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简介: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是隧道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详细规划了隧道的施工过程、步骤、方法、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等,是确保隧道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工程概况:介绍隧道的地理位置、长度、直径、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基本信息。
2. 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队伍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职责。
3. 施工方法和工艺: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TBM法等),描述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开挖、支护、衬砌、排水、通风等。
4. 施工进度计划:按照工程的阶段划分,制定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工期、里程碑等关键节点。
5. 质量控制: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测、检验、验收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6. 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7. 环保及文明施工:考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施,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遵守文明施工规范。
8.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塌方、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救援和处理方案。
总的来说,隧道施工组织方案是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旨在确保项目按期、安全、高效地完成。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隧道二次衬砌采用模筑砼结构,结构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防水方案,同时结合排水和注浆堵水(必要时)实现结构防水目的。
隧道防排水施工按照“以堵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确保隧道内壁不渗水。
(1)防水施工:包括衬砌柔性防水和衬砌漏水防水。
衬砌柔性防水:在衬砌背面设置隧道专用防水卷材DB34 T 3962-2021 “明厨亮灶”视频厨房建设规范.pdf,土工布设置在防水卷
材与喷砼之间,兼作衬背排水层及缓冲层。
衬砌漏水防水:衬砌为防水砼,并添加防渗防裂砼膨胀剂。沉降缝处设置E5型桥式橡胶止水带,施工缝处设置BF型遇水膨胀止水条。
二次衬砌前的防水层采用无钉铺设,施工中使用两个作业平台,每个长6m,一个用作基面处理,一个用作挂防水层,基面处理通常超前于防水层作业两个循环。防水层铺装施工超前于隧道二次衬砌50~100cm。
两防水层搭接宽度为10cm,接缝采用自动行走式热合机进行双缝焊接。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气密性检查,打气加压至100KPa,保持3min气压不降低即定为合格。
2)止水条施工:在先浇注的砼中埋入止水条和固定止水条的钢筋卡,为使钢筋卡固定,在待浇注砼空间应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沿环向每隔10厘米设一道,钢筋卡与定位钢筋用铁丝绑扎。浇筑砼时保证止水条不变形。
(2)排水施工:包括衬砌背面排水、路基排水、路缘排水。
衬砌背面排水:在防水层与喷砼之间设置环向Ф75单壁打孔波纹管及土工布,使漏水能从衬砌背面通过排水滤层排至墙角,再由墙角处衬背纵向盲沟集水,通过φ100mm双壁打孔波纹管(外缠两层无纺布)引至中央排水沟。衬背纵向盲沟采用φ116mm单壁打孔波纹管设在防排水层外面,固定在砼面上,环向盲管沿隧道纵向间距10米一组,遇水量较大时,环向盲管可适当加密。盲沟至上而下铺设。使水沿环向管排到衬砌墙角处纵向盲沟,再用引水管将纵向排水管里的水引到隧道的边沟。
结构自防水是隧道防水最后一道防线,二次衬砌设计为C25防水砼。采用定型摸板台车进行二次衬砌拱部及边墙砼浇筑,摸板台车长9~12米;仰拱部二次衬砌砼采用自制模板浇筑砼。
隧道二次衬砌按照“先仰拱、后拱墙”的次序施工,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原则上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当衬砌段围岩变形过大,初期支护力不足时,除及时加强初支外,也可加强二衬参数并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而不要等变形基本稳定后再施作。
仰拱每6~8m为一段左右错开进行浇筑待一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又一侧施工。仰拱钢筋在洞内人工绑扎。为保证仰拱的设计线形,仰拱顶模采用浮放式拱型模板。仰拱浇筑完成后方可填充砼。拱墙衬砌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浇注施工,泵送入仓,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均由设在洞外的砼拌合站集中拌制,砼搅拌输送车运输。
(2)二次衬砌背后注浆(必要时)。
二次衬砌背后注浆为衬砌施工质量控制补救措施,防止大断面隧道施工拱顶不密实,从而达到隧道治水堵漏的目的。
注浆浆液:主要采用水泥:水玻璃=1:0.5的双液浆。
注浆机: KBY50/70。
注浆方式:循环注浆,一般需注2~3次浆液,每次注浆均以浆液注不进去为原则,初压0.5MPa,终压2.0Mpa。
平乐县福禄岭隧道全程监控量测拟委托武汉理工大学交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
4.8.1 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现代化施工管理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还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砼衬砌支护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做该项工作。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如下页附表。
4.8.3 量测项目的测线及测点布置
(1)、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F为拱顶下沉测点,其余为周边位置测点。
(2)、围岩内部位移和锚杆轴力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3)、地表下沉量测和断面布置图。
(4)、围岩压力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洞内测点布设注意事项:
