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SS 1010-202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范.pdf

T/CPSS 1010-202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PSS 1010-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8001
免费资源

T/CPSS 1010-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PSS 1010-202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范.pdf简介: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范(T/CPSS 1010-2020)" 是一份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PSS)发布的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的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它涵盖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原理、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安全规则以及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高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这份标准可能包括无线充电系统的频率、功率传输效率、充电稳定性、兼容性、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指标,以及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和安全防护措施。它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检验,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总的来说,T/CPSS 1010-2020 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的行业标准,对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T/CPSS 1010-202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T/CPSS1010—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5系统组成·6充电方法,6.1运动过程充电模式,6.2充电频率范围7主要性能,7. 1原边无线充电设备输入功率7. 2接收端输出功率7.3系统效率。7. 4工作气隙,7.5车辆行驶速度.7.6侧向偏移容忍度8原边无线充电设备8.1能量变换电路8.2地埋无线充电线圈9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0分段导轨切换11位置检测12异物识别12.1技术要求12.2识别方法

T/CPSS1010—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源学会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 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欣、孙跃、王智慧、贾晋、白云、干能强、李旭、熊荣飞、邹定东、张雷、 吕潇。 电源 本标准首次发布

安检员工制服采购项目招标文件T/CPSS10102020

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规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移动式无线充电类系统总体要求、主要性能的技术要求(标准 所列出的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的电动汽车移动式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为驱动电机与动力电池提供电能,为 具体系统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参考国标)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775.1一2020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8775.2—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2部分:车载充电机和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 协议 GB/T38775.3—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 GB/T38775.4—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4部分: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 GB12325一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17625.1一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Q/CSG11516.1—2010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Q/CSG11516.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SZDB/Z150.1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总则 SZDB/Z 150.2—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2部分:通信协议 SZDB/Z150.3一2015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3部分:电能传输要求 SZDB/Z150.4—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4部分:接口 SZDB/Z150.5一2015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5部分:安全 SZDB/Z150.6—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6部分:管理系统 SZDB/Z150.7—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7部分:电能计量 SZDB/Z150.8—2015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8部分:地面设施 SZDB/Z150.9一2015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9部分:车载设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无线充电wirelesscharging 一种借助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 供电模式。

无线充电wirelesscharging

T/CPSS1010—2020

T/CPSS10102020

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设备: a)电能激发设备(发射设备): 1) 磁能激发线圈(机构):具有由电能向磁能转化功能的线圈或机构: 2) 电能变换设备:具有由低频电能向高频电能形式变换功能的设备或装置: 3 输入调理设备:具备将工频输入或直流输入调理成电能变换设备所需要的电能形式的设备 或装置; b)电能接收设备: 1) 磁能接收线圈:具有将磁能转化为电能的接收单元或设备; 2)集成式电能接收设备:具有将接收到电能转化为负载所需电能形式的装置或设备。

T/CPSS10102020

T/CPSS 10102020

6.1运动过程充电模式

7.1原边无线充电设备输入功率

图1电动汽车运动过程充电系统结构图

表1原边无线充电设备输入功率等级分类

根据不同车辆类型,接收端额定输出功率根据不同应用可分为11kW和22kW两种规格。 系统效率 根据不同车辆类型,系统整体效率应大于85%

根据不同车辆类型,系统整体效率应大于85%

T/CPSS10102020

类型,电动汽车运动过程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应

表2不同车型的系统在额定工况下有效电能传输距离

注:系统有效电能传输距离应在额定工况下进行测量,在规定的功率输出与效率条件下,由发射端线圈平面 端线圈平面的距离

任额定工况下,即任满定额定功率狮 率规定条件下,车辆额定行驶速度要求应符合 家经济适用速度,正常行驶下车辆不允许超过120km/h

针对不同功率等级(大于11kW,小于11kW),限定车辆处于稳定平行于轨道运行状态。电动 动过程中的侧向偏移容忍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不同功率等级下车辆侧向偏移容忍度

