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某十七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简介:
编制单位:(一般为建筑施工单位)
设计时间:(具体日期)
目 录: 1. 工程概况 2. 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3.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4.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5. 施工技术方案 6. 施工计划安排 7.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8. 环境保护措施 9.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0. 人力资源及设备配置 11. 施工现场管理 12. 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 13. 施工进度计划 14. 成本控制 15. 项目管理与协调 16. 结语与建议 17. 附录(含图纸、计算书等辅助材料)
一、工程概况
简要描述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建设地点、规模、结构类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信息,以及项目的特点、难点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列出设计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图纸等,以及项目合同、业主的要求等。
三、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阐述设计时遵循的总体原则,如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科学管理、节能环保、高效施工等。
四、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详细描述项目施工的总体组织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施工顺序、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劳动力组织、材料供应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质量控制措施等。
五、施工技术方案
对关键技术、特殊工艺或难点施工部分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技术参数、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
六、施工计划安排
制定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包括施工周期、关键节点、阶段性目标等。
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明确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培训、文明施工标准等。
八、环境保护措施
描述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减排措施、噪声控制、防尘措施、废水处理等。
九、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十、人力资源及设备配置
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资源(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和设备配置情况。
十一、施工现场管理
规定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包括现场组织、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等。
十二、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
提供应对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可能的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十三、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施工技术方案和资源配置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关键路径、风险分析、调整策略等。
十四、成本控制
通过预算管理、材料管理、变更管理、合同管理等方式,控制项目成本,确保经济效益。
十五、项目管理与协调
说明项目管理架构、管理流程、关键节点控制、内外部协调机制等。
十六、结语与建议
总结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十七、附录
提供设计图纸、计算书、技术参数表、参考文献等辅助材料。
这份设计是一个基本框架,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性和要求,具体内容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填充。
某十七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部分内容预览:
ν=1.3L/S(水的流速)
故选用Φ100铁管即可。
4.2.1.2 排水系统
施工现场的各类排水必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沿临时设施、建筑四周及施工道路设置排水明沟,并做好排水坡度,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线。排水沟要定期派人清掏,保持畅通GB 21149-2007-T 烧结瓦,防止雨季高水位时发生雨水倒灌。生产、生活用水经过沉淀,厕所的排污经过三级化粪处理。施工现场出入口设洗车台,外运车辆进行清洗,减少车辆带尘。
4.2.2 现场临电系统
本工程总供电容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P=1.05(K1×ΣP1/cosψ+φ×K2ΣP2+K3ΣP3)
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1——机械设备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P3——照明功率(KW);
cosψ——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取0.75;
φ——电焊机使用不均衡系数,取0.5;
K1取0.6,K2取0.6,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的10%考虑。
K1×ΣP1/cosψ=0.6×298/0.75=238KVA
φ×K2ΣP2=0.5×0.6×150=45KVA
总供电容量为:P=1.05×[238+45+(238+45)×10%]=327KVA。
由上述计算,现场应设置不小于330KVA容量的变压器一座;施工现场用电一律采用预埋三相五线制电缆,地面设固定配电箱,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4.2.3 临时道路及围墙
施工现场四周设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道路硬化,并设置2%的排水坡度,路边设置排水沟。
现场围挡采用规格为900×2000的挡板,统一加工、安装。
4.2.4 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在现场西北方设置办公生活区,现场临时设施及生产设施采用二层彩板房。采用天然气供暖。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我们根据工程情况选用并落实先进的施工机械。开工前应按照工程进度计划作好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落实,重点保证混凝土泵送和运输设备、钢筋、模板加工设备和塔吊等施工机械。
一旦中标,我企业将尽快组织劳动力进场,调集技术熟练的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本工程的施工作业队伍,充分保证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针对具体情况和本工程的特点,作到早征调、早体检、专车运输、尽早进场,以保证施工需要。各工种需用劳力情况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开工前,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并结合各种材料的熟化、检验时间要求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按照我企业程序文件《采购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各种工程材料的来源、质量、储备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落实。对于需要较长熟化、检验时间以及加工量较大的材料尽早安排进场。
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物资及周转材料计划如下:
