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空心薄壁高墩滑模施工方案简介:
空心薄壁高墩滑模施工方案是一种现代化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塔等高耸结构的施工中,尤其适用于空心薄壁墩的建造。这种施工方法利用滑模系统,可以一次性完成墩身的混凝土浇筑,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设计和制造滑模系统: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出能够精确控制滑升和旋转的滑模模板,其内部结构为空心,可以实现连续浇筑。
2. 基础准备: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设置锚固系统,确保模板的稳定。
3. 模板安装:将滑模系统安装在预定位置,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通过泵送设备送入模板内,然后通过滑模系统的提升和旋转,混凝土在模板内连续上升,形成空心薄壁墩身。
5. 滑升和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逐步提升滑模模板,进行混凝土的自然养护,直到达到设计强度。
6. 后续工序: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进行后续的装饰和结构连接等工作。
空心薄壁高墩滑模施工方案具有结构连续、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占用施工场地少等优点,但对施工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空心薄壁高墩滑模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施工测量的重点是保证墩身的垂直度和几何外形尺寸以及一些内部构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墩身的中心线放样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及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观测等。施工放样采用三维坐标法。
4.8.1平面位置控制测量
施工时在承台顶面模板上适当位置选取控制点作为模板检查依据鲁班奖安装工程细节欣赏,赶紧来看看 64页可下载!.pdf,以便及时检查模板的相对位置。
由于墩身采用分段施工,滑模每次滑升后都要根据承台顶面控制点对模板上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采用重锤法,并用激光铅垂仪校正。每升高5米后,还采用全站仪投点法对模板平面位置进行校核。
随着墩身的加高将产生误差积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检核。
4.8.2高程控制测量
用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法放样于模板外侧,逐段向上传递。为了控制误差累积,可用三角高程法进行检核。
4.9.1偏移预防措施
最好的纠偏措施在于预防,对于高桥墩滑模施工较高的垂直度要求,首先应该针对偏移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来预防偏移的产生:
1)严格控制模板滑升速度。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2 MPa~0.4 MPa,或贯入阻力值为0.3 kN/cm2~1.05 kN/cm2,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够,容易造成支撑系统失稳,从而产生较大的偏移,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应严格控制模板滑升速度。按照实践经验,夏季气温较高时,滑升速度可达到0.25 m/h~0.3 m/h。春秋季滑升速度宜控制在0. 1 m/h~0.2 m/h,冬季应尽量不采用滑模,当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时,最大滑升速度宜控制在0.15 m/h以下。总之滑升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保证混凝土的出模强度。
2)严格控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每一千斤顶行程后都要随时观测和掌握操作平台各点的标高,控制操作平台的水平应做好以下几点:
a.严格控制各千斤顶的升差。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宜控制在2 cm内,相邻两千斤顶的升差宜控制在1 cm内,升差的控制,可采用限位调平器进行。
b.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应尽量分布均匀。每次滑升前,应检查平台上物品(主要是钢筋)、人员等,布置均匀后方可滑升。
c.严格控制支撑系统的垂直度。对于支撑杆和千斤顶垂直度的检查,应采用吊垂球的方法,做到勤观测,勤检查。对于倾斜的支撑杆,应立即调正或更换。
d.注意混凝土浇筑顺序,滑模一般有向先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偏移的现象,所以浇筑顺序应注意调整。
4.9.2纠偏措施
滑模纠偏宜早不宜迟。滑模出现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一般来说,小偏差的纠正,并不困难,桥墩垂直度要求相对严格,所以应尽量避免大的偏差出现。
1)千斤顶每一行程,都应对垂直度进行观测,依据观测数据,制订纠偏措施。
2)对于5 mm以下的偏移或扭转,可采用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向的方法进行逐步的纠正,即先浇筑偏移反向一边的混凝土,后浇筑偏移方向一边的混凝土;对于滑模的扭转,应采取反方向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予以纠正。
3)对于5 mm~10 mm的偏差,可采用偏载法进行纠正,即重新调整操作平台上荷载分布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滑升时让操作平台上的人员偏于一边,但应注意偏载不宜过大。对于10 mm以下的偏差,一般采用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向和偏载法即能纠正过来,对于10 mm以上的偏差,上述两种方法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4)应尽量避免10 mm以上的偏差或扭转,所以应注意2),3)项纠偏措施的采用,对于10 mm以上的偏差可采用千斤顶纠正法进行纠正。千斤顶纠偏法就是有意调整操作平台的倾斜度,使操作平台及滑模系统的中心趋向于设计中心,从而纠正滑模的偏移。纠偏过程主要靠调整千斤顶的行程(利用限位器)来进行。但应注意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之内,千斤顶的行程差一般情况下宜控制在30 mm内。千斤顶纠偏宜徐缓,不宜急。
5)滑模施工其他纠偏还有许多,例如利用倒链及撑杆纠偏,锲形垫片纠偏,借助外力横拉纠偏等,但对于桥墩较高的垂直度要求而言,许多纠偏方法并不实用,桥墩滑模纠偏应坚持有偏即纠的原则,应杜绝较大偏差的出现。
4.10.1脚手架搭设方案
落地式脚手架主要搭设范围为薄壁高桥墩周边,高度与墩身高度相同,该脚手架主要为上下桥墩人行通道。
采用*件式双排落地脚手架,该落地式脚手架在东、南、西、北4个立面从承台回填土上开始搭设,均座落在混凝土面上,地基土检测强度达到250Kpa以上。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2米,横向间距1.05米。内立杆距结构墩身距离为3米。脚手架使用的施工荷载≯150公斤/平方米。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到40m处。
