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简介:
"T/CECS 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发布的一项技术规程,主要用于指导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这种挡土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和边坡防护结构,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需要较大刚度和稳定性的情况,如山坡防护、堤坝建设、道路防护等。
规程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原则:规定了板桩式挡土墙的设计原则,包括结构稳定性、承载力、变形控制等,强调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2. 材料和施工要求:详细规定了预制混凝土板桩的材料性能、尺寸、制作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3. 施工工艺:包括预制、运输、安装、灌浆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4. 质量检验:明确了板桩式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
5. 安全与环保: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
总之,该规程的出台是为了规范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的施工行为,确保其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T/CECS 582-2019 预制混凝土板桩式挡土墙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4长度大于30.0m的板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起吊。 5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士200mm。除两 端钩吊外,吊索应与板桩纵轴线垂直。
4长度大于30.0m的板桩或拼接桩,应采用多点起带。 5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士200mm。除两 端钩吊外,吊索应与板桩纵轴线垂直。 6.2.3板桩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应符合本规程第6.2.1条的规 定,各层间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 持同一平面; 2板桩运输过程中应采用防滑、防滚等安全措施。 6.2.4施工现场板桩的吊运及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吊运; 2 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 3板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6.2.4施工现场板桩的吊运及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桩不宜在施工现场多次吊运; 2 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 3板桩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DB37/T 3078-2017标准下载3.1静力压桩机应满足下列要
1压桩机的最大压力不宜小于板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的2.4倍; 2应选用满足场地道路及施工要求的压桩机; 3 压桩机的接地压强值应小于场地表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6.3.2 静压法施工工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位复核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打桩顺序就位桩机。 2用吊车将桩送至桩机处,并摆放平顺。喂桩前应检查所使 用桩的质量、型号。喂桩过程中应安全、平稳。 3桩起吊就位插入入土点时,应采用测量仪器监测桩体的垂 直度,并在压桩过程中持续监测,直到沉桩工序终结。 4压桩过程中应记录压桩时间、桩位编号、桩身质量、入土深 度和对应的压力读数。 6.3.3静压板桩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且 相邻板桩之间样槽间隙不应超过15mm。 6.3.4静压送桩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 3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应平整,并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
.3.3静压板桩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1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 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 3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应平整,并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 直。送桩器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衬垫。送桩器与桩顶接触面应 密贴。
1可选择陆上打桩机、打桩船或打桩平台; 2打桩机或打桩船应具备平稳、运转灵活、能够精确调整插入 角度的功能,打桩机的底盘和桩架的型号应与打桩锤、桩型相匹配;
3常用锤型和施工参数应根据地质条件、板桩外形、贯入度 等按表6.4.1的规定选用。工程桩使用的桩锤应与试桩使用的桩 锤型号一致。
表6.4.1常用锤型和施工参数
6.4.2桩帽及锤垫、桩垫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帽应与板桩截面相匹配; 2桩帽的上部与桩锤之间应设置锤垫,锤垫宜选用橡胶垫 布轮、棕绳等弹性较好的材料,厚度宜为150mm200mm。锤垫 应均匀平整,弹性锤垫上、下钢压板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锤垫 失去弹性、钢压板发生倾斜或呈锅底形时应更换; 3桩帽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外形与桩帽套筒形状相同的桩头 垫,其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20mm。 6.4.3施工时最大锤击压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最大锤击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6.4.4送桩器与桩头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桩器宜选用Q235或Q355钢材制作,其两端面焊接钢 板厚度不应小于30mm; 2送桩器截面应和板桩截面相匹配,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要 求; 3送桩器下端的套筒内边长或内径宜比板桩截面直径大 20mm~25mm,套筒深宜为200mm~300mm; 4送桩时送桩器与桩头间应设置桩头垫,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 5送桩器应上下端面应平整,且应与送桩器中轴线垂直。
1送桩器宜选用Q235或Q355钢材制作,其两端面焊接钢 板厚度不应小于30mm: 2送桩器截面应和板桩截面相匹配,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要 求; 3送桩器下端的套筒内边长或内径宜比板桩截面直径大 20mm~25mm,套筒深宜为200mm~300mm; 4送桩时送桩器与桩头间应设置桩头垫,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 5送桩器应上下端面应平整,且应与送桩器中轴线垂直。
6.4.5 打桩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板桩起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钢丝绳在地面拖拉; 2 板桩沉桩施工时,桩锤上下运动轨迹应与桩身中心线重合; 3 锤击沉桩应连续作业时,宜避免桩端在硬土或密砂夹层中 停留; 4锤击沉桩法施工宜采用重锤轻击。应根据桩的规格性能 以及使用的锤型控制锤击数。
,5.1植桩法施工应先采用搅拌桩机或旋喷桩机在设计桩位 范工搅拌桩或旋喷桩,后采用压桩机或振动锤将板桩沉入预先 二的桩孔内(图 6. 5. 1)。
图6.5.1植桩法施工工序
6.5.2采用植桩法沉桩时,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试验
采用植桩法沉桩时,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试验,对于有竖
6.5.3冬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6h内完成 植桩;夏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4h内完成植 桩。
6.5.3冬季施工时宜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施工后6h!
