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pdf简介:
DB43/T 2558-2023 是一项关于中国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的技术指南,这个标准可能是由湖南省或其相关部门制定的。"城镇低效用地"通常指的是在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技术落后、功能失效、资源浪费等)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
这个指南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效用地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了什么是低效用地,以及不同类型低效用地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征。
2. 识别标准和方法:提供了一套科学、可操作的方法,用于识别城镇中的低效用地,可能涉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
3. 评估指标:制定了评估低效用地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如土地闲置率、开发强度、环境影响等。
4. 应对策略和措施:提出了针对识别出的低效用地,如何进行改造、提升利用效率,以及如何进行规划调整的建议。
5. 实施和监督:给出了低效用地识别工作的实施流程,以及监督和管理的要求。
总的来说,DB43/T 2558-2023 对于推动城镇低效用地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19231和GB/T21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低效用地lowefficienturbanconstruction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 合理、建筑危旧、人居环境质量差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平均水平的 土地。 3.2 城镇低效居住用地lowefficienturbanresidentialI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居住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人居环境质量差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居住用地平均水平的土地。 3.3 城镇低效商服用地Iowefficienturbanbusinessandservices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商服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卫生环境不良、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商服用地平均水平的土 地。 3.4 城镇低效工业用地lowefficienturbanindustriall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工业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生态环境不良、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工业用地平均水平的土 地
城镇低效工业用地lowefficienturbanindustrialIand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工业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 后、生态环境不良、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工业用地平 地
经调查、评估分析确定的城镇仓储用地中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因布局散乱、建筑危旧、设施落 后 用途不合理而导致的利用效能低于低于城镇规划要求和地区城镇仓储用地平均水平的土地。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identificationoflowefficienturbanconstructionland 通过城市和镇尺度城镇低效评估、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大数据识别和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等技术 工作,实现城镇低效用地的类型、面积、分布、低效特征识别分析,形成反映城镇低效用地特征及再开 发潜力的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的活动。
开展多尺度、分类型、多维度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监测JCT807-2013 轻质耐碱浇注料,实现城镇低效用地识别,为城镇低效用 地再开发规划编制实施和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提供依据
国土调查或变更调查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
以揭示城镇低效用地事实为原则,采用真实、有效、精细的数据源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识 和方法,实施城镇低效用地监测
综合开展城市尺度、宗地尺度和图斑尺度不同类型城镇低效用地的要素构成、空间特征、利用程度 状态识别。
4.3.3主导因素原则
根据城镇低效用地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差异,重点选择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起控制和 用的因素作为识别指标,并突出这些指标对城镇低效用地主要类型的影响,
4.3.4因地制宜原则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着重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识别 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手段及方法,对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大、开发建设水平高以及规划 展地区实施高精度、快速监测。
将城市建制的建成区作为整体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低效评估与低效用地待查识别。
4.4.2镇(街道)尺度
将镇(街道)建制的建成区作为整体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低效评估与低效用地待查识另
以宗地内的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与低效评估分析。
DB 43/T2558—2023
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城镇建设用 状况调查和城镇建设用地相关主体调查,具体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对象及工作内容
在城市、镇、宗地尺度对识别区域和上一级别行政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 能开展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4.5.4分类核查与识别
以宗地为基本单元,将识别区域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结果与该宗地的规划状况和和上一级别行 政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能进行比较,识别城镇低效用地的类型。
统计分析识别区域各类型城镇低效用地的宗数、面积、宗均面积、形态、空间分布、低效成因 发利用建议。
4.6识别工作程序与方法