脚手板采用竹笆脚手板,首层和操作层均铺脚手板封闭,从首层开始向上,每12m满铺脚手板对架体进行封闭,封闭脚手板下面满挂安全兜网。架体封闭范围包括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
4.10.2脚手架搭设施工操作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以《建筑施工*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为最基本的依据,并结合本方案来进行搭设。
本工程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脚手板采用竹笆脚手板。具体的搭设方法如下:
钢管坐落在用100mm长Ф20钢筋和8mm厚150mm×150mm钢板焊接的底座上,钢板底座底部铺4m×0.4m×0.05m木垫板,木垫板底部基层应密实,并视具体情况进行局部地基加固处理。钢底座、木垫板均应准确地进行拉线定位,做到位置准确,纵横顺直。
2)立杆:纵向间距1.2米,横向间距1.05米。脚手架的立杆立在脚手板上,内立杆离外墙0.4米。外侧立杆必须满刷黄漆。
3)大横杆:设置在立杆内侧,上下间距1.8米,脚手架外侧施工层两步架中间搭设栏杆,钢管接头位置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邻立杆的距离不大于0.5m,用一字*连接。大横杆与小横杆用十字**紧。外侧水平杆必须满刷黄漆。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固定牢固。
4)小横杆:间距1.2米,两头搁于立杆上,伸出立杆150。小横杆与大横杆用十字*连接牢固。
5)剪刀撑及横向斜撑:根据工程情况,从每片脚手架的转角处开始,剪刀撑从架体两端到中间布置,剪刀撑在整个立面长度和高度方向上,连续布置。剪刀撑占不少于5个跨间(联系6根立杆),从底到顶连续布置。钢管与地面呈45°~50°角,钢管接长用不少于3个旋转*件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端部*件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剪刀撑杆件刷黄、黑相间老虎色,色带长400mm。
在架体的拐角处必须设置横向斜撑,另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横向斜撑必须在同一节间,由底层到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横向斜撑杆采用旋转*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剪刀撑及横向斜撑的搭设必须与架体搭设同步进行。
6)连墙杆:每隔2步3跨间距设置1道刚性连墙杆。水平距离4.5m,垂直距离3米。连墙件采用双*件形式,与预埋的短钢管拉结点(400mm长,外露200mm)连接牢固。连墙件杆件必须与脚手架内、外立杆拉结牢固。连墙件外侧端部用胶合板(100×100)刷红漆做出标识。
7)安全网、密目网:每步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外立面用尼龙绳满挂经验收合格的密目网(≥2000目/100cm2),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及架体挂好安全平网并用竹笆脚手板封闭。外脚手架水平兜网:第1道设置在 +3.0m处,架体顶部设一道,另外每12米设置1道兜网。
施工层:要求设置1.2m高防护栏杆,中间0.6m处设一道横栏杆,下部设180mm高挡脚板,挡脚板可用15mm厚的胶合板制作,外刷红白相间警示色,色带长200,警示色呈45°斜向。挡脚板设置在密目网外侧、外立杆内侧。
9)人行爬梯:架体上下采用简易钢筋爬梯。爬梯宽度为1M。如下图: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检查体系。
抽调本单位内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组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善打硬仗的施工队伍,从事此项工程的建设。
建立重奖重罚奖惩制度,并纳入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先、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籍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加强技术负责制,严格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把好图纸审核关、施工测量关、材料进场关、检验试验关、技术交底关、工艺操作关。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狠抓工序质量,以点带面,从而确保单位工程质量。
坚持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质检人员及技术人员检查鉴定程序,强化质量监控。
5.2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5.2.1质量控制程序
项目部设安质部,各施工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职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做好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
5.2.2质量管理制度
实行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的项目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健全各项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保证工程的质量如同爱护企业的生命,应努力做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做好质量定期检查工作,将每次工程质量检查的情况及时总结、通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通过定期检查得到有效控制。各级质检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职责标准,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DLT1421-2015 脱硫浆液循环泵过流部件磨蚀损坏修复与防护技术导则,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容易疏忽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每一道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5.2.3质量教育和培训
在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的技术要点,并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在施工中正确应用,提高工程质量。
施工前认真搞好技术交底,施工中循环检查,施工后总结评比。使广大职工熟悉和掌握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保证人人准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5.2.4物资采购控制
确保所采购的物资满足规定要求,不使用不合格的物资。
GBT 19673.1-2013 滚动轴承 套筒型直线球轴承附件 第1部分 1、3系列外形尺寸和公差.pdf严格按技术规格和规范要求的标准进行原材料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