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04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及检测点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2/T 404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及检测点技术规范.pdf" 是一个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在安装和运行中的检测部位和检测点的具体技术要求。这份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物或设施的雷电防护系统,用于确保这些系统能够有效防止雷电引发的安全问题,如雷击、电磁脉冲等。
它涵盖了雷电防护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防雷接地系统等的检测方法、标准和流程。检测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雷电防护设备的安装位置、连接点、电气性能测试点等。这份技术规范提供了科学、系统化的检测指导,对于雷电防护装置的维护、验收及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这是一份技术文件,可能包含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技术细节,非专业人士阅读时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DB32/T 404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及检测点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护装置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认技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的整个系统 注:LPS由外部和内部防雷系统两部分组成。 3.2 检测部位partsunderinspection 雷电防护装置中具有独立功能须进行检测的部分 3.3 检测点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detectionpoint 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中确认进行测试的位置。 3.4 屏蔽效能(SE)shieldingeffectiveness(SE) 未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在屏蔽体内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即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屏 蔽体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的整个系统 注:LPS由外部和内部防雷系统两部分组成。 3.2 检测部位partsunderinspection 雷电防护装置中具有独立功能须进行检测的部分。 3.3 检测点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detectionpoint 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中确认进行测试的位置。 3.4 屏蔽效能(SE)shieldingeffectiveness(SE) 未有屏蔽体时接收到的信号值与在屏蔽体内接收到的信号值的比值,即发射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屏 蔽体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upandmeasure 按照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雷电防护装置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 处理全过程
GB 50391-2006 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确认Confirmation 明确辩认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过程。
确认Confirmation 明确辩认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过程。
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确认应合理准确,覆盖所有雷电防护装置,能够支撑检测结论,全面反映雷电 防护装置真实状况
可能拦截闪击的金属装置均可作为接闪器,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组成: a 专设接闪器; b)自然接闪器。
5. 1.2 检测部位
LPS中具有独立功能须进行检测的部分,以下应分别确认为检测部位: 杆状接闪器、悬链线、接闪带、网状导体、金属屋面、金属塔、通风管及其他金属构件: b 覆盖在建(构)筑物上的金属薄板: C 非金属屋顶损坏可以在接受范围内,非金属屋顶下方的金属部分(构架、互连钢筋); d 金属部件装饰品、栏杆、金属管道、金属覆盖层: e 屋顶的金属管道和容器; 输送易燃或易爆混合物的金属管道和容器; g GB50057一2010附录B规定的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雷击率最高部位。 接闪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示例详细描述参见附录A。
DB32/T4049—2021 防接触电压; f)电气性能; g)垂直拉力。
5. 3. 1常见形式
雷电流传导并分散入地的金属导体均可作为接地装置,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组成: a)A型接地装置; b)B型接地装置。
以下应分别确认为检测部位: a) 外部LPS的组成部分,用来把雷电流传导并分散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 b)A型接地装置的接地极中安装在需保护建筑物外与每根引下线或不形成回路的基础接地极相 连的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 C B型接地装置中位于需保护建筑物外面且总长度至少80%与土壤接触的环形导体或基础接地极 构成的闭合环路。 注:A型接地装置和B型接地装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呈闭合状
不应少于一个检测点,以下位置应分别确认 为检测点: a)接地装置中的接地体连接板、接地预留点; b)接地装置中接地体之间的焊接导通处; c)接地体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处
主要参数如下: a) 材质规格; b) 接地极埋设深度、间距; c) 接地电阻; d) 过渡电阻; e) 土壤电阻率; f) 相邻接地装置的地中距离
5.4雷击电磁脉冲屏蔽
5. 4. 1 常见形式
建(构)筑物空间各面上的金属构件及导体均可作为雷击电磁脉冲屏蔽体,可由以下任一部件组成: a) 专设屏蔽层; b) 格栅形空间屏蔽; c 专用屏蔽室; d) 隔离界面。 注:隔离界面能够减少或隔离进入LPZ的线路上的传导浪涌的装置,包括绕组间屏蔽层接地的隔离变压器、无金属 光缆和光隔离器。
5. 4. 2 检测部位
以下应分别确认为检测部位:
以下应分别确认为检测部位:
电信和信号线路在隔离界面上的光电耦合器(光电隔离器); 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在进入户内的绝缘段 处跨接的电压开关型SPD或隔离放电间隙。
检测部位中选取需要进行数据测试的点,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一个检测点,以下应 则点: a 电涌保护器的压敏电压、漏电流; b) 电涌保护器接线端与SPD壳体间的绝缘电阻: c) 电涌保护器PE线处的接地电阻; d) 电涌保护器的接线端子长度、连接导线截面; e 电涌保护器的级间距离、能量协调配合: f 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之间的电阻; SPD的PE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连接处。 电涌保护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有关示例描述参见附录D
5. 6. 4 主要参数
5. 7. 1常见形式
电气电子线路的布置形式: a) 平行布置; b) 网状布置; c) 间隔布置。 线路布线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以下应分别确认为检测部位: a)电力电缆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 b)外墙敷设的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
DB32/T40492021
DB 32/T 40492021
c)综合布线缆线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
检测部位中选取需要进行数据测试的点,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一个检测点,以下位置应分别确认 验测点: a)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净距、电力电缆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分隔布放的感应回 路面积; D 外墙敷设的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防雷专设引下线、保护地线、热力管、给水管、燃气 管、压缩空气管)的平行净距、垂直交叉净距、感应回路面积; C 综合布线缆线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的间距、感应回路面积; d) 线槽(盒)、桥架或金属管与建(构)筑物内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连接处。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其他管线的敷设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5. 7. 4 主要参数
2 材质规格; b) 接线形式; 接地电阻; d 过渡电阻; e 间距; f) 环路最大短路电流; g 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 雷击时在环路中的最大短路电流(isc/rax)、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Uae/max)计算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
DB 32/T 40492021
A.4液化气站、天然气站、燃气调压站和门站雷电防护装置常见检测部位 常见检测部位见表A.3
A.5氢气站、氧气站、乙炔站雷电防护装置常见检测部位 常见检测部位见表A.4。
A.6其他爆炸、火灾、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雷电防护装置常见检测部位
A.6其他爆炸、火灾、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雷电防护装置常见检测部位 常见检测部位见表A.5
常见检测部位见表A.5。
常见检测部位见表A.5。
DB 32/T 40492021
图E.1用线路布线和线路屏蔽措施减少感应效应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电缆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GB/T 35391-2017标准下载,并应符合表F.1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电缆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并应符合表F.1的规定。
表F.1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
表F.2综合布线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3)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对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综合布线缆线与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 定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缆线应采用独立的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敷设。
DB 32/T 40492021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01-2016》中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