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樊屯隧道测量施工方案简介:
樊屯隧道测量施工方案通常会涉及多个步骤,以下是一个大致的介绍:
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对隧道的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测量的难点和重点。同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制定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建立方案。
2. 测量设计:设计阶段,测量人员需要确定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人员配置。这包括隧道中线、高程、坡度、线性尺寸以及监控量测等方面的测量内容。
3. 测量实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系统、水准仪等设备进行隧道的中线、高程、断面测量,以及监控隧道的变形情况。此外,还要进行隧道周边地形和环境的动态监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确保施工的精度和安全。如果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5.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定期与设计值和施工进度进行比对,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并及时反馈给工程管理人员。
6. 后期总结:施工结束后,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详细的施工报告,作为工程存档和后期维护的重要依据。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流程,实际的测量施工方案会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樊屯隧道测量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在施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院提供原导线控制网的导线线路形式采用闭合、附合导线形式或三角网的形式进行复测。
作为隧道工程控制的洞外水准测量,其精度等级的选定,除了与隧道的长度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地段的地形情况,因为地形的起伏决定着水准路线的长度。因此,洞外水准测量的等级,必须通过现场踏勘,将两洞口水准点间的水准路线大致确定之后,估出(可借助于地形图)水准路线的长度(指单位长度),并可由此知道应该选用的水准仪的级别及所用水准尺的类型。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DB62/T 2862.2-2018标准下载(5)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必须随隧道的掘进不断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设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新设立的导线点必须有可靠的检核,避免发生任何错误。在把导线向前延伸的同时,对已设立的导线点应设法进行检查,及时察觉由于山体压力或洞内施工、运输等影响而产生的点位位移。
单导线用于短隧道,如,A点为洞外平面控制点,1、2、3、4为洞内导线点。单导线角度可采用左、右角观测法,即在一个导线点上,用半数测回观测左角(ɑ)半数测回观测右角(β)计算时再将所测角度统一归算为左角或右角,然后取平均值。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配置度盘位置。在左角和右角分别取平均值后,应计算该点的圆周角闭合差:
式中:ɑi平——导线点i左角观测值的平均值。
βi平——导线点i右角观测值的平均值。
对于单导线,在设立新点之前,应对前面角度进行检查,如:设立了新点4,在测3点角度之前,应先在2点测角,以检查1、2、3、点有无移位。
如:主导线为A─1─2─3─………;副导线为A─1′─2′─3′─………。主、副导线每隔2~3条边组成一个闭合环。主导线既测角,也测边,而副导线则只测角不测边。通过角度闭合差可以评定角度观测的质量和提高测角的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有利。但导线点坐标只能沿主导线进行传算。
导线网一般布设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导线环,网中所有边、角全部观测。导线网除可对角度进行检核外,由于测量了全部边长,故计算坐标有两条传算路线,对导线点坐标亦能进行检核。
(6)洞内导线点的埋设
洞内导线点应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灌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标露出地面极易撞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为便于找点使用,应在边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
(7)洞内导线测角和测边
洞内导线测角的方法与洞外导线基本相同,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可采用左、右角观测法。但由于洞内环境的特殊性,必需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洞口内、外两个测站的角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洞口内、外温差大,空气密度变化剧烈,使得测角时,目标成像极不稳定,严重影响照准精度,而且折光影响异常显著,给洞口内、外两个测站的测角带来极大的困难。而这两个测站又距贯通面最远,其测角误差对贯通影响最大。因此,洞口内、外两个测站的测角,应安排在最有利的观测时间进行。通常可选在大气稳定的夜间或阴天。
由于洞内导线边短,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对测角的影响较大,因此,测角时在测回之间,仪器和目标均应重新对中,以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为了减少照准误差和读数误差,在观测时刻采用瞄准两次,读数两次的方法。