a、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后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爆破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b、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循环进尺,并应精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c、各项位移观测的测点,一般可布置在同一断面,测量统一在意卷,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
d、围岩压力量测:除应能与锚杆轴力量测孔相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e、锚杆轴力量测在局部加强锚杆地段,要在加强区域有代表性位置设量测锚杆。
(1)、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频率除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表执行外,还应参照下表频率执行。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
(2)、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
地面下沉的量测频率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表执行,其量测区间可参照下图执行。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表
4.8.5 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现场监控量测的各类数据均应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和空间关系曲线,注明当前施工工序及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变化规律。
(3)、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变化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警示,立即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
(4)、地表稳定性的判别
浅埋隧道的稳定性主要由拱顶的垂直位移和地面下沉来判定,其判定标准可参照:
a、在初期支护后地面下沉速率(拱顶)明显下降,最终支护前速率≤0.1mm/d,最终支护后速率接近于零。
b、掘进工作面通过测点断面时,由于一次开挖,爆破影响造成的地表下沉值一般应小于5mm,以后每次开挖,爆破造成的地表下沉值均应小于前一次。
d、支护表面无明显裂缝,允许出现的裂纹无发展趋势。
(5)、以各类围岩允许相对位移值和变形管理等级作为依据对围岩进行稳定性判别。
净空允许相对收敛值(%)
注:①、水平相对允许收敛值指实测收敛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与隧道宽度之比。
②、硬质围岩地段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地段取表中较大值。
注:Uo为实测变形值,Un为允许变形值。当实测值大于表列允许值,超过允许管理等级范围时,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洞内路面碎石垫层及素砼找平层紧跟开挖施作,采用人工摊铺分幅分段浇筑,砼输送车运输砼,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捣固。砼面板于隧道开挖至分界点,二次衬砌完成并进行误差调整后,由分界点向洞外进行,利用砼摊铺机分幅分段铺筑,铺筑前先检查下承层(垫层砼)质量,将其表面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然后测量放样,将摊铺机驶进摊铺位置,测准摊铺底板的高程和坡度,将传感器挂到基准线上,检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否正确无误。并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确保摊铺机一次摊铺而过。砼由设在洞外的砼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砼,路面砼面板施工完毕后,进行养生,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隧道侧墙3.1m高范围内采用白色与蓝色隧道专用瓷砖装饰。镶贴前,对边墙表面附着物清除、凿毛、清洗,以砂浆找平。镶贴时,保证砂浆饱满,面层与基层粘结牢固,无空鼓现象。拱部喷涂FLS型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喷涂前对洞身砼表面除尘、去污,并对错台进行修补处理。喷涂前先用水泥细砂浆找平。喷涂采用机械喷涂,涂层分二次进行。
4.11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案(预案)、措施及超前地质预报
4.11.1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在浅埋隧道施工中要尽量少刷或不刷坡,超前支护进洞,尽量采用人工开挖,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有:
(1)洞口段加固:洞口段覆盖层加固主要采用洞内管棚。采用洞内管棚和小导管注浆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手段,管棚采用φ127×4.5mm,环向间距40cm,;管棚施工完成后,在开挖轮廓线外侧设置φ42mm的超前小导管。
(2)短开挖:采用预留核心土环状开挖法施工,开挖进尺控制在1.0m以内。
(3)加强初期支护:采用钢拱架、注浆锚杆、挂网、喷射砼联合支护,必要时上台阶底部和中部设I18工字钢临时钢撑,防止围岩坍塌。
(4)掌子面加固:采取喷射砼封闭掌子面措施。
(5)快衬砌,早成环:及时加强初支外,也可加强二衬参数并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而不要等变形基本稳定后再施作。
(6)监控量测:在洞口设置监控断面,加强地表沉降监测,发现异情,及时处理。
(完整版)消防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4.11.2隧道特殊地段施工预案
(1)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常规地质法、声波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预测预报前方地质情况,以选择适当的施工措施。
(2)洞内水处理:由于断层破碎带贯通性较好,受地表水影响,若涌水量较小,采取引排,较大时则采取深孔全断面帷幕注浆堵水加固围岩。
(3)超前预加固: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加固。
(4)施工工法: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并预留上台阶中央核心土,确保掌子面稳定,后部闭和支护体系尽早形成,以控制变形。一次开挖长度不大于1.0m,并尽可能采取人力风镐开挖,确需爆破时,要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在满足围岩稳定的条件下,上台阶使用人工风钻打眼、下台阶采用凿岩台车打眼,减震控制爆破台阶法开挖。
(5)监控量测:加强对围岩拱顶下沉、周边位移收敛等的监测。
隧道充水因素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沿裂隙渗入,雨季流量增加,在隧道进出口段可能产生局部涌水现象,
对预报≥20L∕S的出水点,宜在开挖前视必要作好全断面帷幕注浆准备,第一步宜先进行超前封堵;而对预报<20L∕S的出水点DB3212/T 2047-2018标准下载,则待在开挖后局部封闭注浆,并作引排处理。
1)突涌水处理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