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85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T 2854-2018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技术规范简介:
DB13/T 2854-2018 是河北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用于风力发电设备中,额定电压在6kV到35kV之间的耐扭曲软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具体来说,该标准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电缆性能:包括电缆的额定电压、短路最高温度、绝缘和护套材料的性能要求等。
2. 耐扭曲性能:由于风力发电设备中电缆可能需要承受频繁的扭转,因此该标准对电缆的耐扭曲性能有特殊要求,包括扭曲次数、扭曲角度等。
3. 环境适应性:考虑到风力发电设备通常在户外、可能面临恶劣环境条件,标准对电缆的耐寒、耐热、耐湿、耐紫外线等环境性能也做了规定。
4. 安全性:电缆的绝缘性能、阻燃性能、耐电痕等都是确保使用安全的重要指标,该标准对此有详细要求。
5. 试验方法:规定了各项性能测试的具体方法,以确保电缆性能的准确评估。
6. 包装与运输:对电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条件提出了要求,以保护电缆在流通过程中的性能。
总的来说,DB13/T 2854-2018 是为了确保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的质量,保障风力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B13/T 2854-2018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在室温下试样应围绕试验圆柱体(例如线盘的筒体)至少绕一整圈,然后松开展直,再在相反方 向上重复此过程。 此操作循环应进行三次。 试验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12 (d+D)±5% 单芯电缆; 10 (d+D)±5% 三芯电缆。 式中: D一电缆试样实测外径,单位为毫米(mm),按13.6测量; d一导体的实测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本试验完成后,试样应即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并应符合14.2.4要求,
14.2.4局部放电试验
14. 2. 5 tan8 测量
成品电缆试样应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加热:试样应放置在液体槽或烘箱中2000浙D4电气竖井内设备的安装,或者在试样的金属屏蔽 层或导体或两者都通电流加热。 试样应加热至导体温度超过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5℃到10℃。 每一方法中,导体的温度应或者通过测量导体电阻确定,或者用放在液体槽、烘箱内或放在屏蔽 层表面上,或放在与被测电缆相同的另一根同样加热的参照电缆上的测温装置进行测量。 额定电压21/35kV和26/35kV的电缆应在U.和上述规定的温度下进行tan8测量,其余电压等级的电 缆在交流电压不低于2kV和上述规定温度下进行tan8测量。 测量值应不高于表3规定。
14.2.6热循环测量
经过上述各项试验后的试样应在试验室的地面上展开,并在试样导体上通以电流加热,直至导亿 稳定温度,此温度应超过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5℃到10℃
DB13/T28542018
三芯电缆的加热电流应通过所有导体。 对于额定电压18/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加热循环应持续至少8h,在每一加热过程中,导体 在达到规定温度后至少维持2h。随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少3h,使导体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10℃。 对于额定电压18/3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加热循环应持续至少24h,其中加热过程应持续至少 3h,在每一加热过程中,导体应在达到规定温度后至少维持2h。随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少16h使导 体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10℃或30℃冷却到二者中较高者即可。 上述的循环应重复20次。 第20个循环后,试样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并应符合14.2.4要求,
4.2.7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
电缆的每一个绝缘线芯应耐受10次正极性和10次负极性冲击电压而不击穿。 在冲击电压试验后,电缆试样的每一绝缘线芯应在室温下进行工频电压试验15min。试验电压 应按表8规定。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14.2.84h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电试验
本试验应在室温下进行。应在试样的导体和屏蔽 之间施加工频交流电压4h。 试验电压应为4Us,试验电压值见表10。电压应逐渐升高至规定值。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4h电压试验后,试样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并应符合14.2.4要求,
14. 2. 9试验后检查
按照IEC60840:2011中12.4.8进行检查。
14.2.10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14.2.10.1取样及步骤
14.2.10.2要求
在老化前和老化后,电阻率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导体屏蔽:10002m:
3额定电压为3.6/6(7.2)kV无绝缘屏蔽的电织
14.3.1取样及试验项目
在长度为10m~15m成品电缆试样的每一 一绝缘线芯上依次进行下列试验: a)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下的绝缘电阻(见14.3.2); b)4h电压试验(见14.3.3); c)冲击电压试验(见14.3.4)
14.3.2导体最高温度下绝缘电阻的测量
14. 3. 2. 1步骤
DB13/T28542018
