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武汉某商住楼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简介:
在武汉某商住楼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中,通常会遵循以下步骤和考虑因素:
1. 项目评估与规划:首先,会进行详细的地勘,了解地质结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周围环境等,以便确定土方开挖的深度、范围和方法。
2. 设计及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如正铲、反铲、挖掘机开挖或人工开挖等,根据土质和工程量进行。可能还会考虑使用边坡稳定技术,如防护网、喷锚等,以保证安全。
3. 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挖掘、运输、回填等环节的安排,确保工程按期进行。
4. 安全与环保: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如设置警示标志,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同时,做好扬尘控制和废水处理,确保环保合规。
5. 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会定期监测土体稳定性、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等,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6. 回填与压实:土方开挖完成后,需进行回填并压实,以恢复地基的稳定性,并为下一步的结构施工做好准备。
7. 验收与总结: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确保土方开挖工作达到设计要求。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介绍,实际的施工方案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制定。
武汉某商住楼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八、土方回填 10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1
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
1、工程名称:武汉**工程
【书签版】辽2006J115:ZL保温系统墙体构造2、建设单位:武汉深江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工程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
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环湖路8号。
2、周围环境:本工程周边主要交通道路已修建完成,交通运输较为便利。北侧及西侧为前期开发的项目,南侧为环湖路。
三、工程建筑及结构特点
本工程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丙类,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结构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及上部剪力墙抗震等级四级。建筑物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无液化现象。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筏板:C35;地下室墙:C35。
2、钢筋:本工程的钢筋采用普通热轧Ⅰ、Ⅱ级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预埋件和连接件所用的型钢及钢板采用Q235,各种预制构件吊顶及吊挂用的吊钩均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235级钢筋制作。
墙体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100、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钢筋混凝土墙,地下室除电梯筒为200外,其它内墙为250厚。
墙体防潮层做法:在室内地坪以下60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防潮层。
本工程两栋主楼有桩基工程,目前工程桩正在施工,地下车库及商铺为筏板基础,场地标高在20.76~22.05米之间,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现场围墙及临建的布置已开始,尚未完成,场地尚有部分没有进行平整及硬化。
现场东面设大门两处,现场主要以该东南面大门为主要进出通道(该大门直通环湖中路),在开挖前应完成该处的临时道路及洗车设施的施工。
根据武汉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武汉恋湖家园住宅小区五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现场开挖面主要土层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依次为:
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形成的一般粘性土、上更新统冲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粘性土混碎石及白垩-下第三系砾岩组成。安时代成因、岩性及力学性质分为四层、八个亚层,各层特征描述如下:
(1-1)杂填土(Qml):杂色,稍湿,高压缩性,结构松散。层厚0.50~2.20m。主要成分为砖渣、碎石、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素填土或耕植土。全场分布。
(1-2)淤泥(Ql):灰黑色,稍湿。高压缩性,流塑状。层顶埋深0.50~1.80m,层厚0.30~2.70m。上部为塘底淤泥,含较多腐植物、有机质、贝壳。局部分布。
(2-1)粘土(Q4al):褐灰色,湿。中偏低压缩性,可塑状。层顶埋深1.10~2.90m,层厚0.70~2.00m。含铁锰氧化物,含灰色团状物。局部缺失。
(2-2)粉质粘土(Q4al):褐黄、褐灰色,湿。中等缩性,可塑状。层顶埋深0.60~2.3m,层厚0.60~4.90m。含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含高岭土。局部缺失。
(3-1)粉质粘土(Q3al+pl):褐黄、褐红色,稍湿。中偏低压缩性,硬塑状。层顶埋深2. 0~4.40m,层厚3.80~10.70m。含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含少许高岭土。分布均匀。
(3-2)粉质粘土混粉土(Q3al+pl):褐黄、黄色,稍湿。中偏低压缩性,可塑状。层顶埋深8. 1~13.20m,层厚7.80~12.00m。粉质粘土混粉土,层中夹粉细砂,含铁锰氧化物,石英、云母,分布均匀。
