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7.2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127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简介: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是指在进行大规模的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前,为了保证后续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对首根或首几根桩进行的精细施工计划。以下是其简介:

1. 目的:首件施工方案主要是为了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检查设备的性能,确认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对施工方法、参数进行优化。它是对后续大规模施工的摸索和试验,避免大面积施工出现质量问题。

2. 内容:首件施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施工设备的检查和调试,施工工艺的确定(如冲击钻的钻进速度、钻孔直径、混凝土的配比等),地质情况的探测和分析,首桩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3. 执行:在首件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会严格监控各项参数,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如果首件施工顺利,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方案就可以被确认并推广到后续的桩基施工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意义:首件施工方案的执行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施工风险,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是一个关键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步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首件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膨润土,造浆量为2倍的桩的混凝土体积,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泥浆比重:砂黏土不大于1.3。

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第2部分: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 GB/T 5008.2-2013》胶体率:不小于95%。

钻机就位后,精心调平,并支撑牢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位。开钻时,应小心使锥尖对准设计中心。

5.1、护筒附近钻进

在护筒底部门以下2~4m范围内开孔时,应在护筒内加满相对密度1.4~1.5的泥浆,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短冲程钻进,使刃脚处有坚固的泥皮护壁。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正常冲程后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如护筒外侧土质松软发现漏浆时,可提起钻锥,向孔中到入粘土,再放下钻锥冲击,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孔隙,稳住泥浆继续钻进。如开孔就遇到孤石或硬度不均的地层,要用小冲程间断冲击,以勤放绳、少放绳的方法反复冲击,这一孔段一般不捞渣。

5.2、亚粘土、亚砂土层砂性土钻进:

当钻进砂性土或软土层时,易坍孔。宜选用平底钻锥、控制进尺、低冲程、稠泥浆钻进。

以相对密度为1.2~1.4的泥浆护壁,用抽筒钻头、中小冲程冲击钻进。

5.3、泥质砂岩层钻进

当钻机进入泥质砂岩面时,操作人员根据钻机进尺情况通知现场技术人员,现场技术人员立即测量岩顶面标高,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及甲方提供的桩底标高确定入岩深度,入岩部分钻进时,应注意进尺情况,如果进尺速度突然加快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作处理,当入岩深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停止冲击钻进。

验孔采用自制钢筋检孔器对孔径、孔形和倾斜率等项进行检验。检孔器外径D等于钻孔桩钢筋笼直径(146.4cm)+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即156.4cm,长度为4~6倍外径,即625.6~938.4cm。

验孔时,先把测绳栓在检孔器的顶端,再用钢丝绳将检孔器慢慢下放,当检孔器下到井底以后用米尺测量桩基中心到钢丝绳的距离,再除以测绳的读数就是孔的斜率。桩基的平面位置用全站仪或钢尺检测。

质量要求:孔中心平面位置≤50mm,倾斜度<1%且不大于50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160cm),孔深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即孔深不小于16.31+0.05=16.36m。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即不大于5cm。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经终孔检查合格后,立即采用换浆法清孔。以中速压入1.03~1.10比重较小的泥浆,把钻孔内比重较大的泥浆换出,使泥浆比重减少到1.03~1.10,并满足泥浆粘度17~20s,胶体率>98%,换浆时间一般需要3~5小时左右,用沉渣盒采集泥浆样品,测定泥浆比重(1.03~1.10)、含砂率(<2%)和孔底沉渣厚度(<50mm),以判断清孔情况。清孔后应立即用吊机下放钢筋笼。

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书不全或没有证明书不予使用。试验人员对钢筋做全面试验检查,并分批取样。施工前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

钢筋机械接头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的规定。受力钢筋机械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当多根钢筋的机械接头位于不大于35倍钢筋直径范围内时,应视为接头处于同一连接范围,该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宜超过50%。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28mm)且不应小于25mm。接头用套筒、连接套及锁母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雨淋、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

8.1、钢筋笼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

8.2、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用机具或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8.3、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

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符合要求。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焊接钢筋“耳朵”,见下图或转动混凝土垫块,见右图。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个。

8.4、骨架的运输采用炮架车采用翻斗车牵引,在运输过程中应将钢筋骨架牢固的固定在炮车上,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8.5、声测管的制作与安装:声测管采用Ф50×3mm钢管,桩中设四根声测管,相互错位90度,声测管紧贴在加劲箍内侧,声测管下端伸至桩底,用钢板封头,上端伸出桩顶30cm。按图纸要求均匀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并与钢筋笼一起分节,节间用螺铰连接,与钢筋笼一起吊装(注意在钢筋笼吊前将声测管内灌满清水)。吊装时注意保持钢管竖直,不得堵塞管道,吊装完成后,用钢板封住上口,以防杂物入内堵塞声测管。

8.6、骨架的起吊和就位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骨架安装采用汽车吊。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环内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

式中:p为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rc为砼拌和物的重度(24kN/m3);

hc为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r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决定。漏斗底距钻孔上口,大于一节中间导管长度。导管接头法兰盘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设防松装置。

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有 250 ~ 400mm 的空间。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查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端承桩不大于5cm及设计要求。如沉渣厚度超出规范要求,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混凝土由拌和站统一拌和,水泥、外加剂由电子计量系统控制;碎石、砂利用电子计量配料机配料。电子计量配料机使用前由试验室人员进行标定。对骨料的含水率经常进行检测,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拌制砼,拌和时间不少于90S。用砼罐车运送砼,每车砼量7.0 m3。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80mm~220mm。

12.2、首批封底混凝土

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用量计算如下(桩径1.6m、孔深16.36m):

V≥πD2(H1+H2)/4 +πd2h1/4

=3.14×1.62(0.4+1)/4 +3.14×0.32×16.36/4 =3.17m3

安全系数取用1.2,则v≥3.17×1.2=3.8m3

V——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DB31∕T 1272-2021 绿色混凝土场站运维管理技术要求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

h1——桩孔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rW/rc;

HW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r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SJG 100-2021标准下载 rc——砼拌和物的重度(25 KN/m3 )。

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次测定。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12.3、水下混凝土浇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