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0233-201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简介:
Q/GDW 10233-2018《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一份技术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非车载充电设备,如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等。非车载充电机主要是为电动汽车提供外部充电的设备,它将电网的电能转换为车辆电池可以接受的形式。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非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技术参数,如额定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级,以及安全、性能、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充电机应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热保护、漏电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同时要求充电效率高、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维护方便等。
此外,Q/GDW 10233-2018还对充电机的通信接口、兼容性、数据交换、认证标志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非车载充电机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和统一管理,保障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有着重要作用。
Q/GDW 10233-201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机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NX50W 注:N表示充电接口数量。
7.10输出电压、电流测量误差
充电机输出电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土5VGB/T 35033-2018标准下载, 输出电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土(1.5%×实际输出电 1)A,测量值更新时间不大于1
7.11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
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应符
表7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
注1:输入功率因数要求仅适用于交流供电充电机。 注2:具备恒功率输出特性的充电机,效率测试点应至少涵盖充电机每个恒功率段 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中间值、最小值三点。
7.12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
充电机的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附录A.1和A.2的规定
充电机的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附录A.1和A.2的规定
7.14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
充电机与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应符合附录A.3、A.4、A.5、A.6
充电机与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应符合附录A.3、A.4、A.5、A.6的规定。
正常试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 内部温度稳定后,在周围环境噪 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离充电机水平位置1 测得噪声最大值应符合表8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安装场所: 规的要求。如实测值大 法规的要求,充电机在安装时应加 备以满足使用要求
不同的安装场所: 规的要求。如实测值大于相关法律 求,充电机在安装时应加装 备以满足使用要求
7.17机械开关设备的特性
. 17. 1开关和隔离开关
7. 17. 2接触器
7.18充电机电缆管理及贮存要求
7.19高低温和湿热性能
7. 19.2高温性能
启动充电机,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温度持续2小时后,测试充电机的稳流精度应符合7.7. 。试验前、试验期间、试验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
7.19.3交变湿热性能
7.20.2充电机试验配置
充电机的试验配置应符合GB/T18487.2
7.20.3充电机试验负载条件
.20.4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条件
7.20.5抗扰度要求
7.20.6.1输入电压波动和闪烁
a)生产厂家; b 产品型号: 设备编号或序列号或生产批次号; 生产日期; e)额定输出功率(kW); f)额定输入电压(交流或直流); g)输出电压范围(V); h 最大输出电流(A); i)室内使用或室外使用(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如有多路充电接口输出时,标明每路额定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电流。 3.1.2充电机上各种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标志,并与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 一致。相应位置上应具有接线、接地及安全标志,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置均匀、便 工
8.1.2充电机上各种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标志,并与接线图上 一致。相应位置上应具有接线、接地及安全标志,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 于观察。
几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并应具有下
a)产品名称; b)小心轻放; c)防雨; d)重量; 禁止倒置。 8. 2. 2 充电机装箱资料应包含有: a)装箱清单; b) 出厂试验报告; c)合格证; d)安装使用说明书; e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
a)产品名称; b)小心轻放; c)防雨; d)重量; e)禁止倒置。 8.2.2 充电机装箱资料应包含有: a)装箱清单; b)出厂试验报告; c)合格证; d)安装使用说明书; e)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
充电机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冲击、暴晒雨淋、倾倒放置等
充电机应贮存在空气流通 C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满足充电模式4的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及控制原理
