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建筑、市政、资料填写大全--市政类--03--市政施工技术交底简介:
市政施工技术交底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是施工前对工程技术、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和讲解的过程。以下是市政施工技术交底的一般简介:
1. 目的与对象:施工技术交底旨在确保所有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意图、施工工艺等有清晰的理解,避免由于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施工或安全隐患。
2. 主要内容: - 施工图纸解读: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解析,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市政设施的结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 - 施工工艺与流程:介绍各项施工工艺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前后工序的衔接。 - 施工安全措施: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如防护措施、工具设备使用安全、应急预案等。 - 环境保护:讲解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控制、废弃物处理等。 - 质量与验收标准:明确施工的验收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符合法规要求。
3. 组织与执行:技术交底通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工程师主持,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加。交底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以备后续检查和培训。
4. 注意事项:技术交底应确保所有参与人员参与并理解,必要时可进行重复和复习,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操作步骤。
5. 定期更新:随着工程的进展和技术的变化,技术交底内容需要适时更新,以适应新的施工环境和要求。
总之,市政施工技术交底是确保市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是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筑、市政、资料填写大全--市政类--03--市政施工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2.2 施工准备
JGJT226-2011 低张拉控制应力拉索技术规程.pdf1.1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5) 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
(6) 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及供电条件。
(8)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
(9) 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
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 洪泛区和泄洪道。
(3)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 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1)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2) 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 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6) 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7) 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4.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
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推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
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1.12.2.2 填埋场总体布置
1.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填埋场宜根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和规划。
2. 填埋场类型应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总体布置应按填埋场类型,结合工艺要求、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总平面应工艺合理,按功能分区布置,便于施工和作业;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便于雨污水导排,并使土石方尽量平衡,减少外运或外购土石方。
6. 场内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临时性道路进行布局。永久性道路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临时性道路及作业平台宜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并宜有防滑、防陷设施。场内道路应满足全天候使用。
8. 填埋场供电宜按三级负荷设计,建有独立污水处理厂时应采用二级负荷。填埋场应有供水设施。
10. 填埋场永久性道路、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和防火隔离带外均宜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覆盖后应进行生态恢复。
1.12.2.3 施工组织
1. 填埋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准备施工设备及设施,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
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制度;采用有效的劳动组织,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数量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量的大小确定。
3. 熟悉及审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摸清工程情况。
5. 施工安装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对国外引进的专用填埋设备与材料,应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要求、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要求。
1.12.3 施工技术要求
1.12.3.1 填埋场地基与防渗
1.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3. 在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衬里时,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符合填埋场防渗的材料性能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4. 人工防渗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
(2) 复合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
(3) 单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
(5)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钠基膨润土垫替代膜下防渗保护层。
5.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铺设HDPE土工膜应焊接牢固,达到强度和防渗漏要求,局部不应产生下沉拉断现象。土工膜的焊(粘)接处应通过试验检验。
(2) 在垂直高差较大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锚固平台,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宜小于1∶2。
(3) 防渗结构材料的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粘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
2) HDPE土工膜的膜下保护层,垂直深度2.5cm内粘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料。
3) 位于库区底部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边坡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0%。
1.12.3.2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
1. 填埋库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
2. 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应按填埋场类型、填埋库区划分和雨污水分流系统情况、填埋物性质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
3. 渗沥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水处理设施等。
5.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
《公路断面探伤及结构层厚度探地雷达 JT/T940-2014》6. 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
7. 集液井(池)、调节池及污水流经或停留的其他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
1.12.3.3 填埋气体导排与防爆
1. 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
2.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DB35/T 1997-2021标准下载,也可采用横管(沟)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