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pdf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协会发布的一份技术指导文件。这份导则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通病,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它涵盖了混凝土结构、金属结构、地下工程、土石方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多个施工环节,旨在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返工,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该导则不仅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指导意义,也对设计、监理、施工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帮助他们识别和预防可能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它体现了中国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是行业内的一个重要技术参考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_Z 690-2013).pdf部分内容预览:
1)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提动不及时;混凝土配合比选 择不当,初凝时间太短,和易性差。 2)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浅,有水进入;混凝土含砂率偏低。 3)导管接头橡胶垫圈不平;接头螺栓未拧紧;导管组装 后未经密封检验和拉力试验。 4)导管下口距基底面太近,球塞未出导管;储料时间过 久;导管内径与球塞外径配合不当。
1)每隔20min测量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标高,及时适量 提动导管;混凝土配合比与搅拌应按规范执行。 2)导管最小埋入深度应不小于1m,混凝土面的平均升 高速度应不小于0.25m/h;组装后应经密封检查。 3)导管法兰盘应平整,橡胶垫圈质量要合格,接头螺栓 要紧。 4)导管下口距基底面宜为40cm,球塞挤出后应将导管降 低15~20cm,使混凝土顺利向外扩散。
1现象成桩直径不一致,桩身强度不均匀,局部结合不密实。2主要原因1)旋喷方法与机具未根据地质条件选择。2)旋喷设备出现故障而中断施工,如管路堵塞、串浆、漏浆、卡钻等。3)旋喷的水泥浆与切割的土混合不充分、不均匀。4)穿过硬质土层产生缩径。3防治措施要点1)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旋喷方法和机具2)旋喷前应做压水、压浆和压气检验,检查各部件的密封性和高压泵钻机的运转情况,保证旋喷连续作业。3)必要时,可调整桩间距5.5.2漏喷1现象未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旋喷参数,局部漏喷2主要原因1)勘测深度不够,没有详细的地质资料,施工前未做补充探测。2)未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旋喷速度、拉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射量。3防治措施要点1)施工前应进行补充探测,详细了解加固地层的地质条件。2)施工前应进行旋喷试验,按试验结果确定旋喷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旋喷速度、拉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射量。5.6强夯5.6.1砂砾体不密实32
