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6.2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712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简介:

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在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建筑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当涉及到的边坡高度超过一定标准(通常指5米以上),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防止边坡滑坡、崩塌等事故,而制定的一份详细的安全管理与施工操作指导文件。这份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对高边坡工程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边坡高度、地质条件、工程规模等进行介绍。

2. 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如滑坡、坍塌、雨水冲刷等。

3. 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作业区域划分、机械设备配置等,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4. 安全技术措施:提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边坡加固、排水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等。

5. 应急预案: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响应机制、救援措施等。

6. 监督管理:阐述如何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7. 审批和演练:说明方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文件,对于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具有关键作用。

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事故发生后,由现场第一发现人逐级汇报情况到应急指挥组长处,由其根据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急救援预案和对外求援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急救工作的设置与安排

(a)、根据项目部工程规模建立急救机构,随时提供急救服务,确保及时将受伤和急病人员送去医院。

(b)、项目部急救机构应定期培训急救人员,向职工进行急救知识教育,添置急救药品和器材。

DB37/T 4506-2022 河湖管护规范.pdf(2)受伤出血急救措施

(a)、根据出血的特点、类型(外出血、内出血)和失血的表现,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

(c)、采用止血带止血,其位置应靠近心脏的一端和紧靠伤口处。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其下应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垫子,其松紧程度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合适。

(e)、缠止血带后,加上标明止血带缠上时间的标牌,然后尽快将伤员送医院。

(a)、伤口包扎应采用绷带、三角巾。没有时,也可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

(b)、充分暴露的伤口应先用无菌料覆盖伤口后,再进行包扎。

(c)、包扎时应松紧适度,避免在伤口上打结。

(d)、以四肢的包扎,应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于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a)、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处置骨折伤员。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时,先使其心肺复苏;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然后进行骨折固定。

(b)、骨折固定应使用定型夹板和三角巾、绷带绑扎。

(c)、骨折固定时应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骨折时应就地原位固定;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处上端,后固定下端;对开放性骨折,严禁用水冲洗伤口和敷药物,应保持伤口清洁。严禁将来露断骨送回伤口。

(d)、骨折固定后,应迅速将伤员送去医院。

(a)、搬运前,应迅速检查伤员伤势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b)、需要将伤员拖到安全地带时,应沿伤员身体长轴向直向拖行,不应从侧面横向拖行。

(c)、应使用担架或用椅子、门板做成担架形式,应稳当牢固、防止伤员从担架上跌落。

(d)、凡头部、大腿、小腿、手臂、盆骨骨折或背部受伤者,不得让其坐在车上运送。

(e)、伤员的肢体断离时,不得用水冲洗断肢,应将断肢装入袋中,将袋口封好(切勿使水、冰块与断肢接触),然后用衣服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f)、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避免振动,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医院。

(6)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程序

(a)、判断伤员有无意识,若无意识,应以仰卧体位放于坚实地面上。

(b)、开放气道,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畅通。

(c)、伤员无呼吸时,应进行人工呼吸。

(d)、伤员无脉搏时,应进行人工循环。

(e)、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应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s。

(a)、伤员仰卧平躺于坚实平面上、躯干应呈水平,头不可高于胸部并使头部后仰。

(b)、以拇指轻牵伤员下唇,使口微张,保持气道畅通。

(c)、头劲部受伤时,不要随意搬动伤员。

(d)、伤员无自主呼吸时,应检查口腔,有异物阻塞时应立即排除,无阻塞物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e)、伤员能自主呼吸时,应继续保持气温畅通。

(一)工作场所内全体人员的疏散要求:应遵循下列“排险救助的处理原则”进行现场人员的疏散排险和清理工作:

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当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险时)和及时进行进行排险救助工作。

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

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离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

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当救出和撤出伤亡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以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

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救难度。

5、“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

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的支护等适合确保安全的措施,以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就是所有在场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当然,为了进行救人和排险工作,允许采取以下做法:

(1)在不破坏现状的要求下,为了确保救人和排险工作的安全,可以设置临时支护以阻止破坏的继续发展和稳定破坏时的状态。在设置支护措施前GB3836.3-201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性”e“,应先拍摄下当时的现场全貌和局部情况照片,以免因实施支护时对其状况的可能扰动,造成以后调查分析工作的困难。

(2)当为了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而仅采取支护措施不足以阻止其发展时,或为了抢救伤员的需要,而必须拆除、搬走一部分结构件或物品时,必须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及不同角度的状态),详细记录下当时的现状情况,并在撤出人员、构件、物品的原位上作出明显的和准确的标记(轮廓线、交叠位置等)。

此外,从事故地点撤出的构件和物品应在现场的合适部位规整地堆放(不要叠放、混放)和作出标识,避免在吊运堆放过程中改变其拆下时的原状。

8、建立应急救援报警机制原则

(1)上报报警:是指在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T/CCIAT 0024-2020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要在第一时间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立刻向公司汇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当公司主要负责人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时,应按相关规定上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应急救援。

(2)内部报警:是指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公司项目经理部两级应急救援组织启动。公司总部在相关人员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救援状态。其两级应急救援组织进入应急救援预案及实施应急救援。

(3)外部报警:是在内部报警启动的同时,按应急救援总指挥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报警机制,向社会公共救援机构(公安、消防、医疗、救险等)报警求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