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书签版】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pdf简介:
"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pdf" 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全称是《工程测量规范》,是中国在工程测量领域的权威指南。它详细规定了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测量工作。2020年的版本更新了部分内容,旨在提高测量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对于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检测的人员来说,理解和遵守这一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书签版】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测应符合本标准第3.2.29条的规定。作业过程中不应对基准站 的设置、基准站天线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更改。
3.2.25单基站RTK测量中,对不同基准站定位的差分解算结 果的平面位置互差不应大于50mm,符合要求后,应取各基准站的 定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中整平,天线高度量取应精确至1mm,并应设置为后差分模立 充动站应预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初始化观测时间不宜少 nin,在卫星不失锁的情况下,可连续进行动态模式测量。外 见测结束后,宜统一进行动态测量后处理解算
3.2.27使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作业,应在连
节网伯以 划量重上业,任性续个 基准站系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注册,获取系统服务授权DB42/T 1506-2019标准下载,并应设 置通信参数、IP地址、APN、端口、差分数据格式等各项网络参数
1使用三脚架对中整平,大线高度量取应精确至1mm,并应 记录天线高类型和量取位置; 2应分别进行流动站与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的数据通信检 查和数据采集器(电子手薄)与接收机(天线)的数据通信检查; 3应分别进行流动站接收机天线与主机及电源等的连接可 靠性检查和电子手簿及主机的电源电量、内存或储存卡容量检查; 4接收机的平面精度限值宜设置为20mm,高程精度限值宜 设置为30mm
3.2.29RTK控制测量作业应采用多测回法观测,并应符合下列
1作业前和测回间应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当初始化时间超过 5min仍无法获得固定解时,宜重新启动接收机进行初始化;重启 后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 2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观测值,观 则值不应少于10个,应取平均值作为本测回的观测结果;经纬度
记录应精确至0.00001,坐标与高程记录应精确至0.001m; 3测回数应符合本标准表3.2.18的规定,测回间的时间中 断间隔应大于60s; 4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5mm,高 程较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50mm;应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 最终观测成果。
2.30动态控制测量成果应包括控制点号、三维坐标、三维坐机 度、天线高及与观测值相应解的类型、卫星数、PDOP、观测时I 信息。
3.2.30动态控制测量成果应包括控制点号、三维坐标、三维坐标
3.2.31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控制测量成果
1检核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及周边,检核点数量不应 低于控制点总数的5%,并不应少于3点。 2当采用全站仪固定边、固定角及导线法联测检核时,主要 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31的规定
表3.2.31全站仪固定边、固定角及导线法联测检核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导线测站数。
3当采用RTK法复测检核时,可用同一基准站两次独立测 量或不同基准站各一次独立测量方法进行,并应按下式统计检核 点的精度。检核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0mm,
式中:M 检核点的点位中误差(mm); △.S; 检核点与原点位的平面位置偏差(mm); 检核点个数。
[△S,△S,] M= 2n
(3. 2. 31)
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注:1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 均边长可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本标准表 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 于本标准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 应大于 0. 13m。
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
3.3.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 则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 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3.3.5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稳固地段,视野应开阔且方便加密、扩展和 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 于1.5m,四等以下应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散热 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点。 3.3.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三、四等点应 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确定。 Ⅲ水平角观测 3.3.7水平角观测宜使用全站仪,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 下列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应按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 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衡量,对于0.5"级和1"级仪器 不应超过0.3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 过1.5格; 2望远镜视轴不垂直于横轴指标值,对于0.5"级和1"级仪 器不应超过6",2"级仪器不应超过8",6"级仪器不应超过10"; 3全站仪的补偿器在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的补偿应满足 要求; 4光学(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激光束)与竖轴的重合偏差不 应大于1mm。 亚红
1点位应选在稳固地段,视野应开阔且方便加密、扩展和 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 于1.5m,四等以下应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窗、散热 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点。 3.3.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三、四等点应 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确定。
3.3.7水平角观测宜使用全站仅,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 下列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应按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 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衡量,对于0.5级和1"级仪器 不应超过0.3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 过1.5格; 2望远镜视轴不垂直于横轴指标值,对于0.5"级和1"级仪 器不应超过6",2"级仪器不应超过8",6"级仪器不应超过10"; 3全站仪的补偿器在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的补偿应满足 要求; 4光学(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激光束)与竖轴的重合偏差不 应大于1mm。 平
3.3.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应符合下列规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当某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3°的范围时 测回内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 方向进行比较,比较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 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应为共同零方向。两组观测角之差,不 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 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各测回间宜按180°除以测回数配置度盘。当采用伺服马 达全站仪进行多测回自动观测时,可不配置度盘。 5应取各测回水平角观测的平均值作为测站成果。 3.3.9对于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 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 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 测回数应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 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 差值,不应大于本标准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倍。
3.3.10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及反光镜的对中偏差均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土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 仪器可不受此要求限制: 3若受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 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 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 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的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2 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测量应精确至15',长度元素测量应精确 至1mm。
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 则超限方向,并应联测零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本测回;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本 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本测站。 3.3.12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 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3.3.13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对外业记录手薄进行检查,当使用电 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应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 的各项限差。
3.3.14控制网边长宜采用全站仪测距GB 50013-2018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全站仪标称的测距精度 宜按下式表示:
(3. 3. 14)
式中:mD 测距中误差(mm); α 全站仪标称的测距固定误差(mm); 一 全站仪标称的测距比例误差系数(mm/km); D 测距长度(km)。
.3.15高海拔地区作业应使用空盒气压表,作业前宜送当地 象台(站)校准
3.3.16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6的 规定。
主: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1次的过程;
2困难情况下,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DBJ51∕T 009-2018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3.3.17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