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200-2014 桩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防腐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T13-200-2014《桩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防腐技术规程》是一部中国的技术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在桩基础和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施工、维护和防腐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和要求。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桩基础和地下室结构的耐久性,防止因腐蚀问题导致的结构损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公共安全。
该规程可能涵盖了防腐材料的选择、防腐施工方法、防腐层的性能指标、防腐施工质量控制、防腐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桩基础和地下室防腐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检验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这是一部PDF文件,具体的章节内容和详细信息需要查阅原文,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内容,建议你下载并查阅该文件。
DBJ/T13-200-2014 桩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防腐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或地下水干湿交替区域。
1混凝土材料,应符合本规程第5.2节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最低抗渗等级应符合表5.7.3的规 定:
表5.7.3最小保护层厚度、最低抗渗等级
:1对于基础或承台底板筋混凝王保护层厚度:有素混凝土垫层不应小于40mm;无素 混凝土垫层不应小于100mm;且不小于桩嵌入承台的长度; 2在地下室外墙的柱和底板的梁,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地下室外墙、底板的最 小保护层厚度: 3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地下结构石材幕墙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不 应小于表中数据的1.4倍; 4当梁、柱、墙中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 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5地下室外墙及其基础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其钢筋混凝土的防腐措施除应符合本条 表5.7.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4节混凝士灌注桩防磨蚀设计的有关规定
主:1当表中有多种防护措施时,可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和作用程度、基础的重要性 等因素选用其中一种; 2埋入土中的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其表面应按本表要求继续防护;砌体结构表 面应先用1:2水泥砂浆抹面: 3垫层可采用沥青混凝士(厚100mm)、碎石灌沥青(厚150mm)、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厚100mm)等耐腐蚀材料; 4表中基础的防腐蚀措施适用于桩基础承台。
注:1当表中有多种防护措施时,可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和作用程度、结构的重要性 等因素选用其中一种; 2地下室表面附加防腐措施可结合建筑防水措施统一考虑,防水材料与防腐蚀材料 应不具有相容性。
混凝士,用于制作垫层、基础、基础梁,其混凝土性能满足防腐蚀 的要求时,则其表面可不做附加防腐蚀措施;但处于SO4浓度大于 500mg/L的地下水流动性变化的环境中或pH值小于3.5的地基中, 其基础、地下结构的表面应增设防腐蚀相应的附加措施。 5.7.6后浇带范围内的钢筋,应根据后浇混凝土预留时间长短、腐 独介质及腐蚀性作用等级,确定所采用的钢筋保护措施。 6.7.7场地基槽、基坑回填土时,宜采用无腐蚀性或无污染、低透 水性的粘性土回填且分层夯实。 5.7.8在腐蚀性环境下,地下结构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除应符合本 规程和有关规范的防腐蚀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中防水湿
舰程和有关规范的防腐蚀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 凝土和防水措施的有关规定。
6防腐蚀施工与安全措施
6.1.1在腐蚀性环境中,桩基础与地下结构工程的防腐蚀 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和设计要求
6.1.1在腐蚀性环境中,桩基础与地下结构工程的防腐蚀措施施工 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和设计要求。 6.1.2预制桩制作的构造要求、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集 和设计要求;预制桩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核对桩型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检查随车提供的包括防腐蚀技术指标的质量合格证书。 6.1.3在中、强腐蚀性环境中,预制桩施工前,应针对防腐蚀措施 及成桩施工工艺进行试成桩,经设计确认能够满足防腐蚀要求后, 方可施工。
6.1.4钢筋阻锈剂的施工质量与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 锈剂使用技术规程》JGJ/T192的有关规定。 6.1.5需要现场配制使用的防腐蚀材料,其配合比必须经有资质的 单位试验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212的附录A施工配合比的有关规定。经试验确定的 配合比不得随意改变。 6.1.6基层处理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有关规定。 6.1.7水玻璃类、树脂类、沥青类、涂料类、聚合物水泥砂浆类等 防腐蚀材料的施工质量和运输、贮存、施工及养护过程中的环境条 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的有关规定。当环境通风较差时, 必须采取强制通风
顶制桩的防腐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6.2基桩的防腐蚀施工
1在预制桩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了解预制桩供应单位或制作单位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标准,采购
6.2.2灌注桩的防腐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场地下卧存在淤泥层的中等腐蚀性环境下,采用挤士型灌 注桩施工前应试成桩,检查桩身混凝土的缩径情况;有条件的宜开 挖进入淤泥层,检查桩身混凝土缩径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成桩质量
