。从而达到对地基 土进行加固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这些被加固的增强体和周围 的土体的抗压及抗剪强度才能得到迅速提高,才能共同承担基础 传递的荷载,形成组合锤法复合地基。
2.1.4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根据现场岩土工程条件
组合锤挤密法是分别采用柱锤、中锤和扁锤不断夯击施工场 地的原土,使其分层挤密压实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形墩体,实现提 高地基土强度的目的。作为回填置换料的原土可以是场地自身符 合要求的土,也可以是新近回填的黏性土、粉土、残积土、砂士 等。这些土体可作为回填置换料的前提条件是:①土体含水量不 大;②处理后单墩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地基承载力一般在200kPa 以内;③回填时地下水位不宜过高。 2.1.5组合锤置换法是分别采用柱锤、中锤和扁锤按规定次序 击场地原土形成夯坑,然后向坑回填其他硬骨料作置换料: 最终由夯实置换料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形墩体,与周边被挤密后的 土体共同形成强度高、压缩性低的复合土体。置换料视承载力大 小或其他要求可以采用工业废骨料、建筑废骨料、砂土、碎石土 日
夯击场地原土形成夯坑,然后向夯坑回填其他硬骨料作置换料: 最终由夯实置换料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形墩体,与周边被挤密后的 体共同形成强度高、压缩性低的复合土体。置换料视承载力大 小或其他要求可以采用工业废骨料、建筑废骨料、砂土、碎石土 及具有一定级配的大粒径块石等。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水 泥土或强度等级为C10、C15等的混凝土作为置换料。 建筑废骨料是指拆除建(构)筑物所产生的碎砖瓦,破碎的
2.1.两通分击之间应有 照, 日 隙水压力的消散。间歇时间一般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 间。由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与土的类别、夯点间 距、夯击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果有条件在试夯时埋设孔隙水压力 传感器,通过试夯确定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以决定两遍 夯击之间和施工完成至验收检验之间的间歇期。当缺少实测资料 时,也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相关规定结合工程施工经验采用。 2.1.8锤的底面积、锤的静压力值和锤的动压当量对强夯的效 果影响较大,当锤的重量确定后,是互成反比的:锤面积过小, 静压力值和动压当是过大,导致态锤对地其士的作用以冲油切力为
山: 时,也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相关规定结合工程施工经验采用。 2.1.8锤的底面积、锤的静压力值和锤的动压当量对强夯的效 果影响较大,当锤的重量确定后,是互成反比的:锤面积过小,
2.1.8锤的底面积、锤
果影响较大,当锤的重量确定后,是互成反比的:锤面积过小, 静压力值和动压当量过大,导致夯锤对地基土的作用以冲切力为 主。相反,锤底面积过大,静压力值和动压当量偏小(即单击面 积夯击能偏小),单位面积上的冲击能则过小,对地基强夯的影 响就不大。目前国内普通强夯锤的静压力值一般常采用20kN m²~40kN/m²。组合锤法地基处理中柱锤的静压力值采用 60kN/m²~135kN/m²,动压当量采用600kJ/m²~1350kJ/m² 中锤的静压力值则采用25kN/m²~50kN/m²,动压当量采用 250kJ/m²~500kJ/m²,与国内普通强夯锤的经验静压力值相 接近。
3.0.1组合锤挤密法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山坡填方区域的地基处 理工程,组合锤置换法则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江河湖海塘区域的 地基处理工程。 两种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应根据土体性质和状态、含水量大小、 地下水位高低及承载力要求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利用场地原十 作为回填料进行夯实挤密形成增强体就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选 用挤密法。若遇高饱和度的杂填土、黏性土、粉土、淤泥或淤泥质 土或地下水位偏高时,实挤密效果不明显,且施工时易产生吸锤 和土体严重隆起现象时,就不能采用挤密法,而应选用置换法 组合锤置换法置换料的选用应根据下列原则进行: 1墩体承载力的设计:置换料能满足墩体承载力的要求; 2透水性能:以利于形成排水通道; 3就地取材:以利节约造价及环保节能。 当场地的填土厚度大于15.0m、场地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厚度 大于7.0m、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大于350kPa时, 必须先对置换方案进行现场试验区施工和检验,以确定该方法的 适宜性和经济性。 强夯施工中,在锤落地的瞬间,一部分动能转换为冲击 波,从夯点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地表振动。当振动强度达 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地表和建(构)筑物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和 破坏,产生振动和噪声等影响环境的公害。根据这一情况,本规 程规定城区内和周边环境条件不充许时,不宜采用组合锤法地基 处理技术。同时,根据编制组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对振动敏感的 建筑物的最小间距可定为10m。
3.0.2本条规定了在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方案设计前应
作,强调应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 件,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管线和环境条件等前期工作。索 取和深人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工程设计的资料。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在了解当地类似场地处理经验的 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以前处理过的相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经 验及检测结果等资料,综合确定设计参数
验及检测结果等资料,综合确定设计参数。 3.0.3现场试验区施工的目的:一是评价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是否可行;二是确定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各项施工技术参 数。现场试夯施工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选定试夯方案,然后选择2 个~3个代表性场地进行试夯区施工。施工结束后,对现场试夯 按规定进行检测,并与夯前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定组合 锤法地基处理的适宜性和处理效果,确定地基处理采用的各项施 工参数。一个试验区的面积不宜小于20mX20m,但对于处理面 积小且单位工程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会同设计和建设方研究, 适当减小试验区的个数和一个试验区的面积。 3.0.4现场试夯区的处理效果GB 51120-201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不能以观察来评价。所有的施 工技术参数均必须以现场检测的数据为准。其中单墩复合地基和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静荷载试验。有效加固深度宜采用动力 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取得处理前后的触探击数随深度变化 的规律。本规程推荐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法、标准贯入法、钻芯法 和瑞利波法等试验方法,检查置换墩着底的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 随深度的变化情况。这些方法能直接客观反映出墩体质量和着底 的深度,单墩静载荷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0.3现场试验区施工的目的:一是评价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3.0.3现场试验区施工的目的:
是否可行;二是确定组合锤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各项施工技术参 数。现场试夯施工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选定试夯方案,然后选择2 个~3个代表性场地进行试夯区施工。施工结束后,对现场试夯 按规定进行检测,并与夯前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判定组合 锤法地基处理的适宜性和处理效果,确定地基处理采用的各项施 工参数。一个试验区的面积不宜小于20m×20m,但对于处理面 积小且单位工程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会同设计和建设方研究, 活当减小试验区的个数和一个试验区的面积
3.0.4现场试夯区的处理效果CJ∕T_135-2018标准下载,不能以观察来评价。所有的旅
3.0.4现场试夯区的处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