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1/T 16-2020 公共汽(电)车中途站设计导则.pdf

DB3701/T 16-2020 公共汽(电)车中途站设计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19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01/T 16-2020 公共汽(电)车中途站设计导则.pdf简介:

"DB3701/T 16-2020 公共汽(电)车中途站设计导则.pdf" 是一份关于公共交通系统中中途站设计的专业标准或指南。"DB"通常代表地方标准(Designation Base),"3701/T 16"可能是该标准的编号,"2020"表示发布年份。这份文档详细规定了公共汽(电)车中途站的规划、建设、设施配置、服务功能、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和建议,旨在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乘客的便利性,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它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是公共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参考的重要技术文件。

DB3701/T 16-2020 公共汽(电)车中途站设计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32852.1、GB/T32852.2、JT/T11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701/T162020

站台高度platformheight 站台地面与路(轨)面的高差。 .14 停车标志stopsign 车辆进站停靠时,应与之对齐

DB3701/T162020

站台高度platformheight 站台地面与路(轨)面的高差。 停车标志stopsign 车辆进站停靠时SH/T 3055-2017标准下载,应与之对齐的标志物,是计算车站停靠线路里程位置的坐标点。

4.1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 想,科学设置公交线路,合理布设公交中途站。 4.2公交中途站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需求适应、布局合理、资源节约、人车安全、运行高效、交通顺 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3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应将公交中途站作为配 套建设内容,同步开展公交中途站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作为系统交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4.4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结合交通需求特征、地形、自然环境、道路条件、站点 间距、交叉口间距等因素,合理布设公交中途站,并满足以下要求: 中途站应设置在大型客流集散点、人口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 中途站应与周围公共建筑、广场空间相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干扰问题,在条件充许 的情况下,中途站形式原则上以港湾式车站为主: 一中途站应结合轨道交通、缆车、索道、轮渡等交通站点设置; 一中途站与高压线、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区域应保证相应的安全间距,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 规定。 4.5公交中途站的建设应选用节能、环保、耐用和易维护的材料,既要考虑设施整体的美观大方,又 要兼顾实用性。 4.6结合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设计港湾式站台或深港湾式站台后,应结合站台位 置、通行空间和周边用地情况,从规划层面对站台附近道路红线宽度进行调整。 4.7公交中途站范围内无障碍设施要与周边道路的无障碍系统相衔接,并应满足GB50763的要求。 4.8公交中途站的命名按照GB/T22484的要求执行。

表1站台边缘距客流密集区的距离要求

DB3701/T162020

DB3701/T162020

公共绿地或可通过拆迁方式解决的位置。若需压缩公交站台附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置港湾式站台, 压缩后的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0m;压缩后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不应小于2.5m。 5.1.3新建、改扩建道路时设置的公交中途站及单独优化的公交中途站,应符合以下设置原则: a)新建道路设置公交中途站,在科学布设公交线路的基础上,中途站的位置、规模应与道路等级 横断面及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统筹考虑。中途站设置位置原则上以路段为主:新建主干路、次干 路设置的公交中途站,原则上宜采用港湾式站台。中途站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其与两侧车辆出入 口的距离。站台的长度、宽度等尺寸宜按本文件的上限值预留。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公交出行 需求,在有条件的位置预留深港湾式站台建设空间。同时,根据换乘需要并结合道路及交通条 件,同步因地制宜地考虑立体换乘或平面换乘设施。 b)改扩建道路设置公交中途站,应首先进行公交线路优化,并优化布置道路横断面。改建主干路, 次干路设置的公交中途站,原则上宜采用港湾式站台。公交站台的长度、宽度等尺寸应满足本 文件的下限值要求。机非混行道路设置公交中途站时,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考虑在公交站台 外侧设置非机动车绕行空间;条件不允许情况下,公交站台位置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线和乘 客上下车的人行横道线。 c)单独优化的公交中途站,应重点解决公交进出不畅、站台设置影响慢行安全或影响交通流有序 运行的问题。从站点布局、站台容量、安全隐患和配套设施相互协调等方面,优化公交中途站 的设置,充分利用道路红线内外的空间资源,精细化设置站台内外设施。 5.1.4快速路主线与辅路之间隔离带上的公交中途站,可设置在快速路入口上游或者出口下游处,距 出入口距离不宜小于100m,且应与出入口一体化设计,确保乘客、机动车安全。 5.1.5新建快速路辅路、主于路、次干路交叉口处的公交中途站,原则上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且应 遵循以下原则: a)公交中途站应与交叉口一体化设计,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应大于200m。 b)当出口道右侧拓宽增加车道时,中途站设在该车道拓宽段下游不应小于20m处,并将拓宽车道与 公交站台一体化设计; c)当出口道右侧不拓宽时,主干路上设置的中途站距对向进口道停止线不宜小于80m,次干路上设 置的中途站距对向进口道停止线不宜小于50m,支路上设置的中途站距对向进口道停止线不宜小 于30m 5.1.6同一道路上对向同名中途站的设置,应采用“尾尾相接”的方式,避免乘客对向换乘时公交车 辆及社会车辆出现视线盲区,保障乘客过街换乘的安全性;对于主干路、次干路上设置的公交中途站, 若客流集散量较大、换乘需求较大,原则上采用立体过街的方式,不具备立体过街条件时,合理设置人 行横道的位置和宽度。

