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21/T 3358-2020 电梯再生制动系统要求及试验方法.pdf简介:
DB21/T 3358-2020 是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的一个地方标准,全称为《电梯再生制动系统要求及试验方法》。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电梯的再生制动系统,设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再生制动系统是一种电梯在减速或制动时,将原本消耗在摩擦和空气阻力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回收到电网的系统,这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可能涵盖了再生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测试的详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制动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估。通过遵循这个标准,可以确保电梯再生制动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安全、可靠和环保的要求。
总的来说,DB21/T 3358-2020 是电梯行业在提升能效和环保性能方面的重要规范,对于电梯制造商、安装单位和检验机构来说,是必须要参考和遵守的法规。
DB21/T 3358-2020 电梯再生制动系统要求及试验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3.2再生制动系统regenerativebrakingsys
3.5制动效能brakingefficiency
3.6制动能量回收效能braking energy
3.7制动能量回收效率 braking energy recoveryefficiency
《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 163-2004》DB21/T33582020
装置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码 扰的能力
3.10电梯节能测试循环elevatorenergysavingtestcycle(EESTC)
电梯在测量动力蓄电池的母线电流和电压,将回馈电流记为I,动力蓄电池的电压记为 U,试验结果都以一个EESTC测试循环的试验结果来计算
3.11电梯驱动主机liftmachine
包括电机在内的用于驱动和停止电梯的
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I)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E:回收的制动能量(kWh)。 E²:最大理论制动能量(kWh)。 7:制动能量回收效率。 Dl:开启制动能量回收功能时电梯运行距离(m)。 D2:关闭制动能量回收功能时电梯运行距离(m)。 PI: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续驶距离贡献率。 I: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馈至可充电储能系统母线的电流(A) U:可充电储能系统两端的电压(V)。 E:电梯减速过程中的动能减少量(kWh)。 V:电梯减速过程中的运行速度(m/s), A、B、C:电梯运行系数。 m:电梯运行相对质量(kg)。 W:对重重量。 P:轿厢自重。 K:平衡系数,取值范围:0.40.5。 O:轿厢内的装裁量
DB21/T 33582020
QH:额定载重量。 VI、V2:电梯减速过程中的运行速度,V1为前一时刻的运行速度,V2为后一时刻的运 行速度,且Vi>V2,单位为m/s。 CV:电梯的平均减速度变异系数。
5.1.1吸收电能功能
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应能将电梯再生制动时产生的制动能量回收到交流电网或存储 在可充电储能系统中或用制动电阻消耗掉
5.1.2稳定直流网压功能
装置回馈功率随直流电压升高而增大,在其功率范围内,装置应能将直流母线电压稳 定在预先设定值。
5.1.3恒功率输出功能
当直流电压超出了可控上限电压后,装置输出应能保持额定周期性间歇工作峰值功率 运行,功率不应再随直流电压的升高而变化
5. 1. 4 整流功能
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应能将交流电网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或将交流电网电能转换成 直流电能再转换为交流电供电梯更引便用
将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
5.1.6.1装置的测控系统应采用标准的数据通讯接口,数据通讯协议采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和开放性协议。 5.1.6.2测控系统应能实现开关状态、故障信号的遥信功能;电流、电压和电能等数据的遥 测功能
5.1.7数据采集、高件记录及存储显示功能
5.1.7.1装置应具有数据采集功能,采集的信息应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交流侧电压、交流侧 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直流侧电流、直流侧回馈功率、直流电能等参数。 5.1.7.2装置应能对各部件运行状态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并记录。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含 开关状态和系统故障信息,其中开关包括交流(低压)断路器、直流隔离开关、直流断路 器及交流开关柜内断路器等。 5.1.7.3以上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后,保存在本地装置中,存储时间大于15天,可 实现USB等传输方式转存。
5.1.8 热待机功能
装置应具有热待机功能,在断续周期工作方式时, 部分时间段无需能量转换,装置在 此过程中应保持热待机状态,实时监测启机条件,以便在下一周期能快速响应。
5.1.9与电梯间的配合