识别整体工作包括下列环节,工作程序见附录A。 日 工作准备; b) 城镇建设用地调查; C 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 d) 城镇低效用地分类核查与识别; e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成果分析; f) 成果编制; g) 成果验收与存档。
识别工作技术操作包括下列内容,技术步骤见附录A。 日)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利用调查; b) 城市和镇尺度城镇低效用地效能评估; C 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利用效能大数据评估与待查低效用地识别; d) 城镇低效用地核查与类型识别; e) 城镇低效用地统计分析; f)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研究。
4.6.3.1城镇建设用地调查宜采用座谈会、参与式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踏勘、高分遥感影像或航片 判识等方式。 4.6.3.2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用多尺度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其中,城市尺度城镇 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用指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宗地尺度城镇低效用地待查识别宜采 用大数据分析、空间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 4.6.3.3城镇低效用地分类核查与识别宜采用图斑尺度的微观调查、指标定量测算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4.6.3.4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成果分析宜采用地块形态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
4.6.4.1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设定识别时点。
4.6.4.2涉及识别时点的数据采用规则如下: a)识别时点为年末时,对应数据宜采用所在年份的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b)识别时点不为年末时,经济数据宜采用上年份的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其他数据采用识别时点 数据; c)识别工作中涉及识别时点所在年份之前数据的,宜采用相应年份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4.6.4.3识别工作中采用的数据宜与监测范围相对应。各类数据口径、来源、处理方式等情况宜在成 果中予以说明。 4.6.4.4识别数据宜使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计量单位
4.7.1识别成果宜包含识别工作报告、识别技术报告、识别基础资料汇编和识别成果数据库 4.7.2识别工作报告、识别技术报告、识别基础资料汇编宜提交纸质报告及相应电子文件,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编制工作任务书,主要内容包含: ? 识别范围及对象; b) 识别任务与工作内容; C) 识别技术思路; d) 工作进度安排; e) 预期成果; f) 经费预算; g 工作组织与人员安排。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宜编制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含: a 1 识别目的及意义; b) 识别范围及对象; C) 识别任务与工作内容; d) 识别技术路线; e) 识别关键技术方法说明; f) 识别基础数据说明; g)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规划状况、利用状况调查具体要求: h) 1 识别指标说明; i) 识别成果质量控制方案; i) 1 识别成果具体要求; k) 识别成果应用范围说明; 1) 识别工作计划; m) 识别技术工作不确定性应对方案说明。
5.3.1基础数据准备
根据识别工作需要,准备与识别指标对应的高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专 库、夜间灯光数据、兴趣点(POI)数据、文件规范及档案资料等。
5.3.2识别指标准备
DB43/T2558—2023的单位确认。6.1.2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中,宜组织园区、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本文件要求填报建设管制类型、用地性质、用地等级、开发强度、建筑与构筑物规划建设要求等工作表格和图件。填报结果宜经相关主管机构或经相关主管机构认可的单位确认。6.1.3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中《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JTG/T M21-2011》,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在图斑尺度开展城镇建设用地的现状用地性质、土地权属、用地构成、建筑要素、人口状况、产业状况、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影响、配套设施调查,填写调查表格、编绘调查宗地草图并于调查现场拍照留证。调查所形成的资料结果宜经专业技术人员签字、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6.1.4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相关主体状况调查中,宜组织园区、企业、居民、政府相关部门等主体按照本文件要求填报园区开发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居民认知意愿及政府管理状况等工作表格。填报结果宜经相关主体认可确认。6.2调查内容6.2.1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具体指标见表2,宜选取适量、适用指标形成指标体系。表2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指标体系调查项指标项指标名称调查尺度海拔城市、镇地貌类型城市、镇地形起伏度城市、镇地质地貌条件坡度宗地自然环境条件坡向宗地地基承载力宗地水文条件地下水埋深宗地公园绿地面积城市、镇生态环境条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镇公路网密度城市、镇区位条件有无货运铁路站点城市、镇有无客运铁路站点城市、镇常住人口城市、镇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市、镇人口条件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城市、镇园区从业人员宗地社会经济条件企业职工数宗地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产城市、镇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城市、镇经济条件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镇税收总额城市、镇工业总产值城市、镇h
DB 43/T2558—2023
表2 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条件调查指标体系(续)
SH/T 3563-2017标准下载6.2.2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包括规划分区、用地性质、用地等级、开发强度、建筑物与构筑物 设要求等调查。具体指标见表3,宜选取适量、适用指标形成指标体系,
表3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状况调查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