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CJJ/T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84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CJJ/T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是一份由中国城市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制定的关于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相关验收的标准文件。"地道桥"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的桥梁,主要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地道桥顶进施工的过程、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设备选择、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它为地道桥的建设者、施工者、监理和验收人员提供了一套指导性的技术规范,确保了地道桥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条文说明"是对标准中各项条款的详细解读和解释,帮助理解标准中各项规定背后的理论依据、实施目的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正确决策和处理。

总的来说,这份文档对于城镇地道桥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CJJ/T74-2020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5.8.1桥体前端周边应设置钢刃脚。当桥体高度大于4.5m,且 沙土路基高度超过6m,挖方坡度大于1:0.75时,可设置中间 钢刃脚和中平台。 5.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侧 刃脚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刃角墙前端,刃角墙端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应根据土质确定,宜取60°。底刃脚应设置在底板前端,并可 采用垫板调整坡度。中刃脚应设置在中平台前;当土质较好时, 可不设中刃脚和底立脚 设置在前县壁端部,当桥休顶

8.1桥体前端周边应设置钢刃脚。当桥体高度大于4.5m,且 土路基高度超过6m,挖方坡度大于1:0.75时,可设置中间 刃脚和中平台。

JC∕T 2270-2014 膨润土无机凝胶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侧

5.8.2钢刃脚宜划分为侧刃脚、底刃脚、中刃脚和顶刃脚

刃脚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刃角墙前端,刃角墙端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应根据土质确定,宜取60°。底刃脚应设置在底板前端,并可 采用垫板调整坡度。中刃脚应设置在中平台前;当土质较好时, 可不设中刃脚和底刃脚。顶刃脚应设置在前悬臂端部:当桥体顶

面覆土小于1m或无覆土时,可不设顶刃脚。 5.8.3钢刃脚应按位置的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应按施工荷载 行结构计算,并应验算预埋螺栓的强度以及端部混凝土的局部 压力。

5.8.4钢刃脚可采用厚10mm~20mm的钢板焊成块体,挑出

长度宜为0.5m~0.8m,并应与桥体前端预理螺栓进行拼装 定,顶进就位后拆除。

进方向的宽度可采用1.5m~2.0m,高度应按装土机械作业确 定。中平台可采用型钢支架设置在桥体预埋螺栓上,并应满足 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当桥孔较大时,中平台应设置中柱或 支架。

5.9.1顶进设备应包括液压系统及顶力传递部分。顶力传递设 备应按传力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并应按最大顶力和顶程确定所需 规格及数量。

定压力的60%~70%。高压油泵输出流量应符合顶进速度的要 求,并可根据供油量计算,确定高压油泵台数。泵房宜设置在桥 体中间,使桥体中线两侧负荷均衡

按最大顶力和纠偏顶力综合确定配备数量。正向顶进的干斤顶应 按桥体中轴线对称布置,当型号不同时,应对称组合;纠偏干斤 顶应布置在斜桥锐角一侧三角顶块的边部,并可加大纠偏顶力的 力臂。

5.9.5当地道桥分节顶进时,油路宜采用电液和电磁换向联动 控制系统。

5.9.5当地道桥分节顶进时,油路宜采用电液和电磁换

根据其传递能力,按千斤顶和后背位置进行布置。顶柱和顶铁可 每4m8m长设置一道钢横梁,其间距离应便于操作。当顶程 较长时,项柱与横梁应用螺栓联结成受力框架,并可根据需要, 在其顶上压重或填土,填土高度宜为1.0m~1.5m,并应碾压密 实;在滑板中部可设置地锚梁,与顶铁或横梁连接。 5.9.7顶拉法传力设备可采用明拉杆和暗拉杆两种,拉杆可采 用钢筋、钢绞线或型钢等制成。暗拉杆应设置在桥体底板的预留 孔道内,拉杆前端应采用螺母(锚具)紧固在前节底板端部的锚 块上,尾端通过干斤顶和拉梁后用螺母(锚具)与拉梁紧固。明 拉杆应设置在桥体底板顶面,穿过前后节传力支墩预留孔和拉梁 后,两端用螺母(锚具)紧固。两种拉杆亦可结合使用;桥体顶 进就位后应根据标高要求将传力支墩凿除。 5.9.8当地道桥项进时,在滑板分段处可设置地锚梁;当桥尾 顶过时,在其预理埋钢板上设置钢支墩和钢横梁,并应与项柱 彻坚

