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441-2017 地理国情信息内容与指标简介:
DB11/T 1441-2017 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其全称为《地理国情信息内容与指标》。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地理国情信息的分类、内容、指标体系和数据格式,以便于地理国情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
地理国情信息是指反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情况的信息集合,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数据。该标准将这些信息内容细分为多个类别,并明确了每个类别下的关键指标,如土地覆盖类型、人口密度、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
通过这个标准,可以实现对地理国情的系统、全面、标准化的描述,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数据的共享和比对,提升地理国情信息的利用效率。
DB11/T 1441-2017 地理国情信息内容与指标部分内容预览:
,3. 5.2 分类要求与指标
DB11/T 14412017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CJ∕T 146-2001 城市供水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分析法,大面积的林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其他地区最小 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
5.3.6.2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0.10.2的
5.3.7.2分类要求与指标
5.3.7.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 5.3.7.2.2疏林可分为原始疏林和次生疏林。原始疏林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差、林木生长缓慢、天然 更新困难而形成的。次生疏林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使林地经过次生逆向演替而形成的疏林。 5.3.7.2.3疏林中,也可以杂生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干燥的情况,疏林可能过渡到无树平原或灌 木地。
城镇等人口集中居住范围内的街巷、零星地块、街心花园以及道路隔离绿化带等范围内人工种植的 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小面积片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
5.3.8.2分类要求与指标
5.3.8.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其中,城市地区最小图 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00平方米。 5.3.8.2.2对于城镇集中居住区域内公园、学校中大片长期自然生产的林地不按照绿化林地归类。对 于其他区域,将成团分布的面积超过400平米或林带宽度超过10米且面积达到400平米以上树林归 入其他对应的林地类型。城市中公园里零散、单块面积不大可以归为绿化林地,主要根据绿化林地或者 绿化草地的定义进行判定,面积指标只作为难以判定时的参考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不 能按照绿化林地定义确定的情况下,按照400平米指标热行。
星地块、街心花园以及道路隔离 绿化带等范围内为绿化环境而 不包括公园内大片的长期自然生长林地。 包含在房屋建筑区内的绿化 定是否单独归类
以造林为目的,人工种植不久、处于初长阶段、树木矮小、枝叶稀少且树冠覆盖度低于20%的未成 林。人工幼林影像上难以判断有人工种植树木存在,以背景地物特征(如草地、裸露地表等)或种植痕 迹为主。
5.3.9.2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5.3.10 稀疏灌从
5.3.10.1 定义
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30%、大于 10%的地表。
5.3.10.2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荒漠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0000平方来,其他地区最小图 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
5.3.11 天然草地
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的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的地表。 般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
11.2分类要求与指标
草原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其他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5.3.11.3高覆盖度草地
5.3.11.3.1定义
盖度大于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 132分类要求与指标
6.3.11.3.2分类要求与
5.3.11.4中覆盖度草地
5.3.11.4.1定义
DB11/T 14412017
覆盖度为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5.3.11.4.2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与上级类天然草地的分类要求与指标相同。 5.3.11.5低覆盖度草地 5.3.11.5.1定义 监测年份覆盖度为10%~20%的天然草地,或多年均有草木生长的区域,监测年份草被覆盖度达到 5%~20%的区域。植被成颗粒状丛生,以草本为主内偶含低矮的灌丛。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 牧业利用条件较差。
5.3.11.5低覆盖度草地
监测年份覆盖度为10%~20%的天然草地,或多年均有草木生长的区域,监测年份草被覆盖度 20%的区域。植被成颗粒状丛生,以草本为主内偶含低矮的灌丛。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 业利用条件较差。
5.3.11.5.2 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荒漠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 面积为10000平方米,草原地区最小图斑对 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其他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通过耕翻、完全破坏、清除原有天然植被后, 及其生长的土地,包含人工栽植林木覆盖度小于10%的人工疏灌丛群落或疏林群落及其生长 括饲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牧草地和特殊用途如改善环境的绿化草地
5.3.12.2分类要求与指标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5.3.12.3牧草地
5.3.12.3.1定义
由人工种植的用于放牧或饲料的牧草覆盖的草
5.3.12.3.2分类要求与指标
5.3.12.4绿化草地
5.3.12.4.1定义
城镇或居住区域内地面上,由栽种的草本植物覆盖的地表,包括公园、运动场所、绿地等范围 化环境人工种植的草地、花坛,不包括楼顶种植的草坪。
5.3.12.4.2分类要求与指标
5.3.12.4.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其中,城市地区最小 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00平方米,
5.3.12.4.2.2仅指居民地范围内为绿化环境或体育运动而人工种植维护的草地或花坛。包括在房屋建 筑区内的绿化草地应按照房屋建筑区的归
5.3.12.5固沙灌草
5.3.12.5.1 定义
为了固定或者减轻干旱地区流沙移动而人 工种植的发挥防风固沙、减少水流失作用的草地 3.12.5.2分类要求与指标 按照地表覆盖采集,与上级类人工草地的分类要求与指标相同。
3.12.5.2分类要求与我
5.3.12.6护坡灌草
5.3.12.6.1 定义
路堤、路堑、堤、坝、护坡等的边坡部位,为防止受冲刷,在格框或直接在坡面上生长的灌丛或草 地。
5.3.12.6.2 分类要求与指标
5.3.12.6.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与上级类人工草地的分类要求与指标相同。
3.12.6.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与上级类人工草地的分类要求与指标相同。 3.12.6.2.2该类型只适用于路堤、路堑、堤、坝、护坡等部位被灌丛或草地覆盖的部分,未被 草地覆盖的硬化部分不归入此类。其中无植被覆盖的路堤、路堑按照路面归类,无植被覆盖的堤 水工设施中的堤坝归类,无植被覆盖的护坡按照硬化地表中的护坡归类。
5.3.12.7其他人工草地
5.3.12.7.1定义
广州某大学医院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其他未分类的人工草地。
5.3.12.7.2 分类要求与指标
覆盖采集,与上级类人工草地的分类要求与指标
5.4.1.1房屋建筑一般指上有屋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在其中工作、生产、 生活、学习、娱乐和储藏物资,并具有固定基础,层高一般在2.2米以上的永久性场所。但根据某些地 方的生活习惯,可供人们常年居住的窑洞、竹楼、蒙古包等也包括在内。 5.4.1.2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一定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该范围总面积之 比(%)。它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 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5.4.1.3为便于操作,根据房屋建筑的集聚程度和规模,该大类下分房屋建筑区和独立房屋建筑两种 情况。
5.4.1.4房屋建筑区是指城镇和乡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被连片房屋建筑遮盖的地表区域。具体指被外 部道路、河流、山川及大片树林、草地、耕地等形成的自然分界线分割而成的区块内部,由高度相近、 结构类似、排布规律、建筑密度相近的成片房屋建筑的外廓线围合而成的区域, 5.4.1.5独立房屋建筑包括城镇地区规模较大的单体建筑和分布于分散的居民点、规模较小的散落房 屋建筑。 5.4.1.6从地理要素实体角度,单体建筑是相对于建筑群而说的,建筑群中每一个独立的建筑物均可 称为单体建筑。
5.4.2 分类要求与指标
CJ∕T 227-2006 垃圾生化处理机5.4.2.1按照地表覆盖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