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709.8-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L/T 1709.8-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运行评估简介:
DL/T 1709.8-2017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第八部分,主要讲述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运行评估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运行评估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估,来监控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其稳定、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
以下是该规范可能涵盖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运行评估体系:定义了运行评估的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评估、评估指标和评估报告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规定了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标准、数据格式、数据质量要求,以及数据的清洗、整合和存储方法。
3. 评估和指标:明确了用于评估的,如故障预测、性能评估等,以及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供电可靠性、系统效率、负荷平衡度等。
4. 评估方法:描述了如何运用这些和指标进行运行评估,包括评估的周期、流程、方法和工具。
5. 评估报告:规定了评估结果的呈现形式,包括评估报告的内容、格式、发布周期等。
6. 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在运行评估过程中,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
7. 技术支持与服务:描述了运行评估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包括系统维护、用户培训、问题解决等。
DL/T 1709.8-2017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L/T 1709.8-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运行评估部分内容预览:
GB/T33590.2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由基础平台、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调度管理、电网运行驾驶舱等 构成。 本标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运行评估范围仅列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的主要功能,评估 指标仅考虑关键性的性能指标,评估方法包括日常自动评估、年度周期性自评、检查互评三种。 附录A列出的评估指标,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评估方式,可作为省级及以上调度机构对智能电网调 度控制系统日常自动评估、年度周期性自评、检查互评等参考依据。其中,对涉及网络与电力监控系
统安全防护功能和指标的运行评估JTS 120-3-2018 临河临湖临海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宜按国家有关要求按年度抽查方式进行。
平台管理应包括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人机界面管理、权限管理、CASE管理、告警管理和工作 流管理。 系统管理应包括系统节点及应用管理、进程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监视、时钟管理、日 志管理、定时任务管理、系统备份/恢复管理。 数据库管理应包括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时间序列数据库、文件服务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 复管理。 人机界面管理应包括人机界面基本要求、图元、画面编辑、人机交互、可视化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及用户管理、应用功能管理、角色管理、数据分发同步和协同 管理。 CASE管理应包括CASE管理、方式数据CASE管理和图形CASE管理。 告警管理应包括告警定义、告警处理方式、告警汇总显示、告警日志和查询。 工作流管理应包括工作流流程管理、工作流分析统计和工作流日志管理。
基础平台指标要求如下: a)系统月可用率不小于99.99%; b)主要画面打开时间(从按键到显示完整画面时间)不大于2s;远程调阅主要画面打开时间不 大于6s。
网络与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包括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系统安全。 系统网络管理应监控各节点间的通信状况。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应满足“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京则。 系统安全要求应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安全监视、身份认证、安全授权、网络设备与 安全设备。
5.3基础数据与管理
DL/T1709.82017
基础数据内容应包括组织机构信息、人员信息、厂站基本信息、一次设备信息、二次设备信息、 故障集、断面及限额、经济信息、控制信息、水情、新能源、气象。 电网管理要求应包括电网分类、电网生成、电网校验、电网交换、电网模 型拆分与合并、电网多版本管理、电网发布。
信息采集覆盖率如下: a)监控管辖范围内接地刀闸覆盖率为100%: b)监控管辖范围内监控信号采集覆盖率为100%; c)330kV/500kV及以上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信息采集覆盖率为100%; d)调度管辖范围内网络分析应用建模的发电机组机端电压采集覆盖率不小于90%(风电、光伏 发电除外); e)小电源功率总加采集率不小于90%
信息采集覆盖率如下: a)监控管辖范围内接地刀闸覆盖率为100%: b)监控管辖范围内监控信号采集覆盖率为100%; c)330kV/500kV及以上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信息采集覆盖率为100%; d)调度管辖范围内网络分析应用建模的发电机组机端电压采集覆盖率不小于90%(风电、光伏 发电除外); e)小电源功率总加采集率不小于90%
6实时监控与预警类应用
6.1电网运行稳态监视与设备集中监控