试验应在未经过任何具它电气试验的一段试样上进行。 电缆试样的绝缘线芯在试验前应浸在温度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2℃的水中至少1h。 直流试验电压应为80V~500V,为了达到合理稳定的测量,应施加足够时间的电压,但不能少于 min,也不能超过5min。 测量应在每一根导体与水之间进行
14. 3. 2. 2 计算
按公式(4)用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计算体积电
2×π×L×R In(D / d)
2×元×L×R In(D / d)
14. 3. 2. 3要求
从测量值得出的计算值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值。试验可在任何其他电气试验之前的试验样品上进 行,测试直流电压为80V~500V,并施加足够长的时间,以达到合理稳定的测量,但不少于1min也不大 于5min,有金属隔离套的测量应在每根导体和金属护套之间进行;无金属隔离套电缆,应剥去外护层 曼水至少1h,测量应在导体与水之间进行。
14.3.34h电压试验
14.3.3. 1步骤
DB13/T28542018
在导体与水之间施加4U的工频电压。
14. 3. 3. 2要求
14.3.4冲击电压试验
14. 3. 4. 1步骤
14. 3. 4. 2要求
一个绝缘线芯应耐受10次正极性和10次负极性冲
[15. 1机械性能和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绝缘机械性能和特殊性能试验要求见表4: 护套机械性能和特殊性能试验要求见表7
15.2成品电缆段的附加老化试验
本试验旨在检验电缆绝缘和非金属护套与电缆中的其他材料接触有无造成运行中劣化倾向。 本试验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缆
按GB/T2951.11—2008中8.1.4从成品电缆上截
15. 2.3 老化处理
电缆样品的老化处理应按GB/T2951.12—2008中8.1.4,在空气烘箱中进行。老化条件如下: 温度:高于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见表3)(10土2)℃; 周期:7X24 h。
15.2. 4机械性能试验
5.3单根电缆的不延燃试验
15.4成束燃烧C类试验
15.5绝缘屏蔽的可剥离性试验
[15. 5. 1步骤
DB13/T28542018
般情况下宜采用不可剥离型绝缘屏蔽设计,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采用可剥离型的挤包绝 象屏蔽层,此时制造方应声明进行本试验。 试验应在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样品上各进行三次,可在三个单独的电缆试样上进行试验,也可在同 个电缆试样上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约120°的三个不同位置上进行试验。 应从老化前和按15.2.3老化后的被试电缆上取下长度至少250mm的绝缘线芯。 在每一个试样的挤包绝缘屏蔽表面上从试样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绝缘纵向切割成两道彼此相隔宽 (10±1)mm相互平行的深入绝缘的切口。 沿平行于绝缘线芯方向(也就是剥切角近似于180°)拉开长50mm、宽10mm的条形带后,将绝缘 芯垂直地装在拉力机上,用一个夹头夹住绝缘线芯的一端,而10mm条形带,夹在另一个夹头上。 施加使10mm条形带从绝缘分离的拉力,拉开至少100mm长的距离。应在剥离角近似180°和速度为 250±50)mm/min条件下测量拉力。 试验应在(20±5)℃温度下进行。 对未老化和老化后的试样应连续地记录其剥离力的数值
[15. 5. 2要求
人老化前后的试样绝缘上剥下挤包半导电屏散的剥离力应不小于8N和不天于45N。
扭转试验方法见附录A
负重试验方法见附录B。
16.3成品电缆低温弯曲试验
成品电缆低温弯曲试验方法见附录C。
16.4人工气候老化试验
人工气候雾化试验方法见附录D。
盐雾试验方法见附录E
DB13/T 28542018
DB13/T28542018
16.9卤酸气体释出量
产品应由制造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 证。 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验收,产品检验项目、试验类型、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1 的规定。
DB13/T28542018
表11成品电缆检验(续)
DB13/T28542018
表11成品电缆检验(续)
试验应在电缆及其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 推荐按照18.1进行外护套的直流电压试验,并在有要求时按照18.2进行绝缘试验。对于只进行 套的直流电压试验的情况,可以用买方和供方 量保证程序代替绝缘试验。
18.2外护套的直流电压试验
应在电缆的每相金属套或金属屏蔽与接地之间施加IEC60229:2007第5章规定的直流电压及持续 时间,试样应不击穿;为了有效试验,有必要使外护套的全部外表面接地良好,外护套上的导电层能 够帮助达到此目的。
金属屏蔽间施加系统的相间电压,持续5min,
DB13/T28542018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风力发电机中由机舱引向塔架部分的并且在风机偏航过程中需要 缆
图A.1扭转试验装置
DB13/T28542018
电缆上截取≥3m的电缆机
险应在包含电缆所有结构部件的成品电缆上进行
DB13/T28542018
首先应从整盘电缆上取下2米作为试验样品,样品应在23℃±5℃的环境温度中放置24h,然后 再将电缆顶端固定在高约2m的架子上,在电缆上端和下端固定时应采用合适的夹具,确保电缆所有 吉构部件受力,电缆下端吊装一个码,码重量为电缆总铜导体截面×15N(牛顿),其中总导体截 面包括导体截面和金属屏蔽截面。负重状态下放置7×24h。
DB13/T2854201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成品电缆地温弯曲试验方法
试验应包含电缆所有结构部件的成品电缆上进行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成品电缆地温弯曲试验方法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气设备技术要求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22580-2008》C. 4 试验结果判定
电缆护套、绝缘表面应无裂纹。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17》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用耐扭曲软电缆的人工气候老
D.2.1氙灯气候老化箱
DB13/T285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