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跨越机耕道小桥重力式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简介:
重力式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小型桥梁,特别是跨越机耕道的小桥设计的一种经济、快速的施工方法。以下是其基本简介:
1. 桥梁类型:重力式空心板桥,也称为箱型截面桥或无填土梁桥,其特点是内部为空心,减轻了自重,降低了对地基的要求,适合于地形起伏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 施工步骤: - 地基处理:对地基进行平整、压实,确保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 预制空心板:在工厂预制重力式空心板,按照设计尺寸和数量生产,然后运到现场。 - 安装:将预制空心板在现场吊装就位,通过预留的接缝进行拼接,然后进行桥面铺装。 - 桥面施工:在空心板上进行桥面混凝土浇筑,铺设防水层和人行道等设施。 - 后期养护:桥梁安装完毕后进行养护,确保结构稳定和安全。
3. 特点:施工速度快,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结构轻便,对桥梁下方的机耕道影响较小。
4. 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精度,保证接缝处的密合性,防止渗水和结构稳定性问题。
以上是重力式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的基本介绍,具体施工方案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调整。
跨越机耕道小桥重力式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6.3 孔底残留虚土太多;成孔、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碎砖,未认真清除。
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
6.4 孔底出现积水: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抽排水不及时,就会出
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DB37/T 4117-2020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智慧应用通用技术条件.pdf,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
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
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6.5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颈、空洞、夹土等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
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必要时用铁管、竹杆、
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6.6 钢筋笼扭曲变形: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未采取支撑加强钢筋,
运输、吊放时产生变形、扭曲。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
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完好。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5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6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7 桩位平面示意图。
7.8 钢筋及桩孔隐蔽验收记录单。
重力式U型桥台施工方案
1.1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人员认真查看复核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图及工程相关的规范、规程、标准。组织编写专项实施性施工方案,经业主及监理审定批准后,下发至作业组,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使本方案作为工作的依据,指导工程施工。
1.2 作好前期的测量工作,所使用仪器必须经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测量成果必须准确,并经过复测检查,报审,确保万无一失。
1.3根据地勘等相关资料,对模板支架进行仔细验算,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4作好施工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
2.1 正式开工前首先作好场地准备,包括钢筋、模板的制做场,形成施工通道。
2.2 工地接通水电、搭设工地围栏、搭建临时工棚;进行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建立施工控制网。
2.3 与相关部门及单位配合,探明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地下管网(必要时采用金属探测仪),通知业主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3.1 首先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使其充分掌握具体施工工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组织以项目总工为主的技术培训会,使操作工人对桥台结构型式等熟悉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使工人充分了解施工工艺,做到施工中忙而不乱,保证现场施工在受控、有序进行。
3.2 其次严格作业值班制度,保证现场每一作业时间段内都有主要施工负责人进行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投入足够的施工一线人员,保证工人轮班作业,不搞疲劳战术。
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前将所需材料提前运送至现场,所有进场材料均应经过试验室检验,并满足招投标文件对原材料各项指标的要求。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干净、质纯、细度模数符合要求,含泥量小于5%。
碎石:5~31.5mm。
水: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的水源。
混凝土在桥梁工区拌合站拌和,当拌合站出现临时机械故障不能满足混凝土浇筑时,采取购买商品混凝土的方式以保证施工质量。为防止临时停电,施工现场配备1台100KW内燃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定出放坡率,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一般每边加宽0.5m~0.8m。
明挖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坑顶缘动载或较大静载距坑顶1.0m以外,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基坑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1.0~1.5m时,按照设计地质资料核实基底地质岩性,如基底岩性与设计不符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在处理方法确定后再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因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后,因地质情况不符,等待处理意见过程中长时间晾槽而导致施工因素造成的水浸或地质风化。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晾槽。
1.2.1 基坑开挖施工措施
(1) 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雨水侵入。
(2) 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
(3) 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并弃于百年水位线以上,弃碴脚按设计进行防护。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
(4) 开挖后及时进行灌注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1.2.2 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1.2.3 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1.3 模板加工及安装
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基础模板采用全新大块组合钢模板施工,以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接缝数量,并可节省连接、支撑等配件的使用量。根据基础几何尺寸进行拼装,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等连接构件进行加固。模板结构及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1.4 混凝土浇筑 1.4.1 基坑开挖后,及时浇注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浇注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15cm碎石层。基底面为岩石时,浇筑前洒水润湿,铺一层厚2~3cm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1.4.2 基础混凝土施工由桥梁工区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采用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振捣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混凝土浇筑完后,经养护、拆模、如质量上没有问题,及时回填。
1.4.3 基础片石混凝土浇注施工措施:
(1)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水泥及石料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填充片石的数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混凝土级别;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其净距不小于100mm,片石表面离开基础的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50mm,片石不得接触钢筋或预埋件。
(3)混凝土采取分层连续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4)混凝土浇注完毕,及时安插接茬钢筋。接茬钢筋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埋设,一般设置不小于Φ16的预埋钢筋,钢筋埋入和露出部分长度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
(5)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洒水养护。
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按设计进行片石砌筑和人工分层夯实回填土施工。回填土质及密实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2、台身、台帽及耳背墙施工
台身施工的脚手架均采用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选用Ф48×3.5规格无缝钢管,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用于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以4—6.5m为好。有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
新钢管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资料齐全,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并涂刷防锈漆。
(2)扣件:新扣件的生产许可证、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资料应齐全。旧扣件应检查其外观,对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QX/T 110-2009》,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在使用人员密集、使用周期较长的部位,脚手板采用木板。木板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宽度≥200mm,厚度≥50mm,两端用10~14号镀锌钢丝捆紧。禁止使用腐朽的木板。
立杆纵距1.5m,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里立杆距结构边距离为35cm,以保证一定的操作活动空间。上、下两根大横杆之间设一道护身栏杆。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扫地杆通长设置在距外架底部20cm处。
h
DB∕T 29-135-2018 天津市脲醛发泡保温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500 ≤2000
≤200 1 2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