1揽拌桩或旋喷桩的成孔直径宜比板桩厚度(直径)天 30mm~100mm; 2对于密排的板桩式挡土墙,搅拌桩或旋喷桩应连续搭接施 工成槽,搭接处最小宽度应大于板桩桩身厚度(直径): 3搅拌桩或旋喷桩的成孔深度宜比板桩嵌固深度深0.5m~ 1.0m; 4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查,如有障碍物 应对其清理并回填素土,分层夯实; 5搅拌桩或旋喷桩应连续施工,对于超过24h未植桩的桩 孔,应进行复搅或复喷; 6植入板桩前应将桩孔附近返浆处理干净; 7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及水灰比应根 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现场试配确定。
6.5.5植桩法沉桩时应采取监控措施
6.6.1振动锤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振动锤的激振力应大于被振沉构件与土的侧摩阻力; 2 振动锤系统的总重量应大于被振沉构件的端阻力; 3 振动锤系统的工作振幅应大于被振沉构件到要求深度所 需的最小振幅; 4振动锤系统的起吊能力应大于被振沉构件的自重; 5 工程场地应满足振动锤系统行走及施工的相关要求。 6.6.2振动锤夹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2 夹嘴应具有足够的夹持力; 3 夹具外形应与板桩外形紧密贴合; 设置相关的缓冲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桩头造成破坏。 6.6.3 打桩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采用振动锤拖拉板桩就位; 2 板桩振动沉桩前,桩身中心线应与振动锤中心线重合,防 止偏心振动; 3振动沉桩应连续作业; 应采用定位导向装置进行辅助沉桩; 当在密实的土层中板桩无法下沉时,可采其他辅助措施。
6.7胸墙、帽梁和导梁施工
6.7.1板桩嵌人胸墙或帽梁的深度和钢筋伸入长度应满足设计 要求。 6.7.2月 胸墙和帽梁的分段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7.3在受水位影响条件下施工时,应在低水位施工,并应保持 混凝土的浇筑面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被水淹没。 6.7.4胸墙、帽梁和导梁的施工基槽边坡应稳定安全
6.8.1钢拉杆在吊运和堆存过程中应避免碰伤螺杆丝扣或使拉 汗产生变形。 6.8.24 钢拉杆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拉杆应在前墙后的回填施工前进行安装。 2钢拉杆安装应顺直。陆地安装时,钢拉杆宜采用垫块支 垫,垫块间距宜为3.0m5.0m。水上或陆上架空安装时,应按设 计要求支垫。 3张紧拉杆应在锚锭板或锚锭墙前的回填完成,且在前墙、
胸墙、导梁和锚旋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4拉杆宜采用旋紧螺母或张紧器初步调整拉杆长度后,再用 扭力扳手施加设计预拉力,使全部拉杆逐步拉紧。 5当前墙后的回填高程接近拉杆设计高程时,应采用扭力扳 手再次对拉杆的拉力进行调整,各拉杆受力应均匀并满足设计要 求的预拉力。 6拉杆螺母最终紧固后,拉杆的螺纹应至少外漏2个~3个 丝扣。 6.8.3拉杆的外敷包裹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拉杆杆体的包裹层应在安装前施工; 2包裹层所用材料和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包裹应紧密、连 续,涂料应浸透,不得有空鼓现象; 3拉杆安装后,应对连接铰、张紧器和螺母等安装前未作防 腐处理的部位及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1拉杆杆体的包裹层应在安装前施工; 2包裹层所用材料和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包裹应紧 续,涂料应浸透,不得有空鼓现象; 3拉杆安装后,应对连接铰、张紧器和螺母等安装前未 腐处理的部位及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部位进行防腐处理
6.9.1板桩式挡土墙后方回填的时间、顺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宜按先回填锚结构前土体,再回填前墙后土体GB∕T 8533-1998 小型砌块成型机,最后进行 上部大面积回填的顺序进行施工。 6.9.2墙后回填土控制含水量与土料最优含水量的允许偏差宜 为士3%。填土应分层碾压或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压 实度应与所属水工建筑物的等级、所在部位相协调。 豆透
顶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 求,并宜按先回填锚锭结构前土体,再回填前墙后土体,最后进行 上部大面积回填的顺序进行施工 #
9.3锚旋结构前的回填范围和技术要求应满足设计要求。
1墙后的回填应与拉杆的安装和张紧度施工相协调。 2水下回填前,应对回填区进行检查。回填区内的回淤沉积 物超过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清理。 3沿轴线方向的回填应均匀,并应按照从前墙纵轴线向后方 呈扇形推进的原则进行。
4墙后反滤层施工应与后方回填施工协调安排,宜采取分段 施工、平行推进的方法。 5 回填时不得损坏拉杆和外敷包裹层。 6.9.5 5 板桩式挡土墙后方大面积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回填及压实应沿着与拉杆平行的方向进行; 2 采用碾压法密实拉杆上部回填土时,拉杆上部的覆土厚度 不宜小于500mm。 6.9.6墙前挖土宜在墙后填土完成后分层进行
验、施工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等程序。 .1.2板桩进场提供的检验资料应完整JB∕T 13136-2017 土方机械 附属装置 高频破碎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混 、钢材及受力理件质量证明文件、主要材料进场复验报告、构 主产过程质量检验记录、结构试验记录(或报告)及其必要的试 成检验记录,
7.1.3对于腐蚀、冻融环境下的板桩,应对其原材料、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