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 2218.3-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ZTT 2218.3-2016 蓄电池检测规范 第3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组 (集成式)简介:
Q/ZTT 2218.3-2016 是中国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一份关于蓄电池检测的规范,具体是关于磷酸铁锂电池组(集成式)的检测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磷酸铁锂这种特定类型的锂电池组,它通常是用于大容量、高功率和高安全性的应用场景,如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
磷酸铁锂电池因其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放电深度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Q/ZTT 2218.3-2016对这类电池组的检测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的电气性能(如电压、电流、内阻)、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如过充过放保护、短路保护等)、温度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等。
这份规范的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确保磷酸铁锂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一套科学、全面的检测流程和标准,以保障电池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电池制造商、运营商和维护人员需要遵循这些规范进行电池的定期检测和维护。
Q/ZTT 2218.3-2016 蓄电池检测规范 第3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组 (集成式)部分内容预览:
2)除能正常记录保护与告警、保护与告警恢复时信息外,可通过设置,记录一 定时间段内的蓄电池参数:单体电压、总电压、充/放电容量、充/放电电流、 温度等。 3) 应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不小于300条记录。存储时间段、时间间 隔可设,存储内容采取先进先出原则,存储内容可通过监控接口读取。
5.3.3信息测量显示精度
检测方法:检查BMS的单体电压、总电压、电流、电池组工作环境温度、容量、告警 言息等各种参数值的显示精度。 判定标准:BMS测量显示精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BMS测量显示精
DBJ50-202-2014 无机干粉建筑涂料应用技术规程5.3.4BMS管理功能
5.3.4.1充电管理
5.3.4.1.1充电限流管理
检测方法:当电池组放电至截至电压43.2V时,用直流源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判定标准:当直流源的预设充电电流大于电池组的充电限流值时,充电电流维持在充 电限流值不增加。
5.3.4.1.2充电总电压高保护
检测方法:电池组充满电后,逐步增大充电电压,记录电压高告警电压和保护动作电 压,当总电压下降到恢复点时恢复充电,记录恢复充电电压。 判定标准:充电总电压高的告警值范围是57.00V~57.60V,默认值为57.00V;保护 值范围是57.00V~57.60V,默认值为57.60V;恢复值范围是52.00V~57.00V,默认值为
5.3.4.1.3充电单体电压高保护
检测方法:电池组充满电后,逐步增大充电电压, 让求单体电压高 电压和保护勾 作电压,电压下降到恢复点时恢复正常状态。 判定标准:充电单体电压高的告警值范围是3.50V~4.50V,默认值为3.60V;保护值 范围是3.50V~4.50V,默认值为3.85V:恢复值范围是3.00V~3.90V,默认值为3.60V。
5.3.4.2放电管理
5.3.4.2.1放电总电压低保护
检测方法:在开放环境下对锂电池组进行放电,使其进入放电截止状态,BMS应切断 放电电路并告警。连接外部电源对锂电池组进行充电,使其电压升高到恢复门限,BMS应 能自动消除告警,并自行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判定标准:放电总电压低的告警值范围是36.00V50.00V,默认值为43.20V。
5.3.4.2.2放电单体电压低保护
检测方法:电池组充满电后,以2.0IoA电流放电,记录单体电压低告警电压和保护 动作电压,放电后充电到电压设定值恢复工作状态。 判定标准:放电单体电压低保护的告警值范围应为2.00V~2.90V,默认值应为2.50V: 保护值的范围应为2.00V~2.90V,默认值应为2.00V;恢复值的范围应为2.00V~3.60V, 默认值应为2.90V。
5.3.4.2.3放电过流管理
检测方法:按规定的过流保护要求进行BMS过流测试,检查BMS的保护反应。 判定标准:延时保护设置范围应为5I1~11I1。(可调),延时时间应在0s~60s(可调), 瞬时保护设置范围为10I1。30I1(可调),且瞬时保护值应大于延时保护值;进入保护后 2分钟(可调)后,BMS应自动重启正常输出功能,连续3次过流保护动作后,BMS不再自 动重启正常输出功能,而应能通过 重启正常输出功能
