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跨合武特大桥跨川龙大道(48 80 48)m连续梁施工方案简介:
跨合武特大桥跨川龙大道(48 80 48)m连续梁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④、在编束前应用专用工具将钢束梳一下,以防钢绞线绞在一起。
⑤、将钢束端头做成圆锥状,用电焊焊牢,表面要用砂轮修平滑,以防钢束在波纹管接头处引起波纹管翻卷,堵塞孔道。
由于预应力束孔道是曲线状,钢绞线较长,采用人工为主、卷扬机为辅的穿束方法。用人工穿束困难时,将钢丝绳系在高强钢丝上,用人工先将高强钢丝拉过孔道,然后将钢丝绳头用半圆钢环与钢束头经焊接而接在一起,开启卷扬机将钢束徐徐拉过孔内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在钢束头进孔道时,用人工协助使其顺利入孔。
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分层厚度为30cm ,浇筑从桥的跨中向两端推进,在墩顶合龙。浇注过程中采用2台泵车在桥的左右侧对称进行,每侧配备5台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泵车输送的连续性。在浇筑过程中安排各工种检查钢筋、支架及模板的变化,遇到情况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前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认真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清水对模板进行认真冲洗。为防止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及施工时间较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掺入外加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防止内模移位,腹板浇筑时采取对称平衡浇筑,腹板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和平板式振动器振捣配合进行。振捣过程注意不要振破预应力束波纹管道,以防水泥浆堵塞波纹管,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来回地拉动衬管的两个端头,防止浇筑时漏浆堵塞管道。采用土工布覆盖混凝土表面,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11芯模和侧模的拆除
连续梁的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梁体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侧模和端模。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拆模作业。模板拆除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施工,防止对混凝土震动和碰撞,产生破坏。模板拆除以后继续保湿覆盖养护。
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由试验确定。
5.12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和压浆
预应力的施工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95%、龄期不少于7天时开始张拉。
5.12.1预应力张拉
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在预应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
预应力的张拉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
预应力张拉前对预应力钢材、锚具、夹具和张拉设备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验,锚具夹片不得有划痕、锈蚀和杂质,安装锚具前应检查喇叭口压浆是否畅通,锚具中心线应与喇叭口中心线重合,夹片一定要安装均匀。千斤顶应用手拉葫芦起落,安装千斤顶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钢绞线受力的中心线一致,不得偏扭,否则容易滑丝、断丝,要预先设置顶架,保证千斤顶横移方便、安全。张拉前应检查张拉机具是否完好,油表、千斤顶的位置是否一致,油管是否齐备完好。
预应力张拉顺序按设计规定对称进行,本联张拉采用二端张拉。后张法预应力钢材张拉程序:0→ 0.1σk(初应力,作伸长量标记)→ σk(静停5min)→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张拉采用应力、应变双控,以应力为主,应变控制为辅,实际施工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控制在理论引伸量的6%以内,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其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锚具外钢绞线伸长值和锚具回缩影响。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连接器端采用挤压接头锚固。当预应力张拉完经监理检查合格,应马上割丝封头。割丝应以钢绞线伸出锚具外部3~5cm为宜,割丝宜用砂轮切割机,不得使用电弧。
①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应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须事先征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②高压油表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允许使用。
③千斤顶必须经过校正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校正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④每跨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⑤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
⑥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5.12.2管道压浆和封锚