(3-3)粉土混碎石(Q3al+pl):褐黄,稍湿。低压缩性,硬塑状。层顶埋深21. 0~22.5m,层厚4.3~0.6m。粘土混粉细砂、砾卵石,上部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下部主要含砾卵石、碎石,分布均匀。层顶埋深26.2~27.6m,最大揭露厚度5.5m。
场地地貌单元属侵蚀堆积平原地区,相当于长江冲洪积二阶地,据场地地层的水理性质、赋水性能及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场地上部(1)层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透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水位及水量随大气降水以及周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排放量的影响而波动,一般而言水量较小,易于疏干。
本工程土方开挖由我方开挖,为保证土方的顺利、安全的开挖,项目部专设指挥部:
1、 总指挥:马顺东(全面负责、全盘指挥)
2、 副总指挥:谢主章(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各方面事宜)。
3、 现场调度:张怀忠、汪建华、葛鑫(负责车辆调度、技术、质量事宜)。
4、 安全负责:赵刚(负责整个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
5、 测量负责:张怀忠、汪建华、葛鑫
根据桩基施工单位移交的测量点位,施工前由项目测量员放出基坑开挖边线(以最边上基础梁外边为准,向外退1.5米),项目部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作业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参与土方开挖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在土方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市规划部门测量核准。查红线桩及定位桩是否产生移位,若有移位应会同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方案。(2)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3)所有的测量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保护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点的准确性。
完成主要临建的施工,主要道路的平整;主入口处的道路及洗车设施应在施工前完善;对车辆主要进出场道路进行疏通,确保挖土车辆的畅通无阻。
在土方开挖前落实一下劳动力:
土工 40人 负责人工清挖及局部开挖
石工 25人 负责桩头的破除
普工 15人 负责零星施工材料的运输及坑内杂物的运输。
砖工 35人 负责地基梁砖胎膜的施工
抹灰工 10人 负责胎膜的抹灰
根据本次开挖土方量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次开挖选用以下机械进行开挖,开挖设备在8月18日前进入现场:
5、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
(1)所有用电均可以从现场配备的配电箱内接引,通过手提小电箱架空引至土方开挖区域。但施工用电必须由值班电工专门负责,禁止操作工人随意移动。
(2)整个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通过用钢管架子架高安置的8个5KW大太阳灯照明。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我方安排,本次土方开挖采用分区开挖,分为三个开挖区:1、图98-365Y18-2中,G轴以北1.1m处-渗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加强带以北的农贸市场及商场地下车库为开挖一区;2、2#楼为开挖二区;3、1#楼及加强带以南地下车库为开挖三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次土方开挖车辆路线采用两套方案:1、一区开挖时,车辆由东北角位置的大门进出,U形行驶。2、二、三区开挖时,车辆由东南角位置正门进出。指定专人协调车辆的进出,确保安全。
开挖一区北侧重点防护区域采用人工挖孔桩、土钉挂网喷砼护面。其他开挖区域均采用两级台阶放坡开挖,挂网、打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从墙边线向外1.0m沿四周做240厚挡土墙,高度为900,挡土墙与砖胎模之间为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1%,坡向积水井。
为确保支护体系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要求土层开挖与锁口梁和喷锚施工相互配合。
整个场区土方宜分片、分层进行。
土方分层开挖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次土方开挖是在支护桩施工完毕养护一段时间后进行,开挖
至地面下2.00m,然后进行锁口梁、第一排锚杆施工并进行养护。
第二次土方开挖1.3m左右,施工第二层喷锚。
第三次开挖至基础底板,采取人工清底的方式。
土方开挖宜采取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方式,一般情况下采取机械开挖,局部地方宜采取人工开挖。基坑开挖至距坑底20cm时宜改为人工清理坑底,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严禁碰撞支护体系。
严格按设计的要求进行土方开挖DB54∕T 0073-2019 建筑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在基坑周边。
在坡顶或坡底设置排水沟,做好坡面、坡底的排水防水工作。
开挖后期,基坑边坡顶面禁止堆载。开挖至坡底后应尽快开展基础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开挖过程中及时抽排基坑积水。
开挖土方卸至甲方指定位置,并备足回填用土和种植土。
在基础工程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后,立即安排土方回填,便于后续工程施工。回填土必须先作试验,确定最佳容重及含水率。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每层30cm为宜;压实范围为地下室底板覆盖的所有区域,压实系数≥0.90,回填土方在挖土时预留。回填应注意的问题:
回填过程中严禁向坑内抛扔杂物、废料等。
回填应从低处开始,水平分层整片夯实。分段时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每层接缝处应作斜坡形(倾斜度应大于1:1.5),夯迹重叠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接缝处不得在墙角、柱等重要部位。
压实一层后,应用人工将表层拉毛。土层表层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再回填,使上下层结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