直流充电安全保护系统基本方案的示意图如图A.1所示,包括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电阻R1、R2、 3、R4、R5、开关S、直流供电回路接触器K1和K2、低压辅助供电回路(电压:12V土5%,电流:10A) 接触器K3和K4、充电回路接触器K5和K6以及车辆控制器,其中车辆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电池管理系统中。 电阻R2和R3安装在车辆插头上,电阻R4安装在车辆插座上。开关S为车辆插头的内部常闭开关,当车辆 插头与车辆插座完全连接后,开关S闭合。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应能监测接触器 K1、K2,接触器K3、K4。电动汽车车辆控制装置应能监测接触器K5和K6状态并控制其接通及关断。
注1:图中二极管D1防止反向电流, 注2:泄放电路中应具备投切功能。 注3:绝缘检测电路应具备投切功能。
图A.1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
表A.1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的推荐参数
在使用环境条件下和可用寿命内都要保持精度 车辆厂家可自定义。
将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插合,车辆的总体设计方案可以自动启动某种触发条件(如打开充电门、车 辆插头与车辆插座连接或对车辆的充电按钮、开关等进行功能触发设置),通过互锁或其他控制措施使 车辆处于不可行驶状态。
A.3.2充电接口连接确认
操作人员对非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设置 充电机控制装置通过测量检测点1的电压值判断 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是否已完全连接,如检测点 则判断车辆接口完全连接。
A.3.3非车载充电机自检
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闭合K3和K4,使低压辅助供电回路导通;闭合K1和K2,进行绝缘检测, 绝缘检测时的输出电压应为车辆通信握手报文内的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和供电设备额定电压中的较小 值;绝缘检测完成后,将IMD(绝缘检测)以物理的方式从强电回路中分离,并投入泄放回路对充电输 出电压进行泄放,非车载充电机完成自检后断开K1和K2。同时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如果车鞭 需要使用非车载充电机提供低压辅助电源,则在得到非车载充电机提供的低压辅助电源供电后,车辆控 制装置通过测量检测点2的电压值判断车辆接口是否已完全连接;如果车辆不需要使用非车载充电机提 共低压辅助电源,则直接测量检测点2电压值判断车辆接口是否连接。如检测点2的电压值为6V, 则车辆控制装置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
A.3.4充电准备就绪
车辆控制装置与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在配置阶段时,车辆控制装置闭合K5和K6,使充电回路导 通;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检测到车辆端电池电压正常(确认接触器外端电压:(1)与通信报文电池电 压误差范围≤土5%,且(2)大于充电机最低输出电压且小于充电机最高输出电压)后闭合K1和K2, 使直流供电回路导通。
A.3. 5 充电阶段
在充电阶段,车辆控制装置向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实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参数,调整充电电流下 降时:△≤20A,最长在1s内将充电电流调整到与命令值相一致;△I>20A,最长在△I/dlminS (dlmin为最小充电速率,20A/s)内将充电电流调整到与命令值相一致。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根据 电池充电需求参数实时调整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此外,车辆控制装置和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还相互 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在充电过程中,车端应能检测PE针断线
A.3.6正常条件下充电结束
车辆控制装置根据电池系统是否达到满充状态或是否收到“充电机中止充电报文”来判断是否结束 充电。在满足以上充电结束条件时,车辆控制装置开始周期发送“车辆控制装置(或电池管理系统)中止 充电报文”,在确认充电电流变为小于5A后断开K5和K6。当达到操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收 到“车辆控制装置(或电池管理系统)中止充电报文”后,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周期发送“充电机中止 充电报文”,并控制充电机停止充电以不小于100A/s的速率减小充电电流,当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5A 时,断开K1和K2。当操作人员实施了停止充电指令时,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开始周期发送“充电机 中止充电报文”,并控制充电机停止充电,在确认充电电流变为小于5A后断开K1、K2,并再次投入泄 放回路,然后再断开K3和K4。
A.3.7非正常条件下充电中止
A.3.7.1在充电过程中,如果非车载充电机出现不能继续充电的故障,则向车辆周期发送“充电机中 止充电报文”,并控制充电机停止充电,应在100ms内断开K1、K2,并在K1、K2断开后10s内断开 K3、K4。 A.3.7.2在充电过程中,如果车辆出现不能继续充电的故障,则向非车载充电机发送“车辆中止充电 报文”,并在300mS(由车辆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决定)断开K5和K6。 A.3.7.3在充电过程中,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如发生通讯超时,则非车载充电机停止充电,应在10 s内断开K1、K2、K3和K4;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发生3次通讯超时即确认通讯中断,则非车载充电 机停止充电,应在10s内断开K1、K2、K3、K4、K5、K6。 A.3.7.4在充电过程中,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通过对检测点1的电压进行检测,如果判断开关S由 闭合变为断开,应在50mS内将输出电流降至5A或以下。 A.3.7.5在充电过程中,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通过对检测点1的电压进行检测,如果判断车辆接口 由完全连接变为断开,则控制非车载充电机停止充电,应在100ms内断开K1、K2,并在K1、K2断开 后10S内断开K3、K4。 A.3.7.6在充电过程中,非车载充电机输出电压若大于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则非车载充电机应 在1s内停止充电,并断开K1、K2、K3、K4。 注:如果非车载充电机因严重故障结束充电,重新启动充电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完整的充电启动设置
A.5充电连接控制时序
典型的直流充电连接过程和控制时序参见图A.
直流充电连接控制时序说明见表A.2。
DB32∕T 4060-20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标准图A.2直流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图
表A.2直流充电控制时序表
流充电状态流程参见图A.3。数据报文定义见GI
注:充电机发送CROSPN2830=0x00表示充电未准备就绪。
GB 21976.1-2008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3直流充电状态流程图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