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29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3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7584
免费资源

DBJ50-T-29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简介: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是由中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标准,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重庆市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工作,以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减少城市洪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是一种雨水管理理念,强调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模仿自然水文过程,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系统通过在地表面设立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渗透带等设施,收集并渗透雨水,减少对下水道系统的压力,同时通过植被和土壤的过滤,提高水质。

DBJ50-T-292-2018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原则:强调环保、生态、经济的设计原则,要求在满足防洪、排水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系统设计:详细规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布局、结构、材料等设计要求。

3. 计算方法:提供了雨水径流计算、蓄水池设计、渗透设施设计等计算方法,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施工与验收: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以及系统的验收标准。

5. 运行与维护:对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系统的持久有效。

总之,DBJ50-T-292-2018是重庆市在推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J50-T-292-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8.2.1 城市河道建设宜优先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不宜硬化河道。 8.2.2 城市河道形态应具备自然性和生态性,并应评活其稳 定性: 8.2.3 城市河道在满足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宜采用生态 护岸。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并根据当地情况考虑合理 连拉活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井根据当地情况考合 选择补水水源。

新02N4管道支架、吊架8,3,1 城市湖库低影响开发应遵循其规划功能和服务功能

主要水质指标不宣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TV类 标准

91.1绿色屋顶从下至上宜包括以下构造防水层,2保护层:

9.1.3保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 1. 4 排水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1.5过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表9.1.7绿色屋顶土壤层厚度表

1乡土植物不宜少于70%, 2:应以低矮灌木宿根花卉,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为 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卓小型养木: 3绿篱、色块藤本植物宜选用三年生以上苗木进行移植

9.1.9采用容器种植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种植容器宜设计有组织排水; 3宜采用滴灌系统; 4 容器种植的王层厚度应满足植物生存的营养需求,且不 宜小于100mm 9.1.10有雨水直接跌落到绿色屋顶时,雨水跌落处应设置防冲 蚀土壤的措施

2.2透水面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9.2.5:王基应满足以下规定

2当王基不充许人渗时,透水垫层与王基应设置防渗层。

9.2.9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

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底端超出透水基层底 m5cm; 2:隔断层可采用厚度天于1mm的防渗膜或者厚度天于 mm的混凝土: 3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应采用式9.2.9计算

3.1植草沟不应设置在雨水入渗后容易发生塌、滑坡灾害 危险场所。

9.3.2植草沟在场地坚向充许且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宜

1植草沟汇水面积不宜超过2hm,设计流量应该根据暴雨 强度公式确定: 2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V形或梯形; 3植草沟的边坡坡度不宜天于1:2,纵坡坡度不宜大 于4.%3 4植草沟未端深度不宜超过0.4m,平均深度不宜超过 o.3m; 5植草沟采用梯形断面时,底部宽度宜为05m~2.5m,平 均深度不宜小于底部宽度的1/12。

9.3.5下列情况下,植草沟进水端宜设置配水消能措施:

7 表 9. 3,6植章沟最大流速值

式中V 排水流速(m/s); n 糙率,取值 0. 05~0,1:

2台坎顶面宣低于植草沟顶部10cm; 4雨水消能台坎水平间距应按式9.3.7进行计算: L1.5X1 d (9.3.7) 式中:L 雨水消能合坎水平间距(m) d 植草沟断面最大深度(m) 9.4生物滞留设施 9.4.1生物滞留设施宜包括以下构造:1进水区:2存水区:3覆 盖层:4土壤层5砂滤层:6地下排水层:7溢流设施,8种植物, 9.4.2:进水区宜符合以下规定: 1.进水口进水能力应满足服务区域排水需求, 2进水口后宜采用/8%~10%的坡度坡向存水区; 3进水区宜硬化并在未端设置配水措施,在2年一遇降雨 条件下,配水后流速不宜大于08m/s 4:进水口前0.25m范围宜低于周边地坪5cm。 9.4.3存水区宜符合以下规定: 1存水区前端宜设置拦砂或沉砂措施:设置前置沉砂池时 在2年遇降雨条件下其对粒径天于0.5mm的泥沙丢除率宜大 于80% 2存水区设计排空时间宜为8h~24h: 3:存水区有效水深宜为150mm300mm,当存水区坡度较 大时,应设有效水深保证措施

d (9.3.7) 1. 5 X1. k

94.1生物滞留设施宜包括以下构造1进水区:2存水区:3覆 盖层:4土壤层,5砂滤层6地下排水层:7溢流设施,8种植物 9,4.2进水区宜符合以下规定,

9.4.1生物滞留设施宜包括以下构造:1进水区:2存水

1进水口进水能力应满足服务区域排水需求 2进水口后宜采用/8%~10%的坡度坡向存水区; 3进水区宜硬化并在未端设置配水措施,在2年遇降雨 件下,配水后流速不宜天于0.8m/s 4进水口前0.25m范围宜低于周边地坪5cm。

9.4 3存水区宜符合以下规

1存水区前端宜设置拦砂或沉砂措施设置前置沉砂池 在2年遇降雨条件下其对粒径天于0.5mm的泥沙丢除率宜 于80% 2存水区设计排空时间宜为8h~24h: 3:存水区有效水深宜为150mm300mm,当存水区坡度 大时,应设有效水深保证措施:

4存水区宽度不宜小于1m且不宜大于20m,若只能从一 进行施工维护,则设施宽度不宣大于10,存水区长度不宣 于40m

9.4.4覆盖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1覆盖层宜采用砾石覆盖层或能自然分解的有机覆盖层: 2有溢流设施的生物滞留设施应避免设置轻质覆盖层:

9.4.6砂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1当雨水径流水质为CD等级时,砂滤层厚度宜为200mm 当雨水径流水质为A.B等级时,砂滤层厚度可为 100mm; 2当雨水径流水质为AB等级时,砂滤层可用土工布或豆 砾石代替,并宜符合附录F的规定。 4.7地下排水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1排水层厚度不宜小于200mm,排水层材料应无污染析出 且孔源率不宜小于30% 2排水层底部宣设穿孔排水管,并且底部宜有不小于1%的 玻度坡向穿孔排水管: 3:穿孔排水管间距宜为3m~5m,管径应根据排水需求计算 确定并不应小于100mm; 4穿孔排水管四周宜有填料层包裹,填料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85%填料粒径不小于穿孔管孔径;

5每根穿孔排水管宜设置独立清淤立管,清凉立管管径宜 为100mm~150mm,立管端头平时宜封闭; 6 排水层与砂滤层及原土层之间均应设反滤措施, 9.4.8 溢流设施宜符合以下规定: 1 溢流排水能力不应低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最大进 水量; 2 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 3 溢流水位应保证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水深, 4 溢流水位上应有50mm~100mm的超高; 5溢流设施宜设置在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口附近,但不应 正对进水口。

9.4.9种植物宜符合以下规定

:应选辉耐电和耐幸自有手晶根系的种植物个直件 皮,本地植物应占植物总量的50%以上: 2种植物应以移植为主,不宜采用播种方式: 3:宜选用多年生地被植物遍布生物滞留设施,地被植物种 植密度宜为6~10株/m 4若场地条件充许,可采用乔十灌十草,灌十草或草本群落 结构模式,草本、灌木种类不宜少于3种,乔木宜选择常绿型; 5存水区口处宣布置耐冲刷草本植物,不宣布置木本 植物。

1生物滞留设施店地面积宜为其汇水面积的5%~10% 2单个生物滞留设施汇水面积不宜天于0.5hm 3单个生物滞留设施不宜天于500m,当汇水面积较天时 可者虚设置并联式生物满留设施

9.4.11下列情况下生物滞留设施与原土之间应设置防渗层:

GB/T 20001.2-2015标准下载3原土渗透系数大于生物滞留设施内换填土10倍。

求时,应设置防渗措施。

沉砂设施容量不宜小于20%的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 沉砂设施表面积应计算确定

9.6.3主塘宜符合以下规定

9.6.5出水口及溢流设施宜符合以下规定

1在滞留水位和峰值控制水位均应设置溢流口滞留水位 上方溢流口排水能力应按照2年一遇暴雨强度确定《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9部分:羽毛球拍 GB/T 19851.9-2005》,峰值控制水 立上方溢流口排水能力应按照5~10年一遇暴雨强度确定,峰值 控制水位以上0.3m~0.5m处应设置紧急泄流通道,其与溢流口 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雨水塘的最大设计进水量: 2溢流口应设置拦污格栅: 3溢流口宜设置在溢流井(管)侧边,当溢流口设置在溢流 并(管)顶面时,应设置防旋流装置: 4溢流井(管)宜设置在堤岸内,并应进行浮力校核,应满足 空溢流井总量/总浮力>1.25; 5出水口处应设置消能措施及防冲刷设施:

6常水位处宜设置小口出流设施,可采用没式逆坡管,管 径应根据滞留水位排空至常水位所需时间确定直不宜小于 DN50:滞留水位排空至常水位时间宜为24h36h。 7雨水塘应设置放空管并设置阀门,管径应保证24h内排 空常水位库容,且不宜小于DN100,放空管进口应有防泥沙淤积 措施。 9.6.6.滞留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应设置维护通道,并宜符合以 下规定: 1维护通道应通行到前置塘、安全护坡溢流井(管)和出水 口等处; 2宽度根据设计维护措施确定,可结合安全平台设置; 3·有条件时,维护通道宜沿水塘环形布置 9.6.7雨水塘植物选择宜符合以下规定: 1: 应选择净化与抗污能力强的植物 2在浅水区,护坡、驳岸等均宜进行种植; 3在岸边宜种植遮阴效果良好的乔木; 4堤岸坡脚和紧急泄洪通道4.5m范围内宜种植须根发达 的草本植物: 5雨水塘植物宜采用定植 6雨水塘缓冲带植物宜采用挖穴种植方式。 96.8单个雨水塘汇水面积不宜小于10hm,雨水塘占地不宜 小于1%汇水面积 96.9.当雨水塘主要靠地下水补给维持水位时,该类雨水塘应 避免引人D类水质雨水径流: 9.6.10雨水塘应设置禁止涉水等的警示标识,并应标识雨水塘 最大深度。 9.6.11当雨水塘还兼具其他功能时,应在满足其他功能的前提 下实现其低影响开发自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