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41-2018 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

GBT 51341-2018 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4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341-2018 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简介:

GBT 51341-2018《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微电网(Microgrid)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微电网是一种能够独立或与主电网并网运行的、小型、自治的电力系统,它通常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负荷等组成部分。GBT 51341-2018标准旨在确保微电网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原则,包括微电网的总体设计、系统配置、电力转换与控制、通信与自动化、能源管理、环保设计等方面。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性质的微电网项目,包括工业、商业、住宅、农业、公共服务等,对于推动中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GBT 51341-2018 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微电网接入公共电网的连接处

2.0.7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microgrids (EMSM)

保证微电网内发电、配电、用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高级应月 软件DB3502∕Z 5036-2018 厦门市建筑起重机械防治台风灾害安全技术导则

3.0.1微电网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光、水 气等发电资源,电力用户需求和电网发展规划,并应优先利用可再 生能源发电

3.0.2微电网内电源配置应考虑微电网的电力负荷类型和

特性,以及近远期的负荷增长需求。采用并网型微电网应纳人区 域配电网规划,

3.0.3微电网工程区域内的分布式电源、配电线路和配电站

3.0.4微电网工程设计应获得现场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地质

3.0.5并网型微电网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外部电网的电

3.0.6并网型微电网应具备独立运行能力,并网开关断开后

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不宜超过年用电量的50%。 3.0.8微电网工程设计应满足当地用户的用电需求、电能质量和 供电可靠性要求。对于改造的并网型微电网,其供电可靠性不宜 降低。 3.0.9微电网线路设计应包括微电网范围内的架空线路、电力电 缆设计。架空线路、电力电缆设计应与已有配电网、市政规划及周 边环境现状相协调, 3.0.10微电网线路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66kV及以下架 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 50217和《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 的有关规定

4.1.4微电网内部应具有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

4.2.3对微电网规划期的负荷应进行分级统计,负荷分级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 定。

4.3.1对于微电网内的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能等

4.3.1对于微电网内的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水能等可再生能 源资源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 估方法》GB/T18710、《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和《小水 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的有关规定进行。 4.3.2对于天然气、柴油等发电资源,应对燃料供应情况、品质和 成本等进行分析

4.3.2对于天然气、柴油等发电资源,应对燃料供应情况、品质和

4.4.1分布式电源配置应统筹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等要 求,应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4.2分布式电源类型应根据电源现况、负荷需求和发电资源分 析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微电网电源构成。 4.4.3分布式电源容量配置应充分考虑发电设备的技术特性、负 荷需求和运行策略,应通过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确定。 4.4.4微电网中储能的类型和容量配置应综合考虑电源特性、负 荷特性及外部电网接人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应制定其在规划期内 的更换计划。储能类型可采用功率型、能量型或者组成的复合储 能系统。

4.5网架结构及布局设计

4.5.1微电网网架结构应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特征及规划方案,并 应根据需求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 4.5.2微电网应综合考愿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 和便于过渡或扩建等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用的接线形式。 4.5.3微电网的电压等级应根据微电网容量选择,并应考虑典型 运行方式下发电及负荷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式发电设施可汇集接入邻近母线或馈线

型微电网可设置主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形式。 5.2.2微电网区域内的分布式电源开关站、配电站等站点的电 气主接线应根据各自的规划容量、线路、变压器连接单元总数和设 备特点等条件确定,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等接线 形式,并预留扩展空间。

5.3潮流及短路电流计算

5.3.1微电网代表性的运行方式应进行潮流计算。 5.3.2微电网应对不同运行方式进行短路计算,短路类型应包

5.3.1微电网代表性的运行方式应进行潮流计算。 5.3.2微电网应对不同运行方式进行短路计算,短路类型应包括 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中性点接地系统还应进行单相接地短路 计算。

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中性点接地系统还应进行单相接地 计算。

5.4电能质量及无功调节

谐波分量、频率偏差和三相不对称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 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2326、《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电能质 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24337、《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 衡》GB/T15543和《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15945 的有关规定。

5.4.2微电网的无功和电压调节应充分发挥微电网内分布式电

5.5.1微电网应根据类型和

分析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5.5.2并网型微电网的可靠性不应低于所接入配电网的供电可 靠性。

