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简介: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中需要进行特殊转换设计的部分,如地下室顶板、楼层转换层、结构转换等,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操作计划和实施策略。这份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工程背景:对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设计要求、转换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2. 施工目标:明确转换层的施工目标,如结构稳定性、承载力、抗震性等。
3. 施工方法:详细阐述转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步骤、质量控制等。
4. 安全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防火防爆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应急预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突发天气、设备故障等,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6.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7. 质量保证:强调对施工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转换层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总的来说,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团队按照预定计划、方法和标准进行施工的重要文件,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平法p34表格中的规定;
5)、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图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T/CECS 10024-2019标准下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图集。
由于转换层大梁的钢筋具有直径大、数量多、主筋弯头长等特点,因梁钢筋纵横方向交错多,特别在柱端钢筋最密,梁钢筋最多为3排,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采取如下措施保证钢筋绑扎质量:
1、梁底模铺设完毕,在大梁的两端及中间用短钢管做成钢管架,为保证梁钢筋不偏位。该钢管架的位置要准确。(给梁主筋提供铺设位置),穿梁面筋,套箍筋,因主筋弯头长,所以先浇筑柱的混凝土标高必须严格控制,以免成型超高,影响梁板混凝土浇筑。
2、为确保质量,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梁先穿短跨方向,再穿长跨方向钢筋。梁的底筋在支座处断及跨中1/3外连接,面筋在跨中1/3处连接(梁面筋、底筋一排连接完毕,开始穿二排、三排钢筋);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尤其注意梁、柱加密区的箍筋以及主次梁钢筋交叉的搭设,次梁钢筋必须穿过主梁钢筋之上,且需控制成型高度。有加腋的位置箍筋作成缩尺,保证有效的绑扎。梁的负筋要求位置正确,保证两根钢筋的净距,二排钢筋必须提起,与一排钢筋间距为一根钢筋的位置。(待梁钢筋全部施工完毕,再封梁侧模)
第六章 混凝土工程施工
1、墙、柱、梁等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
2、复核模板、支顶、预埋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3、脚手架架设要符合安全规定。
4、混凝土已通过试配,能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5、振动器经试运转符合使用要求。
6、根据施工方案对班组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包括作业内容、特点、数量、工期、施工方法、配合比、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和施工缝设置等。
本工程转换层梁、板,柱、墙均为C40混凝土。由于转换层的特殊性,需先浇筑柱墙,柱墙浇筑高度为框支梁锚入柱内钢筋最底处端部下5cm,再安装梁侧模板和板模板,绑扎好梁板钢筋后再浇筑梁板。浇筑柱墙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木锤配合敲击模板以确保混凝土密实。由于框支梁与柱交汇处钢筋较密,为了保证质量,柱砼采用C40细石砼。
由于转换梁较大,针对这部分混凝土的浇筑将采用特别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用混凝土地泵浇筑,先梁后板,分层浇筑,对于梁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以内,混凝土浇捣主要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对厚度较薄的构件钢筋较密的节点处,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有困难时,可采用木锤配合敲击模板以确保混凝土密实。
当转换梁宽>1000mm时,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考虑。当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保湿保温措施,以保证内外温差不超过25℃。
预留洞口两侧适当加长振捣时间,以使模板底面混凝土浇捣密实,并应配备专门看护人员,必要时用木锤敲击模板防止空洞、漏振。
墙柱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约50公分),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梁板混凝土浇筑按划分的施工段连续浇筑,由中间向两端推进。每次浇捣宽度不超过1m,确保能够及时进行来回的覆盖搭接。梁板墙柱交接处,进行振捣时必须进行二次振捣,保证交接处振捣密实。
1、混凝土浇捣前的现场准备工作
2)、钢筋检查:主要是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是否沾有油污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要安排专人配合浇筑混凝土时的钢筋修整工作。
3)、预留预埋检查:主要检查各埋件、埋管的定位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靠。
4)、材料、机具、道路的检查。对材料主要是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与质量;对机具主要检查数量,运转是否正常。
5)、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应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防雨、防风雪措施。
6)、做好安全设施检查,安全与技术交底,劳动力的分工,各工种配合以及其它组织工作。
先用输送泵在柱头上部梁钢筋绑扎前对独立柱浇筑至梁下一定尺寸处,待梁板钢筋绑扎验收后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楼板大面积整体浇筑。
墙柱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约50公分),确保浇捣过程中混凝土不离析。
梁板混凝土浇筑按划分的施工段连续浇筑,由中间向两端推进。每次浇捣宽度不超过1m,确保能够及时进行来回的覆盖搭接。梁板墙柱交接处,进行振捣时必须进行二次振捣,保证交接处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浮落。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且要注意“快插慢拔,不漏点”,上下层振捣搭接不少于50mm。
为保证现场不出现浇筑冷缝和堵管,必须认真检查搅拌站设备,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机械处于最佳状态。
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水准仪、塔尺测量,在每一根柱及墙体的竖向钢筋上测设若干个比结构面高500mm的水平标高,用红油漆作标记,并拉设通线来控制混凝土面的高度和平整度。
6、混凝土浇筑时人员安排
1)、每班混凝土工12人(浇捣、收平、收光和养护)。
2)、每班钢筋工4人,修整钢筋。木工4人看护模板。
3)、浇筑过程中管理人员全过程监控,浇筑前由生产经理杨时全安排管理人员值班表,张贴通知到个人。
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由于冬季施工,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洒水、淋水、草垫薄膜覆盖养护。混凝土养护由混凝土班组派专人负责,养护时间为14天。
板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方可上人操作。
由于转换层梁混凝土厚度最大达到2000mm,且与周围梁板形成整体,四周均受到约束,故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考虑,故须重点处理好该部位的混凝土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重庆斗大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浇筑时的气象资料,通过实验确定并需得到建科院认同,同时得到业主、监理的认可。
1、原材料和配合比要求
(1)、 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 的有关规定。
(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 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 / kg , 7d 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 / kg 。
(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 。
(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 。
(5)、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6)、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 ,含泥量不大于3 %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
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7)、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15 %和《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 T 1 8046 的有关规定。
(8)、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 0 119 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9)、外加剂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10)、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 的有关规定。
采用混凝土60d 或90d 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 mm。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 % ;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 % ;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
水胶比不宜大于0.5。
砂率宜为38 一42 %。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 / m3 。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6-2010》2、本工程保湿保温控制措施
根据各栋转换层施工时的气候环境、确定各栋保湿保温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覆盖2层塑料薄膜和2~3层草袋保湿保温养护。
造价员《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模拟试题(2)3、本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裂缝控制技术措施,结合配合比、温度控制、养护措施的确定,拟在本工程采取在保护层内增加钢丝网、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等措施,确保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在控制范围。
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条件,本工程确定混凝土出机至入模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