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交底事项

测量交底事项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40.96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141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测量交底事项简介:

测量交底,通常在建筑工程或者项目管理中使用,指的是对即将进行的测量工作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如项目名称、地点、规模、施工周期等,以及测量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2. 测量标准和规范:明确采用的测量标准、规程和方法,例如国家或行业的测量标准,确保测量精度和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范围:确定需要测量的区域、建筑物、设施的具体位置和边界,以及测量对象的特征和要求。

4. 测量设备和工具:介绍将使用的测量设备,如何操作和校准,以及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使用注意事项。

5. 测量步骤和流程:详细解释测量步骤,包括前期准备、现场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环节。

6.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7. 沟通与合作:强调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传递和共享。

8. 测量结果的反馈与验证:说明测量工作完成后如何反馈结果,以及如何进行结果的验证和确认。

通过测量交底,可以确保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对任务有清晰的理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测量交底事项部分内容预览:

(4)在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

(5)避免在烟、尘、雨、雾、霜、雷、电及4级以上大风等不利条件下测量;

(6)架设仪器时JGJ 64-2017 饮食建筑设计标准,光学(或激光)对电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7)每次放样前应复测一下第二个导线点,确保定向准确,并记录结果;

(8)每次放样必须量取仪器高,需同时测量目标点的高程和坐标;

(9)放样过程中宜后视长边放样短边。

2.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技术要求

(1)电子水准仪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左右测定一次,i角值不应超过15〞;

(2)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视距应大于3米且不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不应大于1米(规范为1.5米),测段内前后视距累计差应小于3米(规范为6米),视线高度最小不低于0.55米,最大不超过2.7米(规范为2.8米);

(3)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式为往返测方式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测站数应为偶数;

(4)二等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应小于+4√K,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

(5)普通的水准测量按照四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必须闭合,且闭合差应满足不大于+20√L的要求,L为水准线路长。

3.测量成果资料的管理要求

(1)每次测量必须保留原始记录,并不得擅自涂改成果;

(2)每次放样须对放样点进行坐标和高程测量并做好记录;

(3)每次测量用表填写应尽量不留空白,表格内每项宜填写完整。

放样前,各架子队测量组进行数据计算,由架子队测量组其他人员独立复核,必要时画图示意,确认无误后签字交项目部测量组进行复核,最后再将此数据下发架子队,作为以后施工放样的依据。

在放样过程中,放样前要复测一下第二个导线点,保证定向准确。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要对每个放样点的方位角、距离、标高进行记录、复核,若发现问题,应立即检查改正。放线点位放样完成后,要回镜复测一下后视导线点,以检查定向是否准确。

(3)放完线后数据复核

放完线后,要对当天放线原始记录进行复核,以防止发生数据抄错和输入错误。

二、测量资料的基本要求

1.报验程序要求及资料要求

每次测量放样完成后,必须向分部上报测量报验资料(或者提前上报),放样及资料无误后由分部向测量监理工程师报检GB∕T 50948-2013 体育场建筑声学技术规范,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报验资料填写要求

报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字迹清晰、工整,相关数据符合规范要求。表中导线点或水准点点名必须与下发的点名保持一致。

报验资料应包括:施工测量放样报验表、放线记录、放样示意图,

报验资料一式三份(一份送监理,一份分部存档,一份架子队保留),由分部报监理查验后返还架子队一份。

资料复核:资料中的数据(计算坐标、方位角)复核由架子队另一技术员(原则上为技术主管)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签字确认GB/T 24797.2-2014标准下载

(1)原始资料数据必须真实,齐全,并按要求成册管理,长期保留;

(2)原始资料保证清晰整洁可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