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

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29.5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393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工程管理计划,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工程概况:首先,会对环城南路A2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建设目标、工程内容等。

2. 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详细描述第三工区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团队、施工队伍等,以及他们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3. 施工方案:对第三工区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4. 施工资源:列出所需的施工设备、材料、人力资源等,并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

5. 质量、安全与环境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满足环保法规要求。

6.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和问题,如天气变化、设备故障、人员伤亡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7. 项目进度控制:通过详细的计划和监控,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8. 信息与沟通:明确信息传递方式和流程,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流畅。

总的来说,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实施的蓝图,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环城南路A2项目经理部第三工区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我工区在主墩钻孔开工前,由实验室提供泥浆试验结果,配制泥浆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地层情况控制好泥浆质量。

1. 钻孔前,对钻孔所在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作全面了解,在钻孔过程中,若发现钻孔位置的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2.将钻头吊起徐徐放入护筒内,对准桩位,联接钻机各部件《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CECS143:2002》,检查钻机各部件性能及配电设施情况,进一步检查孔位中心及钻机调平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采用正循环慢速开孔造浆,检查泥浆性能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常钻进,进入一定深度后可开始用反循环施工。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地层情况调整泥浆比重、进尺深度、并跟踪检查钻机位移及沉降值,确保孔位准确,孔深垂直,钻进过程中要确保孔内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1.0~1.5m,泥浆如有损失、漏失,应及时补充、并采取堵漏措施。每进尺2~3m 应检查孔径、竖直度,在泥浆池捞取钻渣和设计地质资料核对,并随时对地质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填写钻孔记录表。

3. 钻孔时的注意事项

(1)用冲击锤造孔时,应采用1~1.5m 小冲程开孔,使孔壁坚实、竖直、圆顺起导向作用。当钻锤穿过护筒底3m 以后,可根据地层情况加大冲程,按正常速度钻进,冲击操作时应防止打空锤和大松绳。

(2)在漂石土中冲程不宜太大,采用连续多次低冲程。

(3)在粘质土、风化泥岩地层冲击时,宜向孔内送清水,自然造浆,选用十字小刃角形冲锤,以中、小冲程0.6~1.0m 钻进。在粘性很大的粘质土中,应边冲边投入适量的粗砂,并在抽筒捞渣的同时向孔内泵入清水。

(4)在砾类土层中冲击时,宜使用粘度较高、相对密度适中的泥浆并保持足够的水头,在冲击时向孔内投入粘质土。当遇到砂类土层时,应停钻并向孔内投放足量的掺入片石或碎石的粘质土,改用小冲程冲击,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宜保持在1.3 左右。

(5)在卵石土、漂石土中冲击时,宜选用带侧刃的大刃脚一字形冲锤,重力要大。冲击时冲程应高但不得大于4~6m,并投入粘质土,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当发现冲孔倾斜时,应暂停冲击,提起冲锤向孔内倾斜段填满粘质土掺石块,再用低冲程冲击,控制钢丝绳施绳量。若仍不能纠正钻孔倾斜,宜改用回转钻进法穿越斜孔段。

(6)在裂隙岩溶地层冲孔时,冲击锤操作应平稳,尽量不碰撞孔壁,选圆形钻锤,冲程宜小,钻锤重力宜大。遇裂隙可边投入粘质土,边冲击,直到穿过裂隙。

(1)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

(2)清孔时注意事项:在清孔排渣前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从孔口、孔中和孔底提取的泥浆比重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在灌注水下砼前,孔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5cm,应提前做好灌注水下砼准备工作,缩短清孔后至灌注水下砼的时间。

(3)不得以加深孔深来代替清孔。

钢筋笼在钢筋制作场内制作,根据孔深分节制作成型,主筋接头按规范要求操作,主筋与加劲筋点焊牢固但不得损伤主筋。钢筋笼加工前必须严格计算骨架长度及加强筋数量,钢筋笼制作符合以下偏差要求:主 筋 间 距 ±10mm;箍 筋 间 距 ±20mm;骨 架 外 径 ±10mm;骨 架 倾 斜 度 ±0.5%;骨架保护层厚度 ±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面高程 ±20mm;骨架底面高程 ±50mm;

钢筋笼采用汽车吊安装,为保证骨架起吊不变形,起吊前应将声测管按设计图所示在骨架内部绑牢或另加两根杉木杆绑牢以增加钢筋笼的整体刚度,防止起吊时钢筋笼弯曲变形。

吊钩采用两点式扁担吊钩,起吊后检查钢筋笼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可旋转钢筋笼利用其自重或上人增加自重旋转吊车臂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钢筋笼下降到最后一道加劲箍时,利用钢管穿过加劲箍底部将钢筋笼临时支撑于孔口,解除吊钩起吊第二节钢筋笼,待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后采用两台电焊机焊接骨架主筋,主筋焊接采用单面帮条焊,焊缝长度10d,焊缝须达到规范要求。最后一个接头焊好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即可绕接头处螺旋筋骨架下沉入孔,如此循环使全部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

