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1/T 1224-2020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简介:
"DB31/T 1224-2020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 是一个地方标准(DB31/T),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属于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运行维护相关规范。这个规程详细规定了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通常指将天然气转换为电能和/或热能,供本地使用的小型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要求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
"DB31/T 1224-2020" 于2020年发布,内容可能包括了系统的启动与关闭程序、设备检查维护周期、故障处理指南、操作人员培训、环境与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是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营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遵循的重要参考文件。
DB31/T 1224-2020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维护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31/T 12242020
4.1燃汽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应遵循以热(冷)定电、热(冷)电平衡的原则。
a)应制定与现场设施、设备相适应的运行规程、维护手册及管理制度; b)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行与维护,专业人员应经培训,持证上岗; c 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应具备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紧急保护功能; 站区范围内不应存储与系统无关的易燃易燥危险品; 值班方式应根据机组容量和自动化程度确定采用无人值班或有人值班; g) 各设备运行与维护应满足设备制造厂商的要求;V h)余热锅炉运行与维护应符合DB31/T1057的安全管理要求。
5运行规程及维护手册技术性能参数
L13D10 防雷与接地工程5.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运行规程及维护手册中应包含原动机的负荷特性曲线。 5.2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运行规程及维护手册中应包含原动机、余热利用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 5.3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技术性能参数应包含
c) 功率因数,一; d)发电效率,%; e) 燃料消耗量,Nm/h; f) 排烟量,Nm/h; g) 排烟温度,℃; h) 燃气供给压力,kPa; i) 燃气热值,kJ/Nm*; ji) 额定负荷时润滑油消耗量,g/kWh; k) 最低运行负荷,%; 1) 缸套水标准进出水温度,C; m)缸套水最高进出水温度,℃; n) 缸套水流量,m/h; o) 润滑油温度,C; p) 中冷水进出水温度,℃。 5.4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技术性能参数应包含: a) 额定功率,kW; b) 额定电压,V; c) 功率因数,一; d) 发电效率,%; e) 额定转速,r/min; f) 燃料消耗量,Nm/h; g) 排烟量,Nm/h; h) 排烟温度,℃; i) 燃气供给压力,kPa; i) 燃气热值,kJ/Nm; k) 最低运行负荷,%; 1) 润滑油温度,℃, m)冷却水进出水温度,C。 余热锅炉技术性能参数应包含: a) b) 余热利用率,%; c) 额定压力,MPa; d) 额定温度,℃; e) 余热锅炉烟气人口温度,℃C; 余热锅炉排烟温度,℃; g) 烟气流量,Nm/h; 给水流量,m/h; i) 给水温度,℃。 5.6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技术性能参数应包含: a) 额定制冷量,kW; 制冷电功率,kW; 额定制冷性能系数,一; 额定制热量,kW;
DB31/T12242020 e) 额定制热性能系数,一, f 冷冻水进出水温度,℃; g) 冷冻水流量,m/h; h 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i 温水进出水温度,℃; 温水流量,m/h; k) 热源水进出水温度,℃; 1) 热源水流量,m/h; m 烟气人口温度,℃; n) 烟气出口温度,C; 0 烟气流量,Nm3/h。 5.7 烟气热水换热器技术性能参数应包含: a) 额定功率,kW; b) 余热利用率,%; 出水压力,MPa d) 出水温度,℃; 烟气热水换热器烟气人口温度,C; f) 烟气热水换热器排烟温度,℃; g) 烟气流量,Nm/h; h)进水流量,m/h。 5.8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应提供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进气压损、排气背压和负载率 曲线。 5.9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应提供冷却水温度、冷冻水温度、热源水温度、温水温度和负载 正曲线。
DB31/T1224—2020
6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启动
6.1.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人员应按照预定的运行计划和方式进行启动。
a)应检查并确认系统具备启动条件。 b)应检查并确认所有设备安全保护控制系统及装置状态良好。 c)应检查并确认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站区范围内无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物品。 6.1.3天然气质量指标应符合GB17820中规定的二类气质标准;其他气体燃料应经过处理,燃气质量 应与原动机的运行要求相匹配
6.2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6.2.2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启动前循环冷却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类仪表应正常投人,各阀门应位于正确位置: b) 循环冷却水母管压力应满足系统要求,且不应高于设备承压能力; 循环冷却水水质应符合GB/T50050的规定。 6.2.3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启动前压缩空气系统应符舍下列要求:
DB31/T1224—2020