预应力孔道压浆在张拉后48小时内进行,压浆采用压浆机,压浆材料采用微膨胀水泥浆,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高效减水剂及膨胀剂。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压浆后,便可封锚。浇筑梁体封端混凝土之前,应先浆承压板表面的黏浆和锚环外面上部的灰浆铲除干净,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同时检查确认无漏压的管道后,才允许浇筑封端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接缝接合良好,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焊上钢筋网片。封锚砼的强度符合设计规定且必须严格控制锚后的梁体长度要求。
5.13支架和底模的卸落
梁底模和支架卸载顺序,严格按照从梁体绕度最大处支架节点开始,逐步卸落相邻节点。
连续梁部施工时,在连续梁C段合拢段施工前,永久支座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C段合拢段施工完毕后,张拉预应力束,对称解除临时支座,解除临时支座采用燃烧硫磺砂浆或喷灯烧除硫磺砂浆层的办法,使梁体落在永久性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体系转换完成后应对临时支座垫块利用风镐进行拆除,并将临时支座伸入主梁和桥墩内的钢筋割断,用砂浆进行封堵以防止钢筋暴露锈蚀。
5.15连续梁施工测量监控
连续梁在浇注施工过程中,将进行严格的监控量测控制。监控量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挠度监测、主梁中线的监测和控制、立模标高的确定与调整、材料参数测量等几个方面内容。但主要是线路中线、标高控制和挠度监控。
5.15.1工况划分和主要监测监控工作
(1)施工监测监控工况划分
①箱梁各节段支架搭设、立模;
②箱梁各节段混凝土箱梁悬浇后;
③箱梁各节段预应力索张拉后。
另外还有箱梁合拢阶段:B段刚性联接前后;合拢现浇段后;B段刚性联接解除后;各腹板索、顶板索、底板索和通长索张拉后;即成桥前各施工工况发生较大变化等,随着施工的进展而开展监测监控工作。
5.15.2监测监控主要工作
①通过计算和实测,提供箱梁各施工节段的立模标高(预拱度);
②监测各种工况下箱梁各节段的变形和挠度;并定期复核主梁高程控制基准点;
③监测各种工况下混凝土箱梁控制截面上的应变;
④监测各种施工工况下箱梁的温度变化;
⑤有选择性地监测外载作用下箱梁与主墩临时固结件的内力变化;
⑥有选择地测试预应力索的沿程摩阻和纵、竖向预应力损失情况等;
⑦重点部位的裂缝观察。
5.15.3 结构分析计算
跨合武特大桥上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支架现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荷载是由各节段浇筑完成而逐步施加的,预应力张拉将会大幅度改变混凝土内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结构刚度、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索、温度、外载等因素,将使桥梁结构的变形、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更加复杂。为实现桥梁上构的变形和应力分析,结构位移拟采用平面梁单元计算分析,应力拟采用空间块单元计算分析。结构有限元分析内容有:
按照设计和施工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结构进行正装与倒装分析:
②控制截面结构应变应力及内力计算;
③结构预拱度计算分析,以确定立模标高。
5.15.4箱梁预拱度指令和线形控制
5.15.4.1 箱梁施工预拱度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支架浇筑过程中,随着箱梁各节段的完成,结构自重将逐步施加于已浇筑的节段上,使其挠度逐渐增大而变化。因此,在各节段施工时需要有一定的施工预拱(设计单位事先给出了各节段的预拱值)。但实际施工中,影响挠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箱梁自重、支架变形、预施应力大小、施工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温度变化等。挠度控制将影响到合拢精度和成桥线形,故对其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通过实测,对设计部门给定的预拱值在一定的范围作适当修正。否则,多跨度桥梁桥将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起伏现象。
5.15.4.2 预拱的预测和调整
施工预拱的设置严格受到施工工期、施工时间、合拢日期等制约,结构实际线形很难与设计计算的理论线形完全吻合。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可通过物理—力学模型予以分析调整,其手段是通过前期预测和后期调整来实现。如果线型偏离量不太大,则可以由下一节段直接调整进行一次性补偿;若偏离量较大,一次性补偿将会出现明显的桥面错台,需要通过各节段的预拱度连续修正来弥补误差。后者的多节段调整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的全局优化解。预拱控制是对成桥线型的预测,需要通过实际的桥面标高测量结果,不断反馈比较,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计算的准确性与调整方案的合理性。监控方将通过不断监测观察,理论计算、分析调整的方法。
超静定钢桁架支模体系的设计及应用5.15.4.3箱梁线形控制程序
箱梁线形控制测量队伍由一批高级测量工组成,为了保证箱梁轴线高程施工精度,通过现场实测,及时准确地控制和调整施工中发生的偏差值。选用高精度水准仪(偶然误差≤1mm/km),高程控制以Ⅱ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标准为控制网,箱梁浇筑以Ⅲ等水准高程精度控制联测。
5.15.4.4 箱梁线形测量
大桥主梁的轴线和里程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测量。将轴线后视点引至过渡墩,用远点控制近距离点。
① 墩顶测量和基准点的设立
利用大桥两岸大地控制网点,使用后方交汇法,用全站仪测出墩顶测点的三维坐标。将墩顶标高值作为箱梁高程的水准基点,每一墩顶布置一个水平基准点和一个轴线基准点(做好明显的红色标识DB37T 5178-2021标准下载,施工单位做好严格保护措施),监理单位、监控单位和施工单位按每月至少一次联测。以首次获得的墩顶标高值为初始值,每一工况下的测试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该工况下的墩顶变位。
1)、测点布置:施工单位在每一梁段端梁顶设立二个标高观测点。测点须用短钢筋预埋,并用红油漆标明编号。截面测点见下图中的“|”所示的位置(腹板正上方,分别距翼板边缘275cm),距翼板边缘50cm处作为主梁混凝土上表面标高的测点。
箱梁截面测定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