1现象夯实过程中未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砂砾体不密实。2主要原因1)土质不符合要求,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2)未按规定的顺序施工。3)重锤的落距,忽高忽低,落锤不平稳,坑壁塌。4)分层夯实时,土的虚铺厚度过大,或夯击能量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影响深度。3防治措施要点1)地基夯实时,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水量应在最佳值范围内;若含水量低,可适当加水,待水渗人土中24h后且检测含水量值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夯实;若含水量过大,可铺撒干土、碎砖、生生石灰等吸水材料,或采取换土等其他措施。2)分层填土时,应取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料,每层铺填后应及时夯实。3)基坑(槽)周边应做好排水,防止向坑(槽)内灌水。4)夯实顺序、落距应按规定执行,落锤应平稳,夯位应准确,基坑(槽)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5)分层夯实时应控制铺土厚度,试夯时的层数不宜小于2层。5.7置换加固5.7.1地基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2主要原因1)分层铺土厚度过大。33
2)机具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足《客运索道设计文件鉴定规则 TSG S1001-2008》,影响深度浅。
1)根据使用机具确定铺土厚度,并严格控制。 2)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按照试验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 碾压参数、规范使用机具。
5.7.2置换料选用不满足要求
现象 置换料差异较大,不均匀。 2主要原因 未根据地基类型,合理选定置换土料。
区分地基类型,按下列要求合理选用置换土料: 1)素土地基,宜采用轻亚黏土或亚黏土,不应采用地表 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膨胀土及杂填土。 2)灰土地基,宜采用原地基槽中挖出的土料;有机质含 量不宜过大;应予过筛,粒径不大于15mm;掺入的 石灰必须经消解3~4d再使用,粒径不大于5mm,且 不应夹有未熟化的块粒;灰、土配合比宜为2:8或 3:7,拌和均匀后铺入基坑槽内。 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地基,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 砂、砾砂、卵石或碎石,以及石屑、煤渣或其他工业 废料。
导墙出现不均匀下沉、裂缝、倾斜、断裂等情况。
1)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导墙;导墙内钢筋应按要求搭 接或焊接。 2)适当提高导墙顶高程或增加导墙深度。 3)加固导墙下的软弱地基和基础。 4)施工平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或降水井、坑。 5)导墙内侧加设木、土支撑。 6)减少或分散机械荷载
1现象 造孔、清孔、下设钢筋笼或浇筑混凝土时,槽段内局部孔壁 塌,孔口冒水泡、槽孔深度变浅、出土量增加、钢筋笼下设 受阻。 2主要原因 1)遇流砂、淤泥等软弱地层,因其抗剪强度很低,易发 生塌孔。 2)护壁泥浆质量差,密度小、黏度低、含砂量高、失水
3)地下水位过高;槽孔两侧地下水位差较大,槽孔附近 有动水;孔内有承压水。 4)松软地层中进尺速度过快,未形成有效固壁泥皮。 5)提钻速度过快,对槽壁产生扰动。 6)成槽后搁置时间长,泥浆质量恶化或渗漏,对孔壁失 去有效支撑。 7)漏浆或施工操作不慎,造成孔内泥浆液面降低,超过 安全范围。 8)降雨或其他原因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 9)单元槽段过长或地面附加荷载过大 防治措施要点 1)制定预防槽壁塌预案 2)软弱土层中造孔,应适当加大泥浆相对密度,提高槽 段内液面高程,加固槽孔附近的软弱地层,控制进尺 速度。 3)选用性能适于地层条件的泥浆,泥浆应充分搅拌并经 溶胀、膨化后使用。 4)适当提高导墙顶高程,使其高于地下水位;承压水层 或地下水较高时,可采用适当加大泥浆相对密度或降 水、排水等措施。 5)造孔成槽机具在槽内提升速度不应过快,并及时向槽 孔内注入泥浆。 6)槽段成孔后,应尽快下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 7)对严重架空、强漏失地层,宜采取预灌浓浆措施;一 旦槽孔漏浆,应立即采取有效堵漏措施。 8)预报有大、暴雨或附近河道将通过超标准水量前,应 采用合适材料回填槽孔。 9)根据地质条件和槽孔最大深度确定单元槽段最大长度。 10)重型施工机械应远离槽孔口或采取措施均匀分散施工
