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pdf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14301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pdf简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是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07年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这个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

HJ/T338-2007详细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原则、方法、程序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划分原则:保护区的划分应考虑水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质状况、环境保护目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

2. 划分方法: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水源地的地理位置、地质、水文、生态、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 级别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水源地的核心保护区域,二级保护区为对水源地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的区域。

4. 划定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划定方案制定和审批等步骤。

5. 管理要求:对保护区内的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监测预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该规范的实施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防止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pdf部分内容预览:

7.4岩溶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根据岩溶水的成因特点,岩溶水分为岩溶裂隙网络型、峰林平原强径流带型、溶丘山地网络型 丛洼地管道型和断陷盆地构造型五种类型。岩溶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须考虑溶蚀裂隙中的管 与落水洞的集水作用。 4.1岩溶裂隙网络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两套不同别墅设计及施工图7.4.1.1一级保护区

7.4.1.2二级保护区

7.4.2.1一级保护区

7.4.2.3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4.3溶丘山地网络型、峰丛洼地管道型、断陷盆地构造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4.3.1一级保护区

参照地表河流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即以岩溶管道为轴线,水源地上游不小于1000 米,下游不小于100米,两侧宽度按公式(1)计算(若有支流,则支流也要参加计算)。同时,在 此类型岩溶水的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落水洞处也宜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划分方法是以落水洞为圆心 按公式(1)计算的距离为半径(T值为100天)的圆形区域,通过落水洞的地表河流按河流型水源 地一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

7.4.3.3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8.1如果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或二级保护区内有支流汇入,应从支流汇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离, 作为相应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可参照上述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 根 据支流汇入口所在的保护区级别高低和距取水口距离的远近,其范围可适当减小。

8.2完全或非完全封闭式饮用水输水河(渠)道均应划为一级保护区,其宽度范围可参照河流型保 护区划分方法划定,在非完全封闭式输水河(渠)道、及其支流可设二级保护区,其范围参照河流 型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 8.3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包括湖泊、水库一定范 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保护级别按具体情况参照湖库型水源地的划分办法确定。 8.4入湖、库河流的保护区水域和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为目 标,参照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一、二级保护区的范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

9.1为便于开展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依据保护区划分的分析、计算结果,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地形、 地标、地物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9.2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 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汉口、输电线、通讯线等标示保护区界线。 9.3最终确定的各级保护区坐标红线图、表,作为政府部门审批的依据,也作为规划国土、环保部 门土地开发审批的依据。 9.4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志,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编写正式的“XXXX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1.1相关法律法规; A.1.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

A.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 A.2.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A.2.3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水量、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可 能对水源地产生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作为饮用水源开采的前景;与相 邻水域的关系,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下游或相邻水域(或相邻区域)的功能、保护区的水量 和水质是否受本行政区外的影响;若受到其影响,列出影响途径、影响程度(水量、水质、生态、 经济、人体健康等)等实测数据、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果、

A.3技术方法与计算结果

A.3.1根据各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说明选用的技术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A.3.2计算结果及分析,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A.3.3用图表示各级保护区的范围,并用表格确定红线坐标,保护区内污染源、集水区、排水区分 布特性等。

A.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监测网站的布置,水质项目的监测,陆源污染的监督等;若水质 达标,应确定水质达标期限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说明,表明保护区详细情况(包括监测点的位置等)的图集、 水水源保护区登记表、保护区详细情况的文字说明,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及意义等

二维水质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于水质模拟的二维模型,会涉及到有无边界影响

B.2无边界水域边界点源的稳态排放

二维水质模型基本方程及解析解

在均匀流场中,当强度为M的点源排放到无限宽的水域中,见图B.1: 在边界条件为:

0C =0时,式(B.2)的解析解为: 2

式中:u一y方向的流速分量; Dyy方向的扩散系数; H一平均水深; 污染物的降解速率(m/s)

B.1宽度无限水域中的

如果是顺直河道,在水 似为零;纵向扩散项远小于 则式(B2)可简化为:

如果是顺直河道,在水

如果是顺直河道,在水 似为零;纵向扩散项远小于 则式(B2)可简化为:

C(x,y)= M uxy exp 4Dx K uh↓4πDx/ux u

B.3有边界水域连续点源的稳态排放

宽度有限 沐文化不大的情况下横向流速很小,近 图B.2污染物的边界排放 推流的影响,即可以忽略u和D项,

宽度有限 沐文化不大的情况下横向流速很小,近 图B.2污染物的边界排放 推流的影响,即可以忽略u和D项,

在有边界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扩散会因受到边界的阻碍而产生反射,这种反射可以通过设立应 源来模拟,即设想边界为一面镜子,镜子后面有一个与实际源强度相同,距离相同的虚拟反射源, 当有两个边界时,反射会成为连锁式的。 当污染源在边界上,对于宽度无限大的环境,有:

可以看出,对于全反射的边界(不考虑扩散物质被边界吸附),污染物的浓度是没有反射时的两 兴。 对于宽度为B的环境,

原在两个边界的中间时,

边界的反射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n的增大)而衰减很 快,当n>4以后温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16-2025).pdf,计算结果基本趋于稳定,计算时取n=4~5 就足够了。 如果污染源的位置既不位于边界,也不位于河流正中央, 而是位于距岸yo(0≤y。≤B)的位置,即可以表达为:

瞬时点源排放时,无边界阻碍的情况下,边界条件为:

有边界阻碍时,可将上式修正为:

当为岸边排放时,即b=0时,上式可变为:

DZ/T 0347-2020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图B.3双边界的中心排放

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概念模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