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57.7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416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简介:

一份关于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简介可能如下:

标题: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背景 该工程位于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的西侧,是一条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提升工业区的物流效率,同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工程概况 塘路工程全长约为XX公里,设计宽度为XX米,包括道路主体、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主要施工内容包括路基开挖、路面铺设、路肩和边坡处理,以及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的安装。

三、施工组织 1. 施工阶段划分: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我们分为基础准备、主体施工、配套设施安装和验收等阶段。 2. 施工队伍组织:我们将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土方工程、路面施工、电气安装等专业分包队伍。 3.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各阶段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施工措施 1.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严格执行环保和安全施工规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

五、风险控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如天气、设备故障、材料供应等,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

六、总结 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旨在确保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以满足滨海工业区发展的需求,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具体内容会根据实际工程的规模、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详细设计。

某县滨海工业区启动区西侧塘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4、塘渣摊铺碾压后,及时进行标高和路拱的复核,做到标高到位。

第四节 半刚性基层施工

1、半刚性基层为3%~5%水泥稳定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4cm,7天试压强度≥3mpa。

2、半刚性浇筑模板采用20号槽钢CJJ 86-2014: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以道路中心线为分界半幅施工。

3、半刚性在现场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严格按配合比过磅计量,随拌随铺,当天碾压的原则。摊铺整平尽可能地一气呵成,切勿东铲西补,随时补缺整平。摊铺时采用“反铲法”,取消用铁耙整平。

4、摊铺碾压时随时随地用水准仪复核标高,用3米直尺检查平整度,确保纵横坡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控制在1cm以内。

5、半刚性基层施工完毕,洒水养护,湿养14天。

6、半刚性路面弯沉值设计允许弯沉值为1.00mm。

第五节 平石施工

a、平石均采用混凝土预制,平石尺寸为100×30×12cm。

b、平石铺贴施工时,相邻两板间留1cm缝。缝隙用M10水泥砂浆勾凹缝。

c、在道路半刚性基层施工完成后,即可施工平石。

平石施工时允许偏差按下表控制。

第六节 沥青混凝土施工

1、施工准备:施工前熟悉图纸及现场,掌握施工期间的气温条件、施工方向、混合料的数量、摊铺方法、劳动力组合、交通管理控制方法、现场碾压机械设备的搭配等方面。

2、施工放样:按路面设计标高、坡度及应铺混合料松厚,进行测量计算各点标高,在路中和路边测放样桩。

3、升降各种井盖:把施工范围内所有公用设施和地下管线的井盖,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之前按设计标高升降妥善,对导线点施工前与有关部门联系予以升降完毕。

4、涂洒粘层油:为使铺筑的沥青混凝土与原有基层联结为一体,在铺筑前,除将基层面上浮松及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喷洒粘层油,要喷洒均匀,不宜过多,过多会影响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喷洒也不要过早,过早会受到灰尘的污染,削弱粘层油的粘结作用。在喷洒的同时,还用刷子将平面的各种井盖边口涂刷粘层油,使混合料能与接触边口有良好的粘结。

(1)沥青混凝土采用整幅施工,摊铺采用摊铺机。

(2)摊铺时,在路幅中间设置导向线,以控制中间标高及铺筑厚度,并使接缝顺直、紧密。

(3)摊铺机的传感器接触导向线或平石。摊铺混合料从进料方向最远开始,并且根据摊铺机的性能、施工进度,确定所需混合料。机械未能摊到位的地方及摊铺过程中的“缺口”采用人工补摊及整平。

(4)机械摊铺后,马上进行检查路拱及平整度,发现超高及时整修。

(1)混合料摊铺整平后,立即对平石边、各种井盖四周及接头处趁热用方头铁撞柱在碾压前先行夯边、整平。

(2)混合料在整平夯边后,混合料的温度已降到用手触感不烫手,也不粘手时,即可开始碾压。

(3)碾压时先用二轮(6~8吨)压路机自边逐渐压到路中,约2~3遍,没有显著轮迹时止。然后用10~12吨三轮压路机自边至路中,以每分钟20~25米的速率,重叠后轮宽的二分之一轮,碾压4~6遍,再换用6~8吨二轮压路机,作对角线或横向地打光碾压2~3遍,直到没有轮迹止。

(4)在碾压过程中,发现有低洼欠平整之处,用齿扒拉松后补料修补平整。

(5)碾压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a、压路机的轴要圆顺光滑,转动时不能有振动现象,以免使路面发生波浪和麻眼。

b、压路机在碾压时不能任意左右移地位置,调动或突然刹车。

c、不能将压路机停放在刚完成的新路面上。

d、压路机进出碾压区域时从老路上正方向进出,不能斜向边口上进出。

e、碾压时压路机滚轮上涂柴油掺水的混合液(1:2),使其不被沥青所粘。

全部工序完成后,检查表面是否平整密实、稳定和表面粗细一致,有无裂缝、接缝是否齐平,经检符合要求后,可在路表面撒少量石粉待路面降到一般温度后,即可开放交通。

8、弯沉试验: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1km)检查80~100个点。设计容许弯沉值为0.7mm。

第七章 桥梁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第一节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1、施工机械及人员组织

(1)根据灌注桩直径及地质条件分析,选择gps—15型钻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详见机械设备一览表),gps—15型钻机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桩基施工平面布置:根据机械配备及总施工部署,本工程配备1台GPS—15型钻机同时进行施工。本次施工中的泥浆系统采用先在地面上挖坑作为泥浆池,然后用车外运,以利清场和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

3、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场地、施工临设搭建、桩位测量放样、布置运输道路、供电、供水系统、安设泥浆循环、储备、净化和排放设施、混凝土搅拌站及设备、机具、材料的安装和准备。

a、桥址处为新开河道,灌注桩施工时,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的面积约500 ㎡,长50m,宽10m,坡度为1:1.5,高出水面1.0m。筑岛用土为粘性土,并夯实。

b、复测场地标高,对施工所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要妥善保护。

c、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泥浆护壁成孔时必须有泥浆处理措施。

d、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施工机具准备、机械组装和试运转直到合格,并将试运转记录提交监理工程师并经认可后方可开工。

(2)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和桩基基础的设计要求,钻孔桩施工方法用正循环回转成孔,泥浆护壁,二次正循环清孔,自拌混凝土。采用Ф219(Ф250)游轮钢制无缝导管浇灌水下混凝土。

a、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或桩管上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

b、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c、当确定采用泥浆护壁钻进,除有能自行造浆的土层外,均制备泥浆。泥浆制备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泥浆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在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d、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小于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粘度小于等于28秒。

e、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废弃的泥浆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处理(由船运至废墟场地)。

f、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满足图纸要求。成孔质量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入下步施工。

g、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要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及主要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箍宜设在主筋外侧。钢筋笼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钢筋笼的内径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在搬运和吊装时,要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立即固定。

h、钢筋笼吊装完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立即浇注水下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必须留有试件。留试件数量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并不少于每台班一组,每组三块。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通过试验程序确定。塌落度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

i、导管壁厚不小于3mm,直径为200~250mm,接头用丝扣等快速接头。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笼。导管使用前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Mpa。开始灌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第一次浇注混凝土时,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米以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为2~6米。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注记录。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记录备案。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凿除的泛浆高度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4、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a、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安置导管或混凝土已储量在提升导管准备开启栓阀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b、导管接头不严QX/T 116-2018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c、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a、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出,然后重新下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b、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再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5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把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用量提高稠度,灌入导管内。以后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c、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尚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栓,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d、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加设内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筑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a、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输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导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CJJT 259-2016 城镇燃气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pdf,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和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