情况;当发现存在缩径,且会影响防腐蚀时,应进行原因分析和制 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2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泥浆应采用无污染的淡水造浆,不应采用 海水造浆; 3设计要求采用环氧涂层的钢筋,钢筋涂层的喷涂环境与施工 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3042的规定和设 计要求;钢筋笼宜采用整体制作和吊装,当吊装设备能力限制确需 采用分段吊装电焊连接时,清除焊渣后应对接头及电焊影响的区域 采用人工涂刷环氧涂层,涂刷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和本规程的规定; 4灌注桩采用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防 腐剂及配合比等防腐蚀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5灌注桩成桩后应挖开桩顶以下1m深的周边土层,抽查桩身 直径和保护层厚度。 6.2.3钢桩的防腐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桩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了解钢桩 供应单位或制作单位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标准,采购的桩型及其 防腐蚀措施等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 2钢桩进场后应检查质量合格证书及其防腐蚀技术指标,抽查 桩身质量、端部坡口尺寸、外观质量及钢配件等质量;施工中可根 据截桩的断面对钢桩的钢板或型材厚度进行抽查复核; 3干湿交替区段或表层受污染区段,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同防腐 蚀措施的钢桩时,进场后应分别堆放,并立标识牌,使用中不得错 用; 4当采用焊接接桩的沉桩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质检员与项目 监理机构的监理员应在每次接桩后逐一检查每节焊接接桩的焊缝厚 及宽度,并做好记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焊缝应及时补焊和质量 复查。 5抗拔的钢桩接桩采用机械连接的施工过程中,接头处的连接
销、连接盒内应注入沥青涂料,并达到充实饱满、接缝周边有溢出 为宜。
2.4锚杆的防腐蚀施工应符合下
1在腐蚀性环境中,施工采用的锚杆类型及其防腐蚀措施等应 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 2锚杆钢筋设计有要求采用环氧涂层的钢筋时,钢筋及隔离架 涂层的喷涂环境与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氧树脂涂层钢 筋》JG304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清除焊渣后应对接头及电焊影响的 区域采用人工涂刷环氧涂层,涂刷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3预应力锚索设计有要求采用防腐涂层的锚索时,锚索及隔离 架防腐蚀涂层的喷涂或涂刷环境与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锚杆(索)中的浆体材料、外加剂、防腐剂及配合比等应符 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6.3混凝土的防腐蚀施工
6.3.1在腐蚀性等级为中、强的环境下,防腐蚀混凝土的原材料及 配比,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配,通过混凝士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 标的测定和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后,方可确定。 6.3.2防腐蚀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 享和施工缝与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施工缝与后浇带的设置应经设计 单位确认;墙、.板、基础等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顺序,应 满足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士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与开裂的要 求。 6.3.3腐蚀性等级为弱的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垫 块及钢筋定位应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可按本条腐蚀性等 级为中、强的规定执行;腐蚀性等级为中、强的环境中,钢筋混凝 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垫块及钢筋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在腐蚀性等级为中、强的环境下,防腐蚀混凝土的原材料及 配比,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配,通过混凝士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 标的测定和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后,方可确定。 6.3.2防腐蚀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 序和施工缝与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施工缝与后浇带的设置应经设计 单位确认;墙、.板、基础等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顺序,应
6.3.3腐蚀性等级为弱的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 块及钢筋定位应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可按本条腐蚀性 级为中、强的规定执行;腐蚀性等级为中、强的环境中JJG(水利)002-2009标准下载,钢筋泪 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垫块及钢筋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保护层垫块应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
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定位夹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 量及其紧固程度,并应指定专人复查、调整以确保保护层厚度尺寸 的施工质量; 3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间距不大于500mm; 4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6.3.4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控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 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等有关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施工后浇带或填充预留孔洞的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 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或周边混凝土; 混凝士中掺入的微膨胀剂,使用前应检验其与水泥和其他外加剂之 间的相容性和耐腐蚀性; 2施工缝等各种连接缝处的混凝土施工,应预先制定专项施 方案;当采用引气混凝土时,应有防止混凝士中的气泡受到过多损 失的措施; 3现浇混凝土的潮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且终止养护时 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0%;在 整个潮湿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及变化,及 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 4拆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导致接触空气 时降温过快而开裂的现象发生: 5重要工程宜事先通过裂缝控制的试验,确定合理的混凝士施 工浇筑工序、养护和拆模方法等。 6.3.5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6.3.5预应力混凝士施工质量与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6.4防腐蚀材料的施工
SB∕T 10952-2012 实木复合门6.4.1防腐蚀材料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于净。 6.4.2水玻璃类、树脂类、沥青类、涂料类、聚合物水泥砂浆类等
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