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工程一期施工组织设计.docx

工程建筑工程一期施工组织设计.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x
资源大小:6.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5394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工程建筑工程一期施工组织设计.docx简介:

工程建筑工程一期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计划,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第一阶段施工工作。这一设计文件包含了从项目启动到第一阶段施工完成的所有关键步骤、资源分配、时间安排、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要素。以下是一个关于一期施工组织设计的简介:

1. 设计目标与范围 - 目标:确保工程在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标准内完成。 - 范围:重点关注第一阶段的施工活动,包括基础建设、主体结构搭建、部分内部装修等。

2. 项目概述 -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背景、目的和预期成果。 - 项目团队:列出项目管理团队、施工团队、技术顾问等。

3. 施工计划 - 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各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关键里程碑和结束日期。 - 分阶段计划:详细描述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预计时间、所需资源和预期结果。

4. 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包括项目经理、工种、数量、技能和时间表。 - 材料与设备:列出所需的所有材料清单、采购计划、存储和分配策略。 - 资金管理:预算分配、成本控制、财务预测和风险资金储备。

5. 工艺与技术 - 施工技术:介绍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标准。 - 质量控制:描述质量控制流程、检查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

6. 安全与环境管理 - 安全计划:包括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计划。 -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减缓措施。

7. 风险管理 - 风险识别:列出可能的风险因素。 - 风险评估:评估每个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 - 应对策略:为每个风险制定管理策略和应急计划。

8. 沟通与协调 - 内部沟通:项目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流程。 - 外部协调:与业主、承包商、供应商、政府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调。

9. 评估与反馈 - 进度评估: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度,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 - 反馈机制:建立一个系统来收集内部和外部的反馈,用于持续改进。

10. 附录 - 包括图纸、合同文件、法规引用、参考文献等。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复杂性进行调整。

工程建筑工程一期施工组织设计.docx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埋件位置及基础进行扫描,生产点云图,再生产三维模型,通过与BIM模型比对,复核这个埋件及基础的位置精度。

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在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同时覆盖塑料薄膜,浇水的频率以保证薄膜内充满水汽为宜。在混凝土表面营造一个温度较高的小环境,防止混凝土因表面温差梯度过大造成裂缝。由于设备基础大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避免埋件因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影响精度,在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时,增长覆盖养护时间,加强保湿措施。

DB22∕T 5029-2019 硬泡聚氨酯外墙及屋面保温工程技术标准6.4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

6.4.1 桩基工程简介

本工程桩基础有2092根桩,试验桩暂定39根,主要分布在洞体区域、试验厂房Ⅰ、Ⅱ、Ⅲ、Ⅳ段区域及桥梁区域,采用机械钻孔桩,包括旋挖钻孔灌注桩和反循环钻孔灌注桩。

6.4.2 旋挖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流程

6.4.3 桩基工程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

1、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主要承受侧向压力和弯矩作用,故尤其应该重视桩身质量,保钢筋笼焊接质量。

2、成孔机械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任何倾斜移动,并能垂直钻孔。

3、灌注桩施工必须保证设计的有效桩长、桩身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设计要求,并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夹泥等现象发生。

4、灌注桩施工采用跳打法,不得相邻两桩同时成孔,只有待相邻桩浇筑混凝土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施工。

5、混凝土灌注标高应超过桩顶标高0.5m,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灌注到孔口返灰为止。保证凿除浮浆高度后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6、灌注过程中,应设专人按灌注桩基础施工规程的有关表格做好施工记录。实际灌量不得小于理论灌量。

7、浇筑连梁混凝土前,必须清理桩顶残渣、浮土和积水,以保证护坡桩与桩顶连梁连接牢固,以免造成桩与连梁连接处产生薄弱面。

8、钢筋在使用前,要抽样送检试验室,合格后方可使用。

9、桩基区域若存在岩隙水的情况,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

10、旋挖机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晚上和不利天气时间段。

6.4.4 桩基沉渣控制要点及技术措施

根据现场条件和规定设置护筒,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护筒的保护,防止碰撞或振动。

3、钻具拆卸、钢筋笼吊放和导管安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撞孔壁。

4、确保清孔彻底、充分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孔径、孔深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立即清孔,清孔采用旋挖钻专用清孔平底钻头。测得孔底沉渣厚度等各项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时,及时吊放钢筋笼。

在确保清孔效果的同时,应加强工序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清孔至混凝土灌注之间的时间。

6.5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6.5.1 土方开挖工程简介

本工程基础、电缆隧道、道路与场地平整等施工均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各分区互不影响,可进行平行施工。

6.5.2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流程

试验厂房及洞体区域根据原地貌标高和设计桩顶标高的比较,高差值超过2米则先进行桩基区域的土方开挖,开挖至桩顶标高500mm以上再进行旋挖钻施工,待各区域桩基施工完成,统一开挖至承台底后进行基础施工,开挖顺序均为自东向西;电缆隧道及过路管沟分两区段同时进行土方施工,西侧电缆隧道开挖顺序自北向南,东侧区域先开挖过路管沟,再开挖电缆隧道;挡土墙区域土方开挖自西向东;运输道路土方开挖顺序为次运输道路1A段→主运输道路→次运输道路2B段、次运输道路2A段→主运输道路→次运输道路1B段。

