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地道混凝土施工方案简介:
地道混凝土施工方案是用于地下工程,如地铁、隧道、涵洞等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详细规划。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工程地质分析:首先,需要对地道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混凝土的类型、强度和施工方法。
2. 设计规划: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地道结构,包括混凝土的厚度、形状、浇筑方式等。这可能涉及到连续墙、盾构施工、沉管施工等技术。
3. 施工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如混凝土、钢筋等)、施工设备的准备(如塔吊、混凝土泵等)、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措施的制定等。
4. 浇筑施工: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如整体浇筑、分段浇筑等,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可能需要考虑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因素。
5. 支护与养护:地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临时支撑结构来保证安全,施工完成后,混凝土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
6. 质量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地道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强度和稳定性。
7. 后期维护: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地道的长期安全使用。
以上就是地道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基本简介,具体的施工方案会根据工程的规模、地质条件、技术要求等进行详细设计。
地道混凝土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3.1.1图纸会审:项目总工组织土建、水暖、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核对图纸,参加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会,会中确定的内容形成施工文件,确保工程顺利开始。
3.1.2规范、规程的学习:项目总工组织土建、水暖、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本工程所用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图集的学习。
3.1.3计量、测量、检测、试验等器具配置计划
汽车泵 混凝土罐车
皖2014J401:建筑外墙装饰线条构造(一)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装饰线条系统.pdf4.2 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4.2.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下:
地下通道混凝土根据图纸要求采用C40、P10,本站房采用站前单位拌合站的混凝土。该拌合站的混凝土只有C40、P20的混凝土。
5.1对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5.1.1配合比:搅拌站须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生产,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5.1.2混凝土各成分及含量: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结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均不得低于320Kg/m3;
5.1.3掺合料中粉煤灰等级不低于II级,超量取代量1.2~1.7;砂为中砂(砂率为40%~45%);石子为粒径5~20mm的碎石,混凝土各成分必须为合格材料。
5.1.4塌落度: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2cm,并按照规定留取6组抗渗试块。
5.1.5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
5.1.6混凝土碱含量:每立方混凝土中碱含量控制在3Kg以内,混凝土供应方应提供混凝土原材料碱含量报告和单方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
5.1.7混凝土供应速度:搅拌站必须保证混凝土能够均匀、连续供应,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断档,每小时供应量不得小于30 m3,也不得有多辆罐车同时到场,造成积压,具体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按工地项目部要求供应速度保证供应。
5.1.8每次浇筑前搅拌站先送2 m3左右的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一方面用于洗(润)泵,另一方面用来墙柱等根部的施工缝接茬处理。
5.1.9若混凝土从出机到到场的时间超过初凝时间,不论外观检查如何,均视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本体中。
5.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5.2.1混凝土进场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间歇必须在初凝时间内,严禁出现冷缝;
5.2.2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10℃;
5.2.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5.2.5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连续浇筑,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5.2.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取380mm,振捣间距为56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2.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超过5小时(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小时)按施工缝处理。
5.3.1底板混凝土厚度为950mm,为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必须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5.3.2地下通道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一次浇筑完毕。
5.3.3振捣时振捣棒距模板边大于0.5倍的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约为190mm,防止振动模板,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完一段后,根据标高控制线随即用木抹子拍实,抹平,压光。
5.3.4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拔”。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间距为560mm,分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振捣点均匀排列,间距50cm,呈梅花形布置,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对底板入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5度角左右,对于梁垂直落棒,以防卡棒。
5.4地下通道混凝土浇筑(C40、P20)
5.4.1对于穿墙螺杆、套管等,均在其中间部位焊金属止水环。
5.4.1.1穿墙螺杆
5.4.1.2穿墙套管
5.4.2 地下通道混凝土为(C40、P20),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
5.4.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取380mm,振捣间距为56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4.4施工缝留设: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用竹胶板作成梳子型挡牢。顶板竖向施工缝留设位置与墙体竖向施工缝大致相同,根据施工中具体需要可在墙体施工缝两侧交替留设。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在与主筋平行的任何位置,或与主筋垂直方向的跨中的1/3范围内;双向板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
5.4.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4.6.在与先后浇筑的交接流水段划分处,先弹线用切割机切割出要剔凿的范围,然后将剔凿范围内松散石子和浮浆剔除至实处清理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在浇筑混凝土前先浇一道同混凝土水泥的水泥浆结合层,并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接槎处进行细致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5.4.7.混凝土表面处理:楼面混凝土浇筑后至初凝前,应按初步标高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长木尺刮平,用木抹子第一次压实,初凝后,用木抹子第二次压实,搓毛,待混凝土终凝前,即脚踩上去稍有脚印时,用木抹子第三次压实,搓毛。在第三次压实搓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木抹子的运行规律,只能是前后推拉,让搓毛后的纹路有一定的规律性,使混凝土表面毛糙但不凌乱。墙柱有钢筋的表面,应清除浮浆,清洗浮尘。
5.4.8楼梯混凝土浇筑
5.4.8.1楼梯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将施工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一层。
5.4.8.2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并刷出均匀毛面。
5.4.8.3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施工缝留置在楼梯休息平台板跨的1/3处。
5.4.9 地下通道施工缝:
5.5 混凝土养护
5.5.1 底板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保水养护,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不得超过200C;
5.5.2 养护管理: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派专人养护,填写养护记录。在浇筑完成、底板表面压实抹平之后,且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做同条件试块测抗压强度)以后,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养护人员负责看护对混凝土成品保护负全责。
5.5.3 墙体拆模后,要仔细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外墙拆模时要随拆模随养护。
6.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6.1.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6.1.3设计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4混凝土振捣应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6.1.5现浇混凝土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2.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3.1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6.3.2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3.3墙体烂根:墙体混凝土浇筑前, 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未铺或铺设厚度不够。模板根部封堵不严,漏浆。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离析。根部清理不到位,有杂物。
6.3.4洞口移位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没有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没有做到紧固可靠。
6.3.5墙面气泡过多:振捣棒不到位,没有将混凝土中的空气引导出来。或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含量过大。
6.3.6混凝土与模板粘连:模板清理不到位,拆模过早,隔离剂涂刷不均匀。
6.3.7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撑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3.8现浇楼板表面和楼梯踏步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木抹子认真抹平。冬施期间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6.3.9混凝土表面有冷缝及“山水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中国古典别墅施工图,导致下层混凝土已经初凝,形成冷缝。混凝土本身初凝时间过快,导致浇筑跟不上。出现“山水画”的主要原因是过振或漏振,导致混凝土离析、水泥浆分布不均匀。
注:在所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禁止加水。
6.4.1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运输小票、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齐全。
6.4.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
6.4.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6.4.4 隐、预检工程记录。
2011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真题(24页)6.4.5 混凝土施工记录;冬期施工记录。
6.4.6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6.4.7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