洞内测角的照准目标,应采用覘牌作为照准目标,将灯光直接照明覘牌达到最佳的通视效果即可。洞内每次爆破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影响成像,因此,测角必须等通风排烟,成像清晰后方能进行。
对于隧道内有水的情况,要做好排水工作。即在导线点桩志周围用粘土扎成围堰,将堰内积水排除,堰外积水引流排放。
洞内导线测边。洞内导线边长用光电测距仪测定。
洞内导线的平差与一般导线的平差并无不同,但是,隧道在掘进中,凡是已构成闭合图形的导线环,都应进行平差计算,算出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当隧道全部贯通后,应对洞内导线网重新观测平差,用以最后确定隧道中线。
洞内水准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在洞内建立一个与洞外统一的高程系统,以作为隧道施工放样的依据,确保隧道在竖向正确贯通。
洞内水准测量的方法与洞外水准测量基本相同,但由于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隧道贯通之前,洞内水准路线均为支水准路线,因此须用往返测进行检核,由于洞内施工场地狭小,运输频繁、施工繁忙,还有水的侵害,会影响到水准标志的稳定性,故应经常性地由洞外水准点向洞内进行重复的水准测量,根据观测结果以分析水准标志有无变动。
2为了满足洞内衬砌施工的需要,水准点的密度一般要达到安置仪器后,可直接后视水准点就能进行施工放样而不需要迁站。洞内导线点亦可用作水准点。一般情况下,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200m。
3隧道贯通后,在贯通面附近设置一个水准点E,如:由进、出口水准点引进的两水准路线均连测至E点上。这样E点就得到两个高程值HJE和HCE,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为
当ƒh不大于限差时,即可求取高程贯通点E的高程。若贯通面进口一侧与出口一侧的水准路线长度大致相等,则取HJE与HCE,的算术平均值作为E点高程;若路线长度相差较大,则应取加权平均值,其权由水准路线长度而定。其他的水准点则按距进口或出口水准点的路线长度成比例进行调整。
洞内水准点的高程调整后,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未衬砌地段施工放样的依据。
采用下述方法更为稳妥:在隧道贯通以后,由进口水准点至出口水准点,整个水准路线复测一次,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平差计算。
4.1.5隧道洞内中线的测设
1洞内中线测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隧道掘进洞内之后,首先须建立临时中线,以指导导坑的开挖。随后应测设正式中线,指导隧道的全面开挖和作为隧道衬砌工程依据。
2洞内临时中线点的埋设,一般应采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其上钉小钉的标志,点名为该点的里程桩号。正式中线点的桩志与洞内导线点的桩志相同,为混凝土金属标志。
3中线点的间距视施工需要而定。一般在直线段,临时中线点为20m~40m一点,正式中线点为90m~150m一点;在曲线段,临时中线点为10m~30m一点,正式中线点为60m~100m一点。
4洞内中线的测设方法可分成导线法和中线法两类。导线法是以洞内导线为依据测设中线点;中线法则根据路线中线来测设。
根据欲测设的中线点的里程桩号,计算其坐标。
选定用来测设中线点的导线点作为置镜点。
根据置镜点与中线点的坐标,计算以置镜点为极点的极坐标(角度和距离)。
将仪器置于置镜点上,用极坐标法测设中线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洞内中线测设,只要计算出中线点的坐标,输入全站仪,在测设时,仪器通过操作键会自动转换为极坐标,无须再自行计算。
中线法:用中线法测设中线点,若为直线,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进行测设;若为曲线,由于洞内空间狭窄,应采用测设灵活的偏角法,或弦线支距法、弦线偏距法等。
4.1.6隧道施工放样
1开挖断面的放样测量
①开挖断面必须确定断面各部位的高程,通常采用的方法叫腰线法。如;将水准仪置于开挖面附近,后视已知水准点P读数a,即得仪器视线高:
根据腰线点A、B的设计高程,可分别计算A、B点与仪器视线间的高差
先在边墙上用水准仪放出与视线等高的两点A、B建筑面积366.4平米三层独栋别墅,然后分别量测△hA、△hb,即可定出点A、B。A、B两点间的连线即是腰线。根据腰线就可以定出断面各部位的高程及隧道的坡度。
②在隧道的直线地段,开挖断面的轮廓左、右支距(指与断面中线的垂直距离)亦相等。在曲线地段,隧道中线由路线中线向圆心方向内移d值,由于标定在开挖面上的中线是依路线中线标定的,因此在标绘轮廓线时,内侧支距应比外侧支距大2d。
③拱部断面的轮廓线一般用五寸台法测出。自拱顶外线高程起,沿路线中线向下每隔0.5m向左、右两侧量其设计支距,然后将各支距端点连接起来,即为拱部断面的轮廓线。
④墙部的放样采用支距法,曲墙地段自起拱线高程起,沿路线中线向下每隔0.5m向左、右两侧按设计尺寸量支距。直墙地段间隔可大一些,每隔1m量支距定点。
⑤如隧道底部没有仰拱时,可由路线中线起,向左、右每隔0.5m由路基高程向下量出设计的开挖深度。
隧道各部位衬砌的放样,是根据路线中线、起拱线及路基高程定出其断面尺寸。所以在衬砌放样之前,首先应对三条基本进行复合检查。
拱部衬砌的放样主要是将拱架安置在正确位置上。拱部分段进行衬砌,一般按6m~12m进行分段,地质不良地段可缩短至1m~2m。拱部放样根据路线中线点及水准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放出拱架顶的位置和起拱线的位置以及十字线(是指隧道中线与其垂线所形成的十字线,在曲线上则是路线中线的切线与其垂线所形成的十字线),然后将分段两端的两个拱架定位。拱架定位时,应将拱架顶与放出的拱架顶位置对齐,并将拱架两侧拱脚与起拱线的相对位置放置正确。两端拱架定位并固定后,在两端拱架的拱顶及两侧拱脚之间绷上麻线。在拱架逐个检查调整后。
高速公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边墙及人行、车行横洞的衬砌放样
边墙衬砌先根据路线中线点和水准点,按施工断面各部位的高程,用仪器放出路基高程、边墙基底高程及边墙顶高程,对已放过起拱线高程的,应对起拱线高程进行检核。如为直墙,可从校准的路线中线按设计尺寸放样支距,即可立模衬砌。如为曲墙,可先按1:1的大样制出曲墙模型板,然后从路线中线按算得的支距安设曲墙模型板进行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