根据其传递能力,按干斤顶和后背位置进行布置。顶柱和顶铁可 每4m~8m长设置一道钢横梁,其间距离应便于操作。当顶程 较长时,项柱与横梁应用螺栓联结成受力框架,并可根据需要: 在其顶上压重或填土,填土高度宜为1.0m~1.5m,并应碾压密 实;在滑板中部可设置地锚梁,与顶铁或横梁连接

5.9.8当地道桥顶进时,在滑板分段处可设置地锚梁;当桥尾 顶过时,在其预理钢板上设置钢支墩和钢横梁,并应与项柱 楔紧。

5.9.9根据桥体尺寸和工艺设计,应绘制顶进传力设备平面布

桥体;2一铁路;3一千斤顶;4一顶铁;5一横梁;6一顶柱; 7一后背梁:8一后背填土:9一后背墙;10一滑板

5.10机械切削式顶进法工艺设计

5.10.1工艺流程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始发并及接收并施工、项 进前准备、顶进机械就位、预留洞口清理、止水装置安装、顶进 出土、压注润滑浆液、纠偏、节段拼接、循环作业顶进至接收井 设计位置。 5.10.2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改良的砂性土可采用机械切削 式顶进,顶进机械宜选用土压平衡顶进机械。 5.10.3顶进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械切削式顶进采宜用于上覆土厚度大于掘进机高度的 地层。 2顶进机械应设置姿态纠偏装置、纠转装置、防背土装置, 当土层为砂性土时,宜设置土体改良装置。

1机械切削式顶进采宜用于上覆土厚度大于掘进机高度的 地层。 2顶进机械应设置姿态纠偏装置、纠转装置、防背土装置: 当土层为砂性土时,宜设置土体改良装置。 3机械切削式掘进机外形尺寸应与节段外形尺寸匹配,掘 进机应满足切削动力要求,并应具有导向纠偏功能,应合理布置 切削刀盘形式使切削面积与节段截面积相符。 4应布置注浆系统。 5当顶进距离较长时,宜加设中继间顶进。 6节段在设计时,应设置吊装孔、翻身孔、注浆孔等。 5.10.4顶进施工始发与接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洞口应设止水装置。止水装置启用后,应立即采用 惰性材料填充预留洞与机械壳体之间的间隙(图5.10.4)。

图5.10.4预留洞口止水装置

2始发井预留洞处应设置延伸导轨,连接牢固。 3应对预留洞外侧土体采取加固措施。 4接收井应满足顶进机械的拆除和吊装。 5.10.5机械切削式顶进法总顶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Fi+F2 F,=2(A+B) Lf F2=ABPp/3

节段外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²),按表 5.10.5取值; P,一单位面积被动土压力(kN/m²)

表5.10.5摩阻力f取值表(kN/m²)

:摩阻力f的取值应结合现场试顶进的参

6.1.1施工放线精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

GB50026的有关规定,平面控制网应符合四等的要求,高程控 制网应符合三等的要求

6.1.2对地道桥的中线桩和水准基点应进行检查核对

6.1.3桥体预制端线和墙身位置线的测量基准线应采用桥体中 线,并应分别用控制桩固定在工作坑施工范围以外的可靠位置。 6.1.4施放桥体顶进就位线控制桩,可在路基开挖线以外的可 靠位置设定。 6.1.5在工作坑开挖线以外的可靠位置宜设置临时水准点。工 作坑开控后,在坑底前后端宜设置监时水准占