利用“+”字交叉保护桩复核钢筋笼平面位置,并用四根Φ25 钢筋确定钢筋骨架顶面标高将骨架平衡支撑于孔口并压在灌孔平台下以防钢筋笼灌注时上浮。

钢筋笼保护层采用混凝土轮式垫块控制,保证钢筋笼就位准确。桩基检测管下端用钢板焊接封底牢固,随钢筋笼接长以直接管联接密封,每下一节用清水注入检测管检查管内水头是否下降以检验接头是否密封,否则须缓慢提升钢筋笼到漏水处补焊。提升过程中不得擦伤孔壁,最后一节焊好后应注满清水并用木塞堵死。

1. 每次灌注前应先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考虑好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易损件要有库存备用,并备用第二套准备方案,确保灌注过程中连续进行。

2. 水下砼灌注采用Φ250mm 导管,导管每节2m 或3m,同时配备0.7m 和1.4m 导管以调节孔底悬空高度。导管初次使用或放置较长时间后使用前须先进行水密承压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内水深1.3 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 倍,检查合格后按顺序编号待用。

3.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砼储料斗必须满足首批砼方量要求。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4. 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5. 水下砼灌注采用钻机塔架作为灌注塔架,首批砼采用插板法下球,插板安装就位以后(导管底离孔底0.25~0.4m),泵送水下砼装满储料斗。

6. 砼前后场通讯联络,确定下球后,前场下球首批砼下管,用测锤检查埋管深度,继续砼浇灌,灌注过程中随时测探砼面高度,控制导管埋深2~6m。减管前须仔细计算导管埋置深度,以防导管拔脱。

7.灌注砼终孔标高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8~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在系梁施工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8. 灌注全过程必须认真做好浇注记录,包括灌注时间、减管时间、减管长度、完成时间、减管后的埋深等。砼浇注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浇注完后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㈦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预防及处理措施

1. 初灌导管进水 首批混凝土下落后,导管进水,应将已灌注的砼用吸泥机全部吸出,再针对进水原因,改正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砼储量,重新灌注。

2. 中期导管进水 多在提升导管且底口超出已灌砼表面时发生。遇到这种故障时,依次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灌砼表面的沉淀土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压重插入原砼表面以下2.5m 深处,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提升0.5m,继续灌注的砼即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3. 初灌导管堵塞 多因隔水硬球栓或硬柱塞不符合要求被卡住面产生。可用长杆冲捣,或用附着于导管外侧的振动器振动导管,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若上述方法无效,应提出导管,取出障碍物,重新改用其它隔水设施灌注。

4. 中期导管堵塞 多因灌注时间过长,表层混凝土拌和物已初凝产生;或因某种故障,拌和物在导管内停留过久而发生堵塞。处理方法是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齐拔出,若原灌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可用新导管插入原灌拌和物内2m 深,用潜水泥浆泵下人导管孔底,将底部水泵出,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升降多次将残余渣土掏除干净,然后在新导管内继续灌注,但灌注结束后,此桩应作为断桩予以补强。

5. 灌注坍孔 大的坍孔表征与钻孔期间近似,可用测深仪或测锤探测,如探头达不到混凝土面高程时即可证实发生坍孔。产生原因是:

b、地下水压超过原承压力;

c、孔内泥浆相对密度、粘度过低;

d、孔口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

如坍塌数量不大,采取措施后可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且有扩大之势,应将导管和钢筋骨架拔出,将孔内用粘土或掺入5%~8%的水泥填满,待数日后孔位周围地层已稳定时,再钻孔施工。

6. 钢筋骨架上升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和物冲出导管底口后向上的顶托力造成的。辅助方法是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或将钢筋骨架中4 根主筋伸长至桩孔底;当设计许可时,骨架下端2m 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布置应大一些。

7. 埋管 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不动,或灌注完毕导管拔不出,统称埋管。常因导管埋置过深所致。若已成埋管故障GB/T 35097-2018标准下载,宜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安全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予以补强。

若桩径过小,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后,采用输送管直径100~150mm 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泵送余下的混凝土桩身。

8. 灌短桩头 灌注结束后,桩头高程低于设计高程,属桩头灌短事故。多由灌注过程中,孔壁断续发生小坍方,施工人员未发觉,未处理,探测锤达不到混凝土表面造成。预防方法是应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该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事故已发生时,可依照处理埋管的办法,插入一直径稍小护筒,深入到原灌混凝土内,用吸泥机吸出坍方土和沉淀土,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予以补强。

9. 夹层断桩 多为以上各种事故的次生结果。有些是在灌注完成后,钻取桩身混凝土岩芯或无破损检测法检验时发现混凝土中夹泥砂层的情况,称为夹层断桩事故。多因首批混凝土隔离层上升、(或第二、三批)已近初凝,流动性降低,在导管埋深较小时,续灌混凝土拌和物顶破隔离层上升,将原灌混凝土表面的沉淀土覆盖在混凝土拌和物下面造成。

10. 混凝土严重离析 多由导管漏水引起水浸、地下水渗流等造成。预防方法:灌注的混凝土拌和物符合规定要求外,灌注前应严格检验导管的水密性,灌注中应注意防止导管内发生高压气囊,在承压地下水地区应测验地下水的压力高度和渗流速度,当其速度超过12m/min 时,应注意在此地区进行钻孔灌注的施工措施。

桩基砼浇筑完并达到一定强度后ZJM-022-4621-2020标准下载,凿除表层砼,清洗干净,测量放样定出纵横轴线,检查标高搭设模板安装脚手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