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46 10029-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标准.pdf简介:
Q/GDW 46 10029-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4.1为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运维信息化实施,统一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与应用基本要求, 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4.2本标准依据Q/GDW4610028一2019,对信息模型管理、模型结构与扩展、模型格式、模型创建、 各阶段模型应用等作出规范,统一多平台、多参建方、多专业的模型精细度、建模行为、协同交互和质 量要求等,以保证信息模型成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3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的建设与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为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运维信息化实施,统一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与应用基本要求, 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4.2本标准依据Q/GDW4610028一2019,对信息模型管理、模型结构与扩展、模型格式、模型创建、 各阶段模型应用等作出规范,统一多平台、多参建方、多专业的模型精细度、建模行为、协同交互和质 量要求等,以保证信息模型成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3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的建设与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应明确模型建设目标,其覆盖及支撑的过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维等各阶段),模型软件 的选择和其应具备的功能。 5.1.1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目标应能实现建设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 5.1.2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阶段宜贯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某一阶段或环 节内应用,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管理流程的规定。 5.1.3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5.1.4抽水蓄能电站交付信息模型应用过程中应规定模型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5.1.5抽水蓄能电站建模软件宜具有查验模型及其应用符合我国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功能。 5.1.6宜评估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对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互用能力。 5.1.7在开展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实施前,应开展模型应用策划及顶层设计。 5.1.8在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全寿命周期,应组织专门的模型应用管理,以保证模型应用不偏离模 型应用策划和工程建设实际。
5.2.1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策划宜明确以下内容:
DB37/T 3223-2018标准下载2.1 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策划宜明确以下内容: a 项目级模型应用分阶段目标; b) 项目级模型应用范围和各阶段模型应用场景; c) 参建各方人员组织架构、相应职责和不同主体间工作关系和协同方式: d) 模型应用流程:
e) 项目级各阶段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f) 项目级信息交换要求; g) 项目级模型质量控制要求和信息安全要求; 项目级各阶段模型应用成果要求; i 项目级软硬件基础条件要求。
Q/GDW4610029—2019
5.2.2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流程宜分为项目整体和分项两个层次。整体流程应描述不同模型应用之 间的逻辑关系、信息交换要求及责任主体等。分项流程应描述模型应用的详细工作顺序、参考资料、信 息交换要求及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等。在形式上宜包含模型和图纸为载体的实物流程和以数据为载体的 信息流程
5.2.3制定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应用策划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 确定模型应用的范围和内容。 b) 以模型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模型应用过程。 C) 规定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 d) 确定模型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等。