装置不应影响电梯正常制动工作,如电梯配置有电阻制动系统,应考虑与电梯电阻制 动系统的配合。
装置应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能及时触发保护装置或关闭本系统以避免 设备损坏或故障范围扩大,避免发生电梯事故。具体应至少具有如下保护功能:
DB21/T33582020
直流电网欠压/过压保护; 直流过流保护; 交流电网欠压/过压保护; 交流过流保护; 一 交流电网失电保护; 一一过热保护(不限于功率模块、电抗器、变流变压器); 一控制设备故障保护; 一交流(低压)断路器故障保护; 一储能系统泄漏保护等。 装置应能将故障信息上传给控制柜进而输送给电梯控制系统。 装置自身发生严重故障时,应主动分断对应的交流开关断路器和(或)直流馈线柜断 器,并具备故障报警功能。 装置应配置直流电抗器,以满足直流侧滤波要求,同时限制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的 路电流上升率。
5.1.11安全联锁功解
为保障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安全,保证装置中各设备安全运行,各组成设备之间应 设置联锁、联跳、闭锁及安全电压检测。 装置的设备辅助电源失电或综合故障信号应有硬接点信号输出,应至少提供一对用于 兆闸的接点。 装置应提供外部故障联跳接点,用于系统外其他设备(或部位)发生严重故障时,联 跳装置。
.2.1总则 装置的性能指标在其额定状态下标定
装置内各设备外观、尺寸、重量、涂装等应满足电梯出厂要求。
5.2.3额定持续功率
装置的额定持续功率应符合电梯出厂要求。
5.3.1电梯的制动性能应满足GB7588中规定自
电梯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开启与关闭时,制动效能应不发生巨大变 化,按照附录A进行试验,电梯的平均减速度变异系数不超过15%,
5.4制动能量回收效能
用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续驶距离贡献率Pi衡量再生制动系统的制 动能量回收效果。
DB21/T 33582020
3.2.1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产生热量,因此安装时一定要考虑通风、散热和人身安全。 6.2.2该装置安装最小通风空间:上下间隔120mm,左右间隔30mm。若有多组回馈装置需 要上下排列布置,则回馈装置之间的竖直距离至少是200mm,并应加上导流挡板以防止下方 回馈装置所产生的热量对上方回馈装置产生影响。
6.3.1必须由持证的电气工程人员进行接线工作,避免触电或损坏能量回馈装置的危险。 6.3.2接线前须确认电源处于断开状态,避免可能造成触电和火灾的危险 6.3.3安装和接线时,必须把回馈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能量回馈等其他设备断电,并等待 5~10min,确认各相关设备内部电容上所存储的电量泄放完毕再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 .3.4接线端子PE应可靠接地,避免回馈装置外壳带电。 6.3.5回馈装置的直流母线正、负极应正确接线,避免造成回馈装置本身和相关设备损坏 或引起火灾。
6.4.1能量回馈装置配线完成后,方可通电,带电状态下严禁拆线,避免有触电的危险。 6.4.2能量回馈装置接通电源后,即使处于待机状态,回馈装置的端子上仍带电,不能触 模,避免可能造成触电。 6.4.3避免将螺钉、垫片等金属物品掉入回馈装置内部,避免引起设备损坏的危险 6.4.4使用过程中应确保机箱盖合好,通电后,回馈装置内部各部件带有危险的高电压 如果人体直接接触将极其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6.4.5禁止自行改造能量回馈装置,避免导致人员伤害。 6.4.6机器报废应按工业废物处理,严禁焚烧,避免会有爆炸的危险,
7.1.1.1制动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保证电梯在正常使用,无论受到何种工况,都能满 足本标准的要求。 7.1.1.2制动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设计单位的要求。 7.1.1.3制动摩擦衬片不得含有石棉。 7.1.1.4制动器的效能不应受磁场、火场、电场的不利影响。 7.1.1.5在电梯重载下行和轻载上行应能可靠制停。 7.1.1.6在不降低制动性能的前提下,失效检测信号可短暂中断控制传输的指令信号,中 断时间应小于10ms
7. 1. 2 制动器的功解
7. 1. 2. 1正常制动
DB21/T33582020
电梯不超过1.25倍载荷的情况下,都应该可靠制停。 7.1.2.2紧急制动 在电梯安全回路断电或是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能可靠制停。 7.1.2.3试验状况下制动 电梯制动器应分两组装设,当其中一组失效,另一组应能可靠制停。在进行电梯1.25倍载 荷额定速度单臂抱闸试验中,应能可靠制停。
7. 1. 2. 2 紧急制动
7.1.2.3试验状况下制动 电梯制动器应分两组装设,当其中一组失效,另一组应能可靠制停。在进行电梯1.25信 荷额定速度单臂抱闸试验中,应能可靠制停。
7.2.1电梯制动器的性能应满足7588
7.2.1电梯制动器的性能应满足7588及1号修改单中12.4.2的要求。 7.2.2在重载下行和轻载上行中制动器产生的能量通过回馈装置加以存储或利用。
则量电流的采样频率不低于0.5KHz。 能量消耗量、电梯速度和时间的测量装置应同步启动。 为了便于外部设备测量REESS的电流和电压,应在电梯控制柜和驱动主机旁提供适当的、安 全的连接点
木饰面施涂混色油漆施工工艺标准8. 1. 2 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
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梯速度,运行时间,制动减速度和制停距离的精度要求参照GB7588。 电流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2%; 电压测量装置精度不低于1%。
按照附录A进行制动性能试验并满足5的要求,按照附录B进行制动能量回收效能试验。
DB21/T 33582020
GB/T 35165-2017标准下载电梯再生制动系统制动安全的试验方法
13.5将标准差S与平均值A均的比值,定义为不同载荷下电梯制动实验中的A均变异系数 (CV)。即CV=S/A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