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某省某标段500VK变220VKII回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纲要简介:
在进行一个省某标段500kV变220kV II回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纲要的简介时,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项目概述: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规模(500kV变220kV II回线路)等。
2. 工程背景:简述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可能包括电力需求的增长、电网布局的优化、提升供电稳定性等。
3. 设计目标:明确线路的设计要求,如电压等级、线路长度、路径选择、杆塔类型等。
4. 施工范围:具体说明施工内容,可能包括线路的架设、电缆敷设、变电站的扩建或改造等。
5. 施工组织:介绍施工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伍、技术力量配置等,以及施工流程和时间安排。
6. 技术措施:阐述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可能涉及施工技术、设备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等。
7. 进度计划:展示施工进度安排,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8. 风险管理: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如天气影响、设备故障、人力资源短缺等,并提出应对策略。
9. 环保与社会责任:阐述如何执行环保政策,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社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概述,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纲要会更加详细和具体,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某省某标段500VK变220VKII回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纲要部分内容预览:
①—— 地线支架及边导线横担
需注意的是,此时抱杆的底部距中横担下平面7米;抱杆需向起吊侧倾斜不超过13°30′。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梁体砼试打施工工艺,我们采用内拉线悬浮式铝合金抱杆组立过田湾河220kV送出工程(最重达76吨)、瓦屋山线路工程跨江高塔(呼高114米)等多种形式的铁塔,事实证明我们的施工方法是适用、成功的。
2.3.6.1 施工范围
导地线架设、OPGW光缆架设、跨越架设、附件安装和临时工程等工程的施工。
2.3.6.2 架线一般规定
⑴ 放线前应有完成有效的架线(包括放线、紧线、跨越及附件安装)施工技术文件,并报送监理人审查批准。
⑵ 放线过程中,对展放的导线或地线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导线或地线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② 对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损伤或断头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并妥善处理。
⑷ 放线滑车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轮槽尺寸及所用材料应与导线或地线相适应。导线滑车应为铝制。
② 导线放线滑车底部轮径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放线滑轮基本要求 检验规定及测试方法》(DL/T685)的规定。展放地线时,其滑车底部的轮径与所放钢绞线直径之比不宜小于15。
③ 对严重上扬、下压或垂直挡距很大的放线滑车应进行验算,必要时采用特制的结构。
④ 应采用滚动轴承滑轮,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确保转动灵活。
⑸ 绝缘子安装前应逐个(串)进行外观检查。有机符合绝缘子伞套的表面不允许有开裂、脱落、破损等现象,绝缘子的芯棒与端部附件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⑹ 金具的镀锌层有局部碰损、剥落或缺锌,应除锈后补刷防锈漆。
⑺ 为防止架空导地线因风振而受损伤,弧垂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附件。附件安装时间不应超过5d。
⑻ 附件安装时应采用防止工器具碰撞有机复合绝缘子伞套的措施,在安装中严禁踩踏有机复合绝缘子上下导线。
2.3.6.3 OPGW光缆的架设的一般规定
(1) 光缆盘运到现场后,应进行下列检查和验收,并将其结果报送给监理人:
a 光缆的品种、型号、规格;
d 光纤衰减值(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检测);
e 光缆端头密封的防潮封口有无松脱现象
(2) 光缆盘应直立装卸、运输及存放,不得平放。
(3)牵张设备必须可靠接地。牵引过程中导引绳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必须挂接地滑车。
(4)牵张场临锚时光缆落地处必须有隔离保护措施,以保证光缆不得与地面接触。收余线时,禁止拖放。
(5) 紧线时,必须使用专用夹具。
(6) 光纤的熔接应由专业人员操作。
(7) 光纤的熔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剥离光纤的外层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b 防止光纤接线盒内有潮气或水分进入,安装接线盒时螺栓应紧固,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c 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光纤衰减值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
d 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熔接。光缆引下线夹具的安装应保证光缆顺直、圆滑,不得有硬弯、折角。
(8) 紧完线后,光缆在滑车中的停留时间不宜超过48h。附件安装后,当不能立即接头时,光纤端头应做密封处理。
(9) 附件安装前光缆必须接地。提线时与光缆接触的工具必须包橡胶或缠绕铝包带,不得以硬质工具接触光缆表面。
2.3.6.4 架线施工方法
2.4 特殊施工方法及措施
2.4.1掏挖式基础施工方案
原状土掏挖式基础利用土体原有的力学性质,提高基础上拔抵抗力,具有充分利用原状土承载力、减少基础土石方开挖量、不用或少用模板、节约混凝土量、并取消回填土及其工作量,省工省料,经济安全。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型式。
掏挖式基础与以往的底板式台阶基础相比较有下列特点:
⑴施工步骤相对较少。施工时不需要大开挖、支模板、大量混凝土养生和回填夯实基础坑,减少了工器具的搬运。
⑵承载能力强。施工时原状土层未受到大的扰动,充分利用了原状土体强度。
⑶对环境影响小。不需大开挖,施工中挖出的少许土可均匀撒开平摊,从而保护了植被。
⑷施工安全性较差。在人力掏挖时,若地质条件不好,容易造成孔壁局部的垮塌;孔深,通风效果不好,施工人员的呼吸困难,要定时出孔呼吸新鲜空气。