电网运行稳态监视指标要求如下: a)节点功率平衡率不小于98%; b)遥信传动时间不大于3s;遥测变化传送时间不大于4s; c)遥调命令传送时间不大于2s(直接控制模式); d)事故遥信正确动作率不小于99%; e)通道可用率不小于99%; f)通信功能故障自动切换时间不大于5s; g)电网正常情况下,主服务器CPU负荷率(CPU测试扫描周期为1s):任意5min内平均负荷率 不大于20%; h)电网事故时,主服务器CPU负荷率(CPU测试扫描周期为1s):任意1min内平均负荷率不大 于50%。 设备集中监控指标要求如下: a)监控管辖范围内开关传动试验覆盖率为100%:
DL/T1709.8—2017
b)告警直传传送时间不天于3s; c)遥控命令执行响应时间不大于10s
6.2电网运行动态监视与分析
电网运行动态监视与分析应具备动态数据监视与越限监测与告警、与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互联功 能,支持PMU数据的远程调阅。 应具备在线低频振荡检测、振荡源定位及在线扰动识别功能,可识别的扰动类型包括短路故障、 非同期并网、机组故障跳闸等故障扰动。 应具备并网机组涉网行为在线监测功能,实现机组一次调频性能和励磁系统性能在线监测
电网运行动态监视指标要求如下: a)PMU布点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配置,调度管辖范围内PMU接入率为100%; b)PMU装置月可用率不小于95%
6.3电网自动控制(AGC/AVC)
电网自动控制应利用电网实时运行信息,结合实时调度计划信息自动调整可调控设备,实现电网 的闭环调整,包括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AGC)应具备实时数据处理、区域控制、PLC控制、AGC性能监视、PLC性能响 应测试等功能。 自动电压控制(AVC)应具备无功优化计算、监视与控制、上下级协调控制、历史记录和统计分 折等功能。
自动控制性能指标如下: a)AGC控制月合格率。 1)按A1/A2标准进行评价的电网: 定频率控制方式(FFC):按电网频率维持在50Hz土0.1Hz之内的月合格率不小于 98%; 一定交换功率(FTC):AGC控制月合格率不小于98%: 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TBC)模式:月A1指标(ACE过零标准,在一个考核周期内 ACE应至少过零一次)不小于90%;月A2指标(ACE控制限值,在一个考核周期 内ACE的平均值≤Ld)不小于90%。(考核周期通常为10min或15min) 2)按CPS1/CPS2标准进行评价的电网: 一月CPS1指标不小于100%; 一月CPS2指标(ACE控制限值,在一个考核周期内ACE的平均值≤L1o)不小于 90%。(考核周期通常为10min或15min) b)AVC月投运率不小于95%。 ) AVC月控制合格率不小于80%。
6.4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
DL/T1709.82017
综合智能告警应具备告警信息采集、综合、筛选、压缩、提炼和显示功能。 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应能基于电网稳态数据、动态数据、保护、故障录波以及告警直传等信息对 电网故障在线进行识别、分析和告警;具备电网潮流越限、电压越限、断面越限等告警信息的可视化 展示和告警功能;实现电网故障告警信息的实时推送。
综合智能告警指标如下: a)月度指标:220kV及以上故障告警正确率不小于90% b)月度指标:向上级调度正确推送率不小于95%。
网络分析应用功能应能利用电网运行数据和其他应用软件提供的结果数据来研究和评估实时方式 各种预想方式下电网运行情况,并为运行分析软件提供电网运行数据。包括状态估计、调度员潮 灵敏度分析、静态安全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等功能模块。 主要要求如下: a)状态估计功能模块应包括可观测性分析、量测预检测、状态估计计算、不良数据检测与辨识、 参数估计、指标统计等功能; bi 调度员潮流功能模块应包括计算参数设置、潮流计算、指标统计等功能: c)灵敏度分析功能模块应包括网损灵敏度、支路功率灵敏度、母线电压灵敏度、输电断面灵敏度 和组合灵敏度计算等功能; d)静态安全分析功能模块应包括全网和基于故障集的快速扫描、故障及故障集定义、预想事故分 析计算、指标统计等功能; e)短路电流计算功能模块应包括故障设置、故障计算、遮断容量担描、短路电流控制等功能
网络分析应用指标如下: a)调度管辖范围遥测估计合格率不小于95%; b)电压残差平均值不大于1.5kV; c)调度员潮流计算结果误差不大于2.5%; d)状态估计计算单次计算数据不大于15s; e)潮流计算时间不大于10s; f)静态安全分析单个故障扫描平均处理时间不大于0.1s.
6.6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预警
DL/T 1709.82017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年可用率不小于95%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年可用率不小于95%
调度员培训模拟应用通过对电力系统和控制中心的仿真,提供教员控制功能,构建了支持调度员 进行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环境,同时支持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 应具备电力系统仿真功能,包括电力系统稳态仿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仿真、数据采集仿 真等。 应具备教员台控制功能,包括培训教案制作、培训控制、培训评估和联合反事故演习支持等 功能。 应具备控制中心仿真功能,包括电网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网络分析等应用功能的仿真,也可包 括与培训密切相关的其他应用功能的仿真。
DB∕T 29-281-2020 天津市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6.7.2 评估指标
[7.1.1 评估范围
系统负荷预测应具备短期和超短期预测、气象因素影响分析、历史及预测负荷数据修正、负荷稳 定性分析、误差分析和考核、预测数据发布及上报等功能。 母线负荷预测应具备短期和超短期预测、历史及预测负荷数据修正、负荷稳定性分析、负荷 管理、误差分析和考核、预测数据发布及上报等功能。
负荷预测指标要求如下: a)月平均日负荷预测准确率不小于97% b)月平均母线负荷预测准确率不小于90%
DBJ61∕T 111-2016 西安市幼儿园及儿童活动场所防火技术规范DL/T:1709.8 2017
发电计划评估指标要求如下: a)发电计划年可用率不小于99.5%; b)实时调度发电计划编制时间不超过30s; c)日前和日内96个断面的发电计划编制时间如下:含机组组合用时不超过30min,不含机组组 合用时不超过15min。
安全校核应具备校核断面生成、基态潮流分析、静态安全分析、灵敏度分析等主要功能。 安全校核应用应能与调度管理应用交互检修计划、稳定限额等数据;应能从调度计划类应用获取 发电计划、联络线计划等;应能与上下级调度安全校核类应用交互校核基础数据。 安全校核应能根据各类计划数据和预测数据等自动生成未来时段的计划潮流,采用并行计算技 术,进行静态安全校核,完成基态潮流计算、静态安全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并将设备元件基态及 N一1重载和越限信息汇总,供调度运行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