3.1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明确模型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 等。 3.2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建立模型应用协同机制,制订模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模型应用过程管 3.3 模型质量控制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a) 2 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 b) 1 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 C) 1 模型与相应标准规定的符合性检查。 d) )模型信息的符合性和完整性检查。 5.3.4工程项目相关方宜结合模型应用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展开验证,对模型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 量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6.1.1在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过程中应进行模型管理。规范模型构件的产生、获取、处理、存 储、传输和维护等环节的信息分类、命名和编码。宜建立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与数据重用,提高建模效率和质量。 6.1.2应统一管理模型数据。明确相关方各参与人员的管理权限,明确数据交换与更新方式。应进行 更新版本控制。模型应先经评判合格才允许发布。
6.2.1信息模型工程项目文档信息分类
信息模型工程项目文档信息分类应按项目信息、文件名称、文档类型、文档用途进行分类, 循Q/GDW4610028—2019的规定
6.2.2信息模型数据分类
1人 项目文件名称应便于识别、记忆、操作、检索,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专业代码并以字母 2 项目文件名称可结合数据管理结构分级命名。
6.3.2模型构件命名规则
1 模型构件名称应便于工程师快速检索,可包含英文缩写。 2) 模型构件名称宜包含专业、类别、版本信息,并参考Q/GDW4610028一2019中的模型分类。 3) 模型构件宜按统一格式命名,但不限于以下格式,例如“专业/多专业+构件类别+一级子类+ 二级子类+描述+软件版本”,亦或“项目编号+项目简称+专业代码+分区代码+系统代码+描述+ 日期”
6.4模型建设过程管理
建模过程中的流程、行为、协同规则定义如下: 1) 建模流程管理:对建模过程中一系列结构化、可度量的活动集合及其关系。明确模型创建一模 型审核→出图→交互等相互关联的多个活动及步骤。 2) 建模行为管理:对业务流程中的行为,如建模、分析、审核、归档等活动步骤进行约定。 3) 协同规则:对专业内、专业间或不同参与方,业务活动之间的协同准则进行规范。 4) 参建各方宜建立专门的过程管理监督组织对在模型建设过程中协同各专业和参建方开展模型 过程管理。 5 设计阶段建设模型应满足本规范中关于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的要求,施工阶段建设模型应满 足本规范中施工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的要求。 2 设计阶段建设模型应留有满足施工阶段对模型重新拆分的接口,以保证模型在工程全寿命周期 的连续性
建模过程中的流程、行为、协同规则定义如下: 1) 建模流程管理:对建模过程中一系列结构化、可度量的活动集合及其关系。明确模型创建一模 型审核→出图→交互等相互关联的多个活动及步骤。 2) 建模行为管理:对业务流程中的行为,如建模、分析、审核、归档等活动步骤进行约定。 3) 协同规则:对专业内、专业间或不同参与方,业务活动之间的协同准则进行规范。 4) 参建各方宜建立专门的过程管理监督组织对在模型建设过程中协同各专业和参建方开展模型 过程管理。 5) 设计阶段建设模型应满足本规范中关于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的要求赣08ZJ102:ZL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施工阶段建设模型应满 足本规范中施工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的要求。 2 设计阶段建设模型应留有满足施工阶段对模型重新拆分的接口,以保证模型在工程全寿命周期 的连续性
7.1.1模型应当能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各相关方之间交换和应用。 7.1.2采用不同途径获取的模型具有唯一性,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模型数据应具有一致性。 7.1.3模型的创建宜采用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专业和任务分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 并能够集成应用。 7.1.4用于共享的模型元素应能在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内被唯一识别。 7.1.5模型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明确模型结构组成,确保相关子模型之间信息共享。 7.1.6模型应根据建设工程各项任务的进展逐步细化,其详细程度宜根据建设工程各项任务的需要和 有关标准确定。
7.2.1模型扩展应根据专业或任务需要,增加模型元素种类及模型元素数据。 7.2.2增加模型元素种类宜采用实体扩展方式。增加元素数据宜采用属性或属性集扩展方式。元素数 据扩展可在模型中直接实现,也可通过数据库实现。 7.2.3模型元素调用关系扩展可结合模型元素种类和模型元素数据扩展同步进行。 7.2.4模型元素宜根据适用范围、使用频率等进行创建、使用和管理。 7.2.5模型扩展不应改变原有模型结构,并应与原有模型结构协调一致。
B.1 在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建议选用单一软件平台,以保证不同数据格式交换集成时能顺畅进行, 在单一软件平台功能不满足的情况下,可选不同软件平台的数据格式作为补充,但应保证不同数据格式 间能顺畅交换。 B8.2 各阶段在确定当前阶段模型格式及版本前,应先统筹各方需求,保证能满足要求。
顺畅交换。 各阶段在确定当前阶段模型格式及版本前道路、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应先统筹各方需求,保证能满足要求。 各阶段创建的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选用的数据格式及版本除应满足当前阶段模型详细程度及
Q/GDW4610029—2019
程属性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协同协调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8.4应根据合约规定的模型应用目的来确定模型的合理格式。 8.5模型交付时应同时提供原厂模型文件和国网新源公司标准模型文件。 8.6交付文件应以通用的数据格式传递数字化交付物,数据格式应满足项目实际应用的需求,保证不 司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实现无损传递,确保最终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在保障信息安全的 前提下,便于即时阅读与修改。 8.7交付文件格式应符合《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数字化交付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