⑸不易捣固到位。在混凝土浇灌时不易捣固到位,造成扩大部分缺混凝土。
掏挖式基础是隐蔽工程,由于无法对已浇灌的混凝土基础进行外观检查,因此必须采取妥善的施工措施,从成孔、浇灌等方面严格把关,以保证施工质量。
①对塔位基面进行操平,并按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数据进行分坑。
②根据基坑开挖尺寸先挖出样洞,深度约300mm。样洞直径宜比设计的基础尺寸小30~50mm。样洞挖好应及时复测根开、对角线等各项尺寸,合格后再继续开挖。
③基坑主柱开挖过程中为防止超挖,每挖掘500m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
④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100~200mm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扩大头挖扩位置线。由挖扩位置线下方20~40mm处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
⑤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
⑥基坑内提土采用杠杆或三脚架方式,将土运至坑口2米以外。
⑦挖掘使用的铲、镐等工具的把柄长度限制在500mm以下,以方便操作。
⑧为防止雨水倒灌或泥土溜入坑内,基坑开挖时应在坑口上方用三色布等搭设简易棚,并在坑口四周开挖排水沟。
⑨清孔由上至下进行,用与主柱直径等长的测量工具测量主柱基坑直径,以保证基坑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⑩基坑清理完毕,测量各种尺寸并做好记录,同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
圆柱形立柱的基础只能采用对角线法和十字交叉线法进行立柱模板的找正。
由于基坑的开挖大小有误差,存在露出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大小差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地下部分小于设计值,如果刚好吻合效果最好,多数情况下,基坑比模板要稍大一点,这样,就需要采取固定措施。采用钢管架固定模板,架子力求稳固、牢靠。
①焊接钢筋笼。由于主柱钢筋长,地面焊好后不易下放安装,孔内焊接安全也成为考虑的问题,我们采取在有通风和安全监护等措施下,实施孔内焊接,确保钢筋笼的成型和保证各项设计参数。
②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布置好搅拌机。
③浇灌到孔口附近时下地脚螺栓,并操平找正,复核对角线、根开尺寸,然后继续浇灌到孔口。
④每孔必须1次连续浇完,不得中断。
⑤为保证掏挖型基础扩大头部位的混凝土容易捣固密实,可将混凝土坍落度选大一级,机械振捣选用5~7cm。为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砂率或增减水泥浆量,立柱部位的混凝土坍落度可小一些。为防止混凝土离析,采用帆布溜槽下料。
⑥混凝土的搅拌与振捣是挖孔桩基础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需用机械搅拌均匀,采用溜筒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提高其强度和密实性,浇灌时需分层用振捣棒振捣,一般扩大头部分浇至约400mm厚进行第一次振捣(此厚度可根据挖孔桩扩大头部分高度而定),目的是为了将扩大头部分的混凝土填充踏实,再浇灌300mm进行振捣,进入立柱部分每隔500mm振捣1次,其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和振捣的时间按常规要求进行,此时应注意振捣棒不得碰在孔壁上,以防壁土落入混凝土中产生隔层。
⑦当基础扩大头浇灌混凝土饱满且振捣完毕后应注意判断周边是否残存气体,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砂浆,以填充空隙。同时,应请监理工程师代表检查认可后,方可进行立柱部分的混凝土浇灌。
2.4.2 护坡、保坎排水沟施工
为了保护杆塔基础的长期稳定,应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成之前,根据基础所在位置的具体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保护设施。基础保护设施应根据设计图进行施工。对于有环境保护特殊要求的线路工程,施工前应编写环保施工措施方案,基础及杆塔施工后DB5301/T 65-2021 市长质量奖评审规范.pdf,应将地表尽可能恢复其原貌。山坡或水淹地区的基础保护设施是杆塔基础施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基础主体工程同时安排施工,并做好施工记录。
2.4.2.1护坡、保坎施工
⑴护坡、保坎的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条件选择施工程序:当基础的坡下方需建护坡、保坎时,应在施工基面及基坑开挖前砌筑;当基础的坡上方需建护坡、保坎时,一般在基础回填土后再砌筑。
⑵护坡、保坎应设泄水孔,间距为2~3m,外斜5%。泄水孔孔眼尺寸为φ100mm或100mm×100mm,上下交错布置。护坡、保坎的泄水孔后端应作直径不小于50cm的滤水堆囊,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明沟水面30cm,孔后应夯填大于20cm厚的黏土隔水层。
⑶当填料为黏性土时,沿护坡、保坎背后填筑不小于30cm厚的黏土隔水层。护坡、保坎顶与地面结合使用时,要求顶面作封闭处理(如三合土地面或砂浆护面等),以防地面水下掺。护坡、保坎后侧有山坡时,应在坡下设置截水沟。
⑷护坡、保坎基础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且最小埋深不应小于50cm,岩石地基可酌减。基底力求粗糙,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护坡、保坎竖直方向的坡度大于5%时,基础应作成台阶。陡坡或断岩处的护坡、保坎,基础前缘距岩边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m,坚硬的土坡或岩石可酌减。
⑸护坡、保坎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3cm,间距10~15m,结合地质情况布置。缝中以浸透沥青的木板或沥青麻筋、沥青竹绒等沿缝内、外、顶三方填塞,填塞深度为10~15cm。遇石质填料,可设空缝。护坡、保坎墙面用1:2水泥砂浆勾缝,墙顶用1:3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横坡。
⑹砌石护坡、保坎的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YD∕T 3492-2019 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要求.pdf,其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5cm。砌筑护坡、保坎的砂浆强度等级一般为M5。毛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混凝土护坡、保坎的毛石掺量不应超过25%。
⑺护坡、保坎施工前应进行地面排水。护坡、保坎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以免积水,软化地基。填料土类别必须与所选用断面的填料相同。填料中的树皮、草根等杂物应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