6.1.6各道工序施工放线应进行复核。

1.6各道工序施工放线应进行

6.2 施工排水与降水

6.2.1施工降水应在工作坑开挖前进行,同时应排除工作坑周 围积水,并应有防涝的措施。 6.2.2当工作坑浅、土质为黏性土、四周渗水量小、且具备自 流排水条件时,地下水和雨水排除可采用挖排水沟自流方式。当 土质较好、地下水流量小、不能自流排水时,可在工作坑周围设 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并应米用水泵排水。 6.2.3当含水层为砂、砂砾和卵石层,且渗水量较大时,可采 用并点降水,并应在工作坑中线位置设水位观测并。 5.2.4各类井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的有关规定。

6.3工作坑开控与支护

6.3.1工作坑应采用机械分层开挖,挖到边坡及底部土方时应 预留0.3m,并应采用人工跟随机械削坡、清底、整平,但不得 超挖。当采用人工开挖时,宜采用阶梯分段法,台阶宽度不得小 于0.8m。

6.3.2当滑板设有锚梁时,其基槽可与工作坑一次挖成。当选

灰(水泥)稳定土进行坑底处理, 6.3.4当工作坑坡顶堆置土方料具或有机械运行时,应留有安 全距离。

式支护等方式,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 程》JGJ120的规定

6.4.1混凝土滑板宜沿顶进方向支设模板浇筑,并应在平整的 粒料垫层上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且应采用振捣器 振实、振动梁整平、压光、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方可放线,应将施工缝凿毛并冲洗干净,支设模板,浇筑方 可墩外露部分,其水平施工缝宜设置连接短钢筋。

6.4.2滑板应采取防滑锚固措施。当一次浇筑顶面不易整平时, 其顶部可采用厚度为30mm的1:3水泥砂浆抹面,并应沿顶进 方向抹平、压光、养护。 6.4.3灰土滑板可采用12%灰±分层压实,密实度应达到95%

DB34/T 1981-2013标准下载6.4.2滑板应采取防滑锚固措施。当一次浇筑顶面

其顶部可采用厚度为30mm的1:3水泥砂浆抹面,并应沿顶 方向抹平、压光、养护。

6.4.3灰土滑板可采用12%灰土分层压实,密实度应达

及以上。在浇筑锚梁和方向墩混凝土之后,应将灰土顶面划毛, 并可采用厚度为30mm的1:3水泥砂浆抹面。

6.5.1当滑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应将板面清扫 干净,并应将桥体预制位置线标定后,方可进行润滑隔离层 施工。

6.5.2润滑剂应涂刷均匀

6.5.3润滑剂涂刷后可在其上平行顶进方向覆盖隔离

6.6.1预制钢筋混凝土拼装式后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吊运;当设计无要 求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JT∕T 534-2004 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方可吊运。 2在挖好的基槽内,拼装后背应垂直轴线方向挂线拼装 两侧支撑牢固后,宜采用砂砾石或石灰(水泥)土前后对称分层 夯填至要求高度。后背填土密实度应达到95%及以上。 3内侧板缝可设置油毡挡土,距顶端0.2m处应采用拉杆 锚固。 4顶进时,后背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 6.6.2钢板桩后背可采用钢轨、工字钢、槽钢或钢板桩等。打 桩后桩顶端应拉锚,然后开挖工作坑,亦可在工作坑形成后埋 桩。浇筑后背梁混凝土时,应采用油毡与板桩隔离。后背梁受力 面应垂直平整,并应与桥体轴线垂直。 6.6.3重力式后背可采用浆砌片石结构,并应在工作坑形成后, 放线、挖槽和采用挤浆法砌筑。墙背填土应分层夯填密实,顶进 完毕后方可拆除。 6.6.4当采用钢后背梁时,与后背墙接触面应保持平直,并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