注:该侧向偏移容忍度应在额定工况下进行测量,在规定的功率输出与效率条件下,其计算方法为: 侧向偏移容忍度=允许侧向偏移距离/导轨轨距 其中允许侧向偏移距离为车辆纵向中心线与导轨中心线的偏移距离,导轨距是指椭圆型导轨直线段两侧平型导 轨之间的距离

能量发射端需满足GB/T38775. 2020 SZDB/Z150.3—2015和Q/CSG11516.1—2010。在 车原边能量变换电路可采用电压型或电流型的逆变器

8.2地埋无线充电线圈

为适应电动汽车运动过程大功率无线充电需求,导轨线圈应设计多匝线圈。 为减小导轨线圈的静态损耗及其对外界的辐射影响,发射端应采用分段导轨线圈的结构形式!

T/CPSS1010—2020

图2分段导轨充电模式示意图

能量接收端需满足GB/T38775.1—2020、SZDB/Z150.3—2015和Q/CSG11516.1—2010,其功能 为: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耦合,在接收端线圈中接收感应电能,并通过能量调理环节将其转化为负载 所需的电能形式。其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a)拾取线圈及其补偿网络:其功能为获取感应电动势,为拾取端电路的等效输入源,其工作在谐 振状态,输出连接功率变换环节。 功率变换环节:包括AC/DC、DC/DC、DC/AC等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用以获得负载所需的直 流或交流的电能输出形式。功率变换环节应满足SZDB/Z150.3一2015,电能质量应满足GB 12325一2008和GB17625.1一2012。为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和稳定控制,采用DC/DC变换 器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电动汽车应能实时自动监测实际输入功率与预期输入功率的差异,系 统应自动停止功率传输。 负载: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一般为电机、电池或者电阻类型负载

电动汽车运行过程无线充电应具 备分段导轨切换功能,当在电动汽车经过指定充电区域时,仅在电 动汽车下方的导轨段启动,进入传能状态,而其它未处于电动汽车下方的导轨段进入关闭状态,以减小 能量损耗与EMI干扰。电动车所在导轨段对应的导轨控制器将检测到起始位置信号,并通过通信总线 将信号传输至系统总控制器,实现导轨发射能量开启,此时车载端控制器将执行导轨切换检测信号的发 射,车载能量拾取装置可以驱动车辆行驶,系统正式进入导轨切换状态(见图3)。

T/CPSS10102020

电动汽车运行过程无线充电应具备车辆位置检测功能DB11∕T 1597-2018 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能够在能量磁场中精确提取出用于科 汽车位置的电磁信号(见图4)。

图4双线圈式位置检测方法

当移动设备在分段导轨供电区域内运动时,只有设备正下方的导轨线圈处于供电状态,设备离开当 前供电导轨进入下一导轨时,需要关闭当前工作的能量发射装置,打开下一能量发射装置保证继续供电。 当前专门用于检测移动设备位置的技术路线如下: a)外部传感器采用红外线、激光、超声波等,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信号发射装置向各分段导轨上 安装的信号接收装置发送信号来检测目标位置, b)能量发射电路参数特征检测:通过检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完成设备位置检测。 为了避免能量信号的相互干扰,位置检测装置和能量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应该选定与无线充电工 作频率差异大的频率范围,宜采用工作频率为500Hz到5MHz。检测装置原理图见图5。

图5基于电磁感应移动设备位置检测原理图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设备应具备异物检测功能,能够识别原边设备上方影响无线电能传输 的异物,常规异物见表4。若检测到异物,则MFWPT系统发出警告,并停止充电或不启动充电,

电动汽车运动过程无线充电系统在工作状态时系统应具备异物识别功能,识别要求应符合表4的 要求,当识别到有异物进入时,应能自动停止能量传输。 注:近场无线电能传输的无线能量发射器能够让放在附近或者上面的金属或导电异物升温,导致出现本标准意义 的安全危险

DB23∕T 2769-2020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T/CPSS10102020

异物识别应满足SZDB/Z150.8和SZDB/Z150.9的规定,宜采用如图像识别、阻抗识别、通 等方法,以达到12.1的要求。 根据SZDB/Z150.8和SZDB/Z150.9标准进行测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