根据现场勘查和图纸要求,土方开挖施工分为四个主要施工阶段:

(1)第一施工阶段:土方施工道路修筑。

现场内沿各施工区域设置场内施工道路,连通场内大门,保证道路通畅。

(2)第二施工阶段:插入清表施工、逐步展开开挖方施工。

随着土方施工道路修筑的推进,陆续向施工道路经过的挖方区布置挖掘机和运土车进行清表施工。完成清表施工的开挖区逐步增加挖掘机和运土车,展开土方开挖施工。

土方开挖设备进场后首先清除开挖区表层的腐植土,然后依次分层开挖。

(3)第三施工阶段:全面展开开挖施工。

土方施工道路修筑至贯穿整个施工场地。场区全面展开土方开挖施工。

(4)第四施工阶段:收尾阶段。

大面开挖方施工结束后,少量收尾区域、护坡施工陆续进行。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电缆隧道、过路管沟、基础等施工,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再分层回填夯实。

测量放线→监理验线→机械挖土→机械运输→人工清槽→测量放线砖胎膜砌筑及承台施工→土方回填,桩基施工及支护施工穿插进行。

6.6 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6.6.1 土方回填工程简介

6.6.2 土方回填工程施工流程

进行基础周边回填时,采用自卸汽车由场外运往现场从工地出入口进场,基础周边回填土采用分层、分段沿基础周边逐步回填到设计标高。

基础周边回填土压实工具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1#地块、2#地块、4#地块场地平整采用压路机压实。

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回填土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

(3)打夯时,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4)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5)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7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6.7.1 防水工程简介

6.7.2 防水细部做法

6.7.3 防水混凝土施工流程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除满足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外,当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空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2、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

施工缝应为平缝,按照设计要求处理。

3、施工缝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理

(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楚表面浮浆和杂物,先铺一道净浆,在铺设30mm~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或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先铺一道水泥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或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3)应确保中埋式止水带位置准确,牢固牢靠,严防混凝土施工时错位。

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养护,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在其表面覆盖草袋或塑料薄膜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墙体混凝土浇筑3d后,可采取撬松侧模,在侧模与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养护的作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6.7.4 防水卷材施工流程

2、自粘卷材防水卷材施工方法

防水基层必须平整牢固,不得有突出的尖角,凹坑和表面起砂现象,表面应清洁干燥,转角处应根据要求做半径为50mm的圆弧角。基层含水率要无明水珠即可。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将基层上的尘土、砂粒、碎石、杂物、油污和砂浆突起物清除干净。

1)打底涂:基层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后,将专用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时按一个方向进行,厚薄均匀,不漏底、不堆积,晾放至指触不粘。

2)弹线、试铺;在底涂上按实际搭接面积出粘贴控制线,严格按粘贴控制线试铺及实际粘铺卷材,以确保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

3)附加层铺贴:在转角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角,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某电解车间屋顶吸风、送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等部位加铺一层同质卷材附加层。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将卷材裁成相应的形状进行满粘。

a、平面铺贴:即掀剥隔离纸与铺贴卷材同时进行。施工时不需要打开整卷卷材,用一根钢管插入成筒卷材中心的纸芯筒,然后由两人各持钢管一端抬至待铺位置的起始端,并将卷材向前展出约500mm,由另一人掀剥次部分卷材的隔离纸,并将其卷到已用过的包装纸芯筒上.将以剥去隔离纸的卷材对准已弹好的基线轻轻摆铺,再加以压实。起始端铺贴完成后,一人缓缓掀剥纸卷入上述纸芯筒上,并向前移动,抬着卷材的两人同时沿基准线向前滚铺卷材。注意抬卷材两人的移动速度要相同、协调。滚铺时不能太松弛;铺完一幅卷材后,用长柄滚刷,由起端开始,彻底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然后再用大压辊或手持式轻便振动器将卷材压实,粘贴牢固。

b、立面和大坡面的铺粘:由于自粘型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力相对较低,在立面或大坡面上,卷材容易产生下滑现场,因此在立面和大坡面上粘贴施工时,宜用手持式汽油喷灯将卷材底面的胶粘剂适当加热后再进行粘贴、排气或辊压。

c、大面积卷材排气、压实后,再用手持小压辊对搭接部位进行碾压,从搭接内边缘向外进行滚压,排出空气,粘贴牢固。

d、接缝粘贴与密封:材搭接密封:卷材短边搭接处、卷材收头、管道包裹、异性部位,应采用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专用密封膏密封。搭接边密封宽度不小于10cm。相邻两排卷材的短边接头相互错开300mm以上,以免多层接头重叠而使得卷材粘贴不平。

CNAS-TRL-013:2020 家具、人造板及木竹相关制品检测领域认可评审技术指南.pdfe、第二层搭接边要跟第一层错开,以免接头重叠,防止局部窜水。

(1)按照要求处理基层。

(2)打底涂:基层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后,将专用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时按一个方向进行,厚薄均匀,不漏底、不堆积,晾放至指触不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