4.6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4.6.1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从实际现场来看,施工场区比较狭小,因此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
(2)合理的布置塔吊和加工设备,科学的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运输费用。
(3)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物料的倒运,减少专业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
4.6.2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步骤及内容
(1)把场外交通引入现场:在布置总平面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施工临时道路的问题,现场四周设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设置相结合。施工道路为6m,并全部硬化。
(2)确定仓库和三大工具堆放场地:仓库和工具堆放场地布置在施工道路旁边,便于物料的入库和操作人员领用物料。
(3)在现场西北侧设置1000m2土方存放区。土方用苫布覆盖。
(4)确定生活设施的位置:由于现场用地紧张,办公生活区拟设在拟建物的西北侧。
(5)确定水电网和动力设施的位置:根据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条件水源和电源的位置,并计算出供应量,然后敷设管线,并根据现场的需要布置水嘴、配电箱等设施。
详细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图》。临时用地计划见下表
5. 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5.1 工程的施工定位及测量、放线
本工程地面17层,地下2层,对主体工程的测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层间不得大于±3。全高竖向偏差为H/10000且不得大于±30。由于施工现场狭小,测量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如下测量方案。
该工程属城市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我们根据城建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建立矩形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控制。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90°,每角用2个测回,其误差不得大于±9”—15”,四角的总和为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1/5000L。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定期核校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施工场地狭小,水准点的设置很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四个水准基点,进行连网观测,其闭合差小于±0.5nmm(n测站数)。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便于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根据实际情况,计划采用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选用垂准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5.1.4 技术依据和施工测量设备
(1)本工程按建设部颁发的标准测量规范及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下表
(2)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4)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按图纸要求。
(5)基辅尺,读数允许偏差为±0.50mm。
(6)基辅尺高差为±0.7mm。
(7)闭合水准仪路线闭合差为±4n。(n为测站数)。
(8)水准仪的I<±15″。
(10)水平角角观测为3测回,测回差为9″。
(11)要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5.1.5 垂直度的投测:
视准线必须与仪器机轴重合。
5.1.6 主体工程的施测作法
本测量方案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开始,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建立场外测量控制网络,控制网络的建立要精心施工施测,精心计算,施测的各种数据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正确无误建立起轴线外控制网络,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效果。
5.1.7 建立轴线垂直引基准网点
在地下室施工结束时,根据图纸轴线关系,在±0.00楼板砼上精确埋设200×200×10钢板四块控制点的测量标志。精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度数。距离须用检验过的尺丈量,角度应用经纬仪(J2级的精密仪器)测量,在A、B、C、D控制点,分别作标记,反复测各点的尺寸,角度无误整理成原始资料,做好每次投测复核的基准原始点。
在四块钢板位置上,根据控制点布置尺寸,在底层组成边长为定长的直角四边形ABCD(矩形),测出各墙柱到轴线与此四边形的方位关系,作为上面各层投点后进行楼面放样,校正复核的原始资料。
5.1.8 各层轴线的投测
(1)投测点设置后,在各层楼板投测点A、B、C、D四点处,须留置200×200孔洞供仪器光线通过。采用天顶天底仪竖向贯通投点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测点上,调平,在浇好的砼楼面预留洞口上安装扣件夹板,用仪器校正夹板上圆心点后上紧螺丝,作为剪力墙轴线放样的依据。
(2)在投点过程中,为了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
(3)进行上层楼面投测时,固定好A、B、C、D四点夹板后,置经纬仪于A点上,测∠BAC,并丈量AB、AC,进行角度和长度的检验,∠CDB,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与各墙柱到轴线的方位关系,测出该层全部轴线位置,并以此进行楼面各尺寸的放样工作。
(4)主体结构施工中,考虑到上层浇水、杂物、堆物等因素,在控制钢板旁砖砌490×490保护圈加预制板保护盖,并在每层预留200×200垂直传递孔,放样后四周砌100高挡水圈,防止投点时各层施工用水洒在仪器上。
(1)主体结构标高按照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根据附近水准点,先于底层墙柱上测出+1.0m标高线,划上线“▲”标记,后用专用钢卷尺从底层红三角+1.00标高线沿三根墙柱身逐层向上丈量,三根丈量差不得大于5mm,然后取四点平均值,划上相对标高线,写明相对高程,并用仪器按每层楼设计标高抄平。
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技术规范.pdf5.1.10 主体沉降观测
(1)测量基准点的确定,建筑物外埋设4个水准基点A、B、C、D组成水准网,进行互相校核。为检查此水准网的稳定性,要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主楼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无误。
(2)水准基点A、B、C、D设定后,要测出其绝对高程,根据测设的附近永久水准点进行联测,按Ⅲ等水准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环形闭合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n为测数)。
(3)主楼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埋点。在浇灌一层砼时,预埋好沉降观测点位。
(4)主楼沉降观测次数。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在主体施工到竣工这一时间内,定期和不定期不间断地进行观测,根据主体施工的进度每上一层观测一次,在主体封顶后,可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次数,每月观测一次。
(5)主楼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正确,精度合格进行误差分配,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每次沉降观测结果上报公司技术科和建设单位及设计院。
土建、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化做法,74页.pdf5.1.11 施测成果汇总
(1)提供该工程的轴线垂直度投测成果表。
(2)提供该工程的沉降观测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