机械及施工附加荷载。6.1.3槽孔偏斜1现象槽孔或局部槽段的垂直度超过要求。2主要原因1)悬吊钻头或抓斗斗体的位置偏心;钻头或抓斗斗体本身偏重。2)造孔机械安装不稳固、造孔时发生位置移动。3)造孔时遇到孤石、探头石或有定倾斜度的软硬换层界面。4)变断面扩铲孔或因地层松散塌部位,钻头或抓斗斗体因摆动而偏离设计方向5)成槽掘削顺序不当,钻头或抓斗斗体两侧受力不均,导致偏向较软一侧,3防治措施要点1)开钻前,调整悬吊装置的位置,使钻头或抓斗斗体和孔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关并保持造孔机械安设平稳、底座水平2)遇大孤石探头石或坚硬地层,宜采用冲击钻进,辅以定向或聚能爆破措施处理。3)软硬换层界面或扩孔、塌孔严重部位,应控制造孔速度并加密测量孔斜频次。4)宜采用两序成墙工艺,间隔造孔,合理安排掘削顺序,使造孔时两侧受力均匀。5)造孔期间应按规定测量孔斜,一旦发现超偏,采取上下往复扫孔,用卵砾石、小块石及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充填超偏部位,并进行二次造孔等处理措施6.1.4钢筋笼尺寸偏差超过规定1现象1)钢筋笼尺寸偏差过大或扭曲变形。37
2)下设钢筋笼时,笼体被卡DB/T 50-2012标准下载,难以全部放入孔内。 3)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1)未在制作平台上成型,部分尺寸偏差过大;水平运输 和空中翻转起吊时钢筋笼扭曲、变形;定位块安设后, 尺寸超过槽孔直径。 2)槽孔孔壁平整度差,槽壁有拐角,小墙未凿除干净。 有探头石,槽孔局部严重弯曲或倾斜。 3)钢筋笼重量太轻;槽底沉渣过厚;未将钢筋笼固定在 导墙上;导管埋深过大;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
1)在平整地面或平台上加工钢筋笼,控制加工尺寸;焊 接和绑扎部位宰固;笼体中部增设足够刚度的水平向 和垂直向加固桁架;拉筋处设置受力均匀的吊点;钢 筋笼两侧设置具有导向功能的定位块。 2)分节下送钢筋笼时,上、下节钢筋笼均应在铅直状态 下对接,对接后应对称施焊或机械连接,避免造成纵 向弯曲。 3)保证清孔、换浆质量,控制槽底淤积厚度在允许范 围内。 4)·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固定钢筋笼。 5)适当控制浇筑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导管最大埋深 不超过6m。 6)对尺寸偏差过大、已严重变形的钢筋笼,应拆除重新 加工或加固处理;尺寸合格的钢筋笼下放不顺利时, 应避免强行下送,修整槽壁后再行吊放;对于钢筋笼 上浮,应及时在上部加压重使其回复原位,并在导墙 上加设锚固点以控制其继续上浮
帽技(蚁儿 2主要原因 后序施工的槽孔清孔时,未将已浇墙体端头上的泥皮和钻渣 洗干净;槽孔清孔不彻底,部分沉淀或混凝土絮凝物被推挤到 段接头处,污染接头。 3防治措施要点 1)清孔时,采用与端头形状一致的钢丝刷或刮泥器等工 具紧贴接头进行刷洗,将表面附着物清除干净。 2)按要求做好清孔换浆,孔内泥浆的密度、黏度和含砂 率三项指标应满足要求
接头管在浇筑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拨不出
1)接头管管体弯曲;接头管连接部位强度不足而拔断。 2)导墙严重变形或断裂 3)拔管机拉拔拨力不足。 4)拔管时间未控制好。 5)接头孔有探头石或严重弯曲。 6)混凝土浇筑时未及时活动接头管。 7)混凝土进入接头管内或管底部活门未有效开启,管底 部存在真空,产生负压。 3 防治措施要点 1)制作高精度、高强度和底阀动作可靠的接头管及其连 接件。 2)保证接头管在接头孔内处于垂直状态JGJ∕T 473-2019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不应插入严重 弯曲接头孔段。 3)拨管机性能优良,无故障,配件更换方便。 4)采用微动程序控制最大起拔力。 5)控制浇筑速度,
6.1.7墙体混凝土不密实1 现象防渗墙体混凝土内存在蜂窝、狗洞或断墙。2主要原因1)泥浆下导管浇筑时,因浇筑操作不当或导管缺陷,使混凝土内混入部分泥浆。2)混凝土配合比不良,砂石级配不好,和易性差,造成堵管。3)清孔换浆不彻底,沉渣或泥浆内含砂量高,混凝土絮凝物或沉渣混人混凝土中4)混凝土浇筑时槽壁发生塌3防治措施要点1)按规范要求控制泥浆下混凝土的浇筑,二序孔浇筑前应完成接头处理。2)使用合格的导管:认真试配并选用混凝王配合比;按要求进行清孔换浆。3)易塌地层中,应加快浇筑速度;浇筑时遇塌孔,可将混凝土上部的泥土吸出,再继续浇筑。6.1.8预埋灌浆管定位不满足要求1现象1)预埋管间距偏差超过10cm。2)预埋管管底偏差超过规定。2主要原因1)受钢筋笼钢筋位置影响。2)未按设计要求布置预埋管,或位置不准确。3)预埋管固定不牢,管底位置移动。3防治措施要点1)测量定位预埋管位置,并与钢筋笼的钢筋间距协调。2)预埋管固定应牢固,下设钢筋笼时检查固定情况,并校正使其位置准确。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