5.3.4.3温度管理
检测方法:将具有连续记忆功能的点温计探头贴于电池表面,再将电池放入高温箱中, 进行测试,对电池组充电,调节高温箱的温度以3℃/min上升至高温保护点,保持10min, 下调温度至高温恢复点。 判定标准:电池高温保护的告警值应为35℃~70℃,默认值应为50℃;保护值应为 35℃~70℃,默认值应为65℃:恢复值应为45℃~55℃,默认值应为50℃
5.3.4.3.2电池低温保护
5.3.4.3.3BMS电路板充放电温升
(1)BMS充电温升 检测方法:将被测BMS安装在电池组箱体内,将具有连续记忆功能的点温计探头贴在 BMS电路板上充电MOSFET外侧表面。在电池组完全放电结束后,将电池组放置在高低温箱 内。将高低温箱内温度设置为25℃土2℃,静置4h,记录充电MOSFET温度为T1。再以10I1 (A)的电流充电,记录充电MOSFET温度。当电池组充满电后,记录的充电MOSFET最高 温度为T2。计算其温升值△T充=T.一T,。 判定标准:△T充不应超过50℃。 (2)BMS放电温升 检测方法:将被测BMS安装在电池模块箱体内,将具有连续记忆功能的点温计探头贴 在BMS电路板上放电MOSFET外侧表面。在电池组完全充满电后,将电池组放置在高低温 箱内。将高低温箱内温度设置为25℃土2℃,静置4h,记录放电MOSFET温度为T1。再以 1OI1(A)的电流放电,记录放电MOSFET温度。当电池组电压降至43.2V时,记录的放电 MOSFET最高温度为T2。计算其温升值△T放=T?一T.。
判定标准:△T不应超过50℃
5.3.4.4失效保护
检测方法:用BMS测试仪模拟单体间压差大于1V。 判定标准:BMS不应启动均衡功能,并且发出锂电池异常的告警信息。
5.3.4.5电池组荷电状态(SOC)
检测方法: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通过外接电池容量测试仪测量锂电池充电和放 电容量。 判定标准:检查核对BMS的电池组荷电状态(S0C)显示值在30%~90%范围内,计算值 与电池实际容量的误差应不大于5%。
5.3.4.6BMS基本功耗
检测方法:将BMS并联到直流电压源两端,调整电压源的输出至54V,将微安表或毫 安表串接在BMS和电压源之间,分别测量BMS处于在线非充放电状态(即待机状态)、自 动休眠状态下的功耗电流。 判定标准:在线非充放电状态和自动休眠状态下的功耗应分别小于等于2W、20mW
5.3.4.7其他保护功能
检测方法:将直流源与锂电池组的正负极反接,发生直接反接。 判定标准:检查BMS的保护反应,BMS应不损坏且进入切断保护状态
5.3.4.7.2输出短路保护
检测方法:将BMS输出端正负极之间用0.12的电阻器短接起来。 判定标准:检查BMS的保护反应,应瞬间切断电路并告警,BMS和电芯应不损坏(包 括不打火、变形、漏液、冒烟、起火或爆炸);拆除电阻器后,BMS应能手动或自动恢复工 作。
检测方法:检查BMS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实时监控及告警保护等功能。 判定标准:
a)遥测:电池组/电池电压、荷电状态(SOC及实际剩余电量)、电池组充电/放电电 流、循环次数(放电超过标称容量80%为1次循环);环境温度/电池组温度、电 池组内阻(可选)、历史数据查询、故障日志查询等: b)遥信:电池组的充电/放电状态、电池组过充/过流告警、电池组放电欠压/过流 告警、单体充电过压告警(可选)、单体放电欠压告警(可选)、电池组极性反 接告警、环境/电池组/PCBA板高温告警(可选)、环境低温告警、电池组容量过 低告警、电池组温度/电压/电流传感器失效告警、单体失效告警(可选)、电池 组失效告警(可选)等; c)遥控:告警声音开/关、智能间歇充电方式、限流充电方式、充电开启/关闭、放 电开始/停止等: d)遥调:BMS各种检测项目的功能状态及参数设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表4的内容。
表4BMS告警、保护功能状态、设置范围汇总表
5.3.6.1静电放电抗扰性
5.3.6.2传导骚扰限值
表5A级IT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
注:在过渡频率(0.5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
5.3.6.3辐射骚扰限值
表6A级ITE在测量距离R处(10m)的辐射骚扰限值
230~1000 47 注1:在过渡频率(230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 注2:在发生干扰时JTJ 227-2001 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允许补充其他的规定。
5.3.6.4浪涌(冲击)抗扰性
附 录 A 电池内阻参考值
油气管道清管、试压及干燥技术规定(2012发布版)(规范性附录) 电池内阻参考值 电池组内各电池之间的内阻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偏差绝对值不超过0.5mQ; 电池内阻参考值见表A.1。
(规范性附录) 电池内阻参考值 电池组内各电池之间的内阻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偏差绝对值不超过0.5mQ; 电池内阻参考值见表A.1。
表A.1电池内阻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