5.5.2并网型微电网的可靠性不应低于所接入配电网的供电可

6.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求,其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 程》GB/T1428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 6.2.2微电网内部的系统保护配置应能够适应微电网运行方式 的变化。

6.2.3微电网内部双侧电源线路应采取下列保护形式:7

110(6)kV~35kV线路两侧宜配置(方向)过流保护,也可 配置距离保护,当上述两种保护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可配置纵联电 流差动保护; 2当10(6)kV~35kV线路带有分支时,带电源的各分支侧 宜配置(方向)过流保护或距离保护,当保护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可 配置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310(6)kV~35kV架空线路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可根据 4380V/220V线路宜配置过流和过负荷保护,可由具备短 路瞬时、长延时保护和分励脱扣等功能的断路器实现

110(6)kV~35kV线路两侧宜配置(方向)过流保护,也可 配置距离保护,当上述两种保护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可配置纵联电 流差动保护; 2当10(6)kV~35kV线路带有分支时,带电源的各分支侧 宜配置(方向)过流保护或距离保护,当保护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可 310(6)kV~35kV架空线路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可根据 4380V/220V线路宜配置过流和过负荷保护,可由具备短 路瞬时、长延时保护和分励脱扣等功能的断路器实现。 6.2.4微电网内部单侧电源线路应采取下列保护形式: 1保护装置装设在线路的电源侧。 210(6)kV~35kV线路配置过电流保护,当性能不满足要 求时,可配置距离保护; 310(6)kV~35kV架空线路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可采用适 当的线路重合闻策略提高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4380V/220V线路宜配置过电流和过负荷保护,可由熔断 器或带有过电流脱扣器的断路器实现; 510(6)kV~35kV电压等级微电网内部应配置频率电压异 常紧急控制装置或功能,当微电网频率电压发生异常时,采取相应 控制措施,维持微电网稳定运行。 立想据版陪分析需

1保护装置装设在线路的电源侧。 210(6)kV~35kV线路配置过电流保护,当性能不满足要 求时,可配置距离保护: 310(6)kV~35kV架空线路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可采用适 当的线路重合闻策略提高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4380V/220V线路宜配置过电流和过负荷保护,可由熔断 器或带有过电流脱扣器的断路器实现; 510(6)kV~35kV电压等级微电网内部应配置频率电压异 常紧急控制装置或功能,当微电网频率电压发生异常时,采取相应 控制措施,维持微电网稳定运行。

6.2.510(6)kV~35kV电压等级微电网内应根据故障

时,可不单独配置故障录波装置

6.3.1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的经济调度和 优化管理,可与监控系统合一建设。 6.3.2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能与微电网监控系统数据交互,并 6.3.3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对微电网系统的发电、配电以及用

1 发电预测; 2 分布式电源管理; 3 负荷管理; 4 发用电计划; 建设部 5 电压无功管理; 6 统计分析与评估; 7 WEB发布 览专用

6.3.5能量管理系统应设置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网络安全限

6.4.1微电网系统应设置监控系统,实现对微电网重要电气设备 的监视和控制。监控系统宜采用开放性、兼容性、抗干扰性、成熟 可靠的设备。

6.4.2监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满足可用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运行要求: 2满足对微电网系统的主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视的 要求; 3满足微电网系统保护及设备防误操作的联锁(闭锁)要求 4满足与微电网内部就地设备、分布式电源(储能)监控系统 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的数据交互要求

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采用开放式网络实现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数量可根据微 规模以及运算量大小进行合理的整合或增减

.4.4监控系统硬件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并应

制、联锁(闭锁)、运行模式控制、功率控制等微电网监控功能, 应具备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操作预演人机联系等管理纟 功能。

.4.6微电网监控系统应能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进行数: 换《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50430-2017》,将微电网设备运行数据上传给能量管理系统,并接受能量 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

6.4.7监控系统应能支持多种通信规约,与分布式电源的通

6.4.8监控系统应设置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网络安全防护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6.4.9微电网应根据内部场站规模、重要等级以及安全管理要求

6.4.9微电网应根据内部场站规模、重要等级以及安全管理要习 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等安全警卫及辅助控制系统设施,并实现集中 监视。

《全统市政定额道路工程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手册》6.5.1微电网应根据需要设置电能量计量点。每个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