a)压缩空气系统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及联锁、保护、报警、程控装置、测量、指示表计应处于正 常状态; b) 热工控制用压缩空气应符合GB/T4830规定,其压力应满足用气要求; c 原动机采用压缩空气启动时,压缩空气应满足原动机启动需求的压力及品质要求。 6.2.4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启动前燃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站内应照明完好,消防设备齐全可用; b) 阀门应处于正常状态; C 燃气设备及管道应无泄漏,且燃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应正确投入; d) 燃气压力应符合用气设备要求。 6.2.5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启动前软化除盐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缸套水应满足原动机制造厂商对水质的要求; b) 根据余热锅炉后的不同用热设备,余热锅炉用水的水质要求应符合GB/T12145或 GB/T1576的规定; c) 软化除盐水系统供应能力应满足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最大用水需求。 6.2.6机械通风系统应能正常启用。事故通风系统应与燃气泄露检测报警装置联动,并应处于正常 状态。 6.2.7按规定设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 6.2.8废水处理和排放系统、污油收集和排放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 6.2.9能源站内消防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消防器材应齐全,火灾探测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切 断装置应完好,位置正确。 6.2.10 输配电系统、厂用电系统、安保电源等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 6.2.11 控制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全部联锁保护投人。 6.2.12 原动机启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润滑油油质应符合原动机制造厂商对油质的要求;润滑油油位不应低于最低液位及不高于最 高液位,且无漏油现象; b 原动机采用蓄电池启动时,蓄电池电量满足启动要求; C 原动机及其辅机设备应遵照设计逻辑关系启动。 6.2.13 余热利用设备启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烟道自动调节阀应能正确动作,并处于准确位置,满足原动机和余热利用设备的运行要求; b) 余热设备各连接处密封良好,补偿器位移无受阻现象; ) 余热设备疏放水、排污系统应畅通: 木 d) 当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作为余热利用设备时,溴化锂溶液浓度及机内真空度应满足制 造厂商要求; 服 e)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正常投运
DB31/T12242020
6.3.2系统启动阶段,宜有人现场监护或远程监护。 6.3.3对余热蒸汽锅炉,应严格控制启动速度,并监视汽包水位及上下壁温差。 6.3.4余热蒸汽锅炉启动时,应监视给水预热器和省煤器温度,
6.3.2系统启动阶段,宜有人现场监护或远程监护。 6.3.3对余热蒸汽锅炉,应严格控制启动速度,并监视汽包水位及上下壁温差。 6.3.4余热蒸汽锅炉启动时,应监视给水预热器和省煤器温度。
6.4.1系统启动时应满足设备制造厂家启动要求
a 通风系统; b) 循环冷却水系统; c) 发电机组; d)余热利用系统。 .4.3系统并网后,应全面检查各系统及辅助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
7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
7.1.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宜预设目动启停程序 7.1.2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人员) 章制度
7.1.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宜预设自动启停程序
a 运行管理规程; b) 现场操作规程; c) 机房管理规程; d) 运行人员职责任务; e) 各类紧急事故处理措施; f) 运行记录表; 巡视制度; 隐虑报告制度; i) 安全管理制度, 7.1.3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的主要运行数据及故障应进行记录并存档。 7.1.4 采用“并网上网”运行的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每次启动前应向管辖内电力调度汇报,得到许可后 方可投人运行
7.2.1应定时按巡视路线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巡视记录。 7.2.2运行巡视过程中,应对各设备、管路的外观、运行状态、仪表、运行环境进行检查,并确认设备运 行无异响、管路无泄漏、空气中无异味,仪表参数显示在规定范围内,电缆及接线端子表面无异常高温 点,运行辅助耗材充足,运行环境安全。 7.2.3运行中一且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异常征兆时必须立刻停机,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和部门汇报。 7.2.4运行过程中应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监视和分析,确认系统中的运行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并符合相应逻辑关系
GB 51043-2014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7.2.5电气系统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实时监视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供电电压、频率、电流、功率因素; b)应实时监视供电线路中各开关状态; c)应定时对配电设备进行巡检;
d)应定期测量各通电设备接头处运行温度。
DB31/T1224—2020
7.3.1采用电力“并网不上网”运行的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宜自动调整电力负荷。
a)运行人员应掌握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发电机组电功率输出与热能输出之间的对应 b)运行人员手动调整发电机组输出功率时DL/T 1650-2016 小水电站并网运行规范,应符合设备厂家的负荷调整要求; c)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原动机最小出力设定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4.1燃气内燃机宜监测下列内容: 缸套水进出口温度; b) 缸套水压力; c) 排烟总管烟气温度; d) 各缸排烟温度; e) 废气涡轮增压器出口压力; f) 空燃比; g) 燃料流量; h) 火花塞点火电压; i) 爆震程度、爆震计数; j) 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一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 k) 润滑油压力; 1) 润滑油液位; m) 辅助润滑油箱液位; n) 润滑油温度; o) 启动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 p) 启动用压缩空气压力;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 混合气进气压力; r) 混合气进气温度; s) 节气门开度; t) 中冷器进出水温度; u) 中冷器进出水压力 v) 空气进气滤芯阻力; w)运行小时数。 4.2 燃气轮机宜监测下列内容: a) 转速; b) 压气机进排气温度; c) 压气机排气压力; d) 透平排气温度; e) 润滑油油位; f) 润滑油压力; g) 润滑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