DB3701/T16—2020A非机动车道站台人行道图4深港湾式站台示意图中央绿化分隔花机动车道站台绿带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5同名站点分站台示意图5.2.2站台按其在道路上的位置,可分为沿人行道路缘石和沿机非分隔带设置两大类DB 51/T 5039-2016标准下载,沿人行道路缘石和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站台的示意图见图6、图7。中央绿化分隔带三三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6沿人行道路缘石设置站台示意图中央经化分国带机动车站台8888888绿化8888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7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站台示意图

DB3701/T16—20205.3站台设置形式5.3.1在无机非分隔带且机非混行的道路上,站台设置宜采用以下形式:a)如人行道宽度(含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之和大于等于7m,压缩人行道空间,在站台与人行道之间增设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站台设置示意图见图8。压缩后的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满足5.1.2规定。中央绿化分隔带图8在站台与人行道之间增设非机动车道示意图b)如人行道宽度(含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之和小于7m,设置非港湾式中途站,在停靠区与站台之间施划非机动车停止线和人行横道线,站台设置示意图见图9。站台外侧人行空间宽度不宜小于2.0m;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5m。中央绿化分隔带机动车道X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站台人行道图9在停靠区与站台之间施划慢行标线示意图5.3.2在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上,站台设置宜采用以下形式:a)当分隔带宽度大于等于4.5m时,采用沿机非分隔带设置浅港湾式站台,站台设置示意图见图10。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0m;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不应小于2.5m。b)当分隔带宽度小于4.5m,且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在满足最小规范宽度基础上尚有压缩空间时,依次压缩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设置浅港湾站台,站台设置示意图见图11。压缩后的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满足5.1.2规定。c)当分隔带宽度小于4.5m,且分隔带宽度、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压缩后不具备设置浅港湾式站台条件时,可设置非港湾站台。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满足5.1.2规定。

DB3701/T16—2020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图10沿机非分隔带设置港湾式站台(形式一)央绿化分隔机动车绿带·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进图11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港湾式站台(形式二)5.3.3路段设置公交站台时,为便于乘客换乘,可设置地面人行横道或立体过街设施。采用地面人行横道时,公交站台设置应采用“尾尾相接”形式见图12。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站台图12“尾尾相接”形式站台(人行横道过街形式)5.3.4设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中途站时,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且用地条件允许情况下,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见图13;机非共板道路,且用地条件受限情况下,设置非港湾式公交站台,非机动车绕道站台后侧通行,见图14。10

DB3701/T16—2020中央绎化分隔带机动车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13设有公交专用道道路上设置港湾站台形式(机非分隔断面)28化8站台绿化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14设有公交专用道道路上设置非港湾式站台形式(机非共板断面)6车辆停靠区6.1停靠区车位6.1. 1设置非港湾式站台的中途站,停靠区可设置1~4个停车位,设置数量宜符合表2的规定:表2非港湾式站台停车位适用条件停车位适用条件备注1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小于200人,或停靠线路数少于3条2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在200~300人之间,或停靠线路数为3条~5条3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在300~500人之间,或停靠线路数为5条~8条4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超过500人或停靠线路数超过8条或分站台设置6.1.2设置浅港湾式站台的中途站,停靠区可设置2~4个停车位,设置数量宜符合表3的规定:表3浅港湾式站台停车位适用条件停车位适用条件 备注2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小于300人,或停靠线路数少于5条3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在300~500人之间,或停靠线路数为5条~8条或分站台设置4个高峰小时上车人数超过500人,或停靠线路数超过8条或改造为深港湾式中途站11

DB3701/T16—20206.1.3设置深港湾式站台的中途站,每个服务通道应至少有2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3个停车位,其适用条件宜符合表3的规定。6.1.4公交中途站单个停车位的长度为15m,停车间距为2.5m6.2非港湾式站台停靠区6.2.1非港湾式站台停靠区的长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非港湾站台停靠区长度要求停靠区长度设置条件m1个停车位152个停车位32. 53个停车位50 4个停车位67. 56.2.2直线型非港湾站台及停靠区的设计尺寸,无路边停车位的应符合图15的要求,有路边停车位的应符合图16的要求。中央绿化分隔带机动车道佛春区长座X站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图15直线型非港湾式停靠区设计尺寸示意图83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5车拉非机动车人行图16有路边停车位的非港湾停靠区设计尺寸示意图6.3浅港湾式站台停靠区6.3.1浅港湾式站台及停靠区停靠区长度可按表4确定,其他设计尺寸应符合图17的要求。12

DB3701/T162020

1.1主干路宜设置港湾式站台 别的城市道路或高等级道路的辅道,在满足表 件时可设置港湾式站台2011年一级建造师法规真题(16页),条件受限时

表5港湾式站台设置条件

7.1.2公路型断面道路宜设置港湾式站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