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66.9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412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是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这部分会介绍工程的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内容(如新建或改造通用泊位)、总投资等。

2. 工程背景和目标:阐述该项目的背景,如港口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的战略位置等,以及施工目标,如泊位的使用能力、操作效率等。

3. 施工内容与工艺:描述泊位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建设、设施安装、设备调试等,以及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和工艺。

4. 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施工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队伍等,以及施工流程、施工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5. 设备与物资计划:列出所需的主要设备清单,以及物资采购计划和管理措施。

6. 环境与安全管理:强调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7. 进度与成本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以及成本预算和控制方法。

8. 风险评估与应对:识别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天气影响、设备故障、人员短缺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编写。

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在岸上设中心导标和边线导标共3对控制夯实范围,在后方场地上设置断面标控制夯实断面。

5.4.3.1基床夯实的宽度按沉箱底部宽度加富裕宽度1m确定。

5.4.3.2基床正式夯实前,应对抛石基床进行粗平,以使基床局部高差不大于30cm,防止基床正式夯实时倒锤或偏锤夯击而影响基床的夯实质量。

5.4.3.3基床夯实时,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一锤,并分初、复夯各一遍,一遍四夯,两遍共八夯次的方法施工,以防止基床局部隆起或漏夯。

5.4.3.4基床打夯采用带起重机的600t方驳DB22/T 2649-2017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技术规范,配以5t夯锤分2层进行施工作业。夯实时,夯实船舶平行于基床轴线,用船舷对标。

5.4.3.5打夯时根据夯锤的半径、夯锤中心距船沿及距吊机中心的距离,计算出每夯点的准确位置,并在打夯船上做好标志。同时,根据打夯船下锚的角度、锚缆的长度及水深,计算出不同夯位移船时所需绞缆的长度,并将计算结果列表,以便在施工时进行参考及控制。

5.4.3.6基床夯实时,移船的过程中应对准边标,夯锤的落点及绞缆的长度须按要求控制,严禁出现漏夯的现象。

5.4.3.7夯后检查:每段基床夯实完成后,利用点水筐检查夯后基床顶面高程。当基床补抛块石顶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且厚度普遍大于50cm时须进行补抛、补夯处理。

5.4.3.8夯实检测:在已夯基床范围内采用点夯检测。其夯沉量不大于30mm即可以认为夯实成功,否则, 需对整个基床进行再次夯实和复夯检测 , 直到复夯检测时的夯沉量不大于30mm。

5.4.4基床夯实的资源配置

5.4.4.1设备配置:打夯船1条,履带吊1台,机动艇1条,潜水1组,拖轮1条,5T夯锤1个;

5.4.4.2仪器配置:水准仪2台,对讲机4部;

5.4.4.3人员配置:测量人员2人,潜水员2人组,现场管理人员2人,其它人员3人;

5.4.5基床夯实的安全控制

5.4.5.1夯实施工船舶,应与抛石船舶等其它船舶保持适当的距离,要互相照顾、互相避让。

5.4.5.2夯实船舶要经常检查船机设备,确保作业时设备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4.5.3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相关人员上下施工船舶或交通船舶时,严禁抢上抢下,不得超员,防止偏载,并服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

5.4.5.4船、艇要配备适量的救生设备。

5.4.5.5基床验夯时,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认真工作。与水下人员的联系要确保顺利畅通,指令传达要及时准确。

5.5.1.1为加快工程进度,基床整平在基床夯实结束且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

5.5.1.2整平顺序:自北向南进行。

5.5.2边线及标高控制

整平宽度为沉箱底前后各富裕1m,按此整平宽度岸上由经纬仪进行定位,潜水员水下投点下整平钢轨来控制基床整平边线,在整平边线上每隔5~10m设1个整平混凝土小方块,用水准仪施测整平顶面标高。

5.5.3.1基床整平由潜水员在水下采用钢轨拉线控制法施工。施工时,采用定位方驳在整平边线上设水下钢轨,由潜水员在水下用刮轨法进行刮平。

5.5.3.2 定位方驳就位前,将整平用的砼小方块,二片石,钢轨等材料配载上,下锚时采用交通艇。就位时由人工收缆绳用陆上经纬仪定位控制。

5.5.3.3基床整平时下设4道整平轨。

5.5.3.4整平及整平验收前,应校核水准仪和所引测的水准点,保证其满足使用的精度要求。校核刮平轨,保证其顺直,控制其挠度,以防刮平轨的挠度过大影响整平质量

5.5.3.5整平用的砼小方块和钢轨均用绳栓牢后由定位方驳上的人员轻轻送到潜水员的指定位置。

5.5.3.6 下整平钢轨:在定位方驳上伸出一桥板,桥板的端部悬挂一带有测锤的测绳,以测量平台上的细平边线用经纬仪定位测绳进行水下定点。在需要进行整平基床的两侧埋设砼小方块(15*25*20cm),埋设间距小于整平用轻轨长度。用水准仪测量小方块顶高(要求整平的基床顶标高减轻轨直径),测好后将小方块埋设牢固,放上轻轨,并将轻轨用石块固定(石块顶要低于轻轨高),以防细平时轻轨移位。

5.5.3.7为防止导轨的挠度过大,在导轨下按4~5m的间距支垫二片石以控制导轨的挠度。

5.5.3.8整平测量时,由于在基床顶面需要预留5cm的沉降量和0.5%的倒坡,基床整平时其后轨顶高程比前轨顶高程低89mm。

5.5.3.9用水准仪测量轻轨高(即要求整平的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否则重新调整使其符合要求。测量时对每根整平钢轨分别取两端和中间三点。

5.5.3.10基床细平的允许偏差为±5cm,为此我们严格控制地瓜石的规格,必要时我们采用直径为6~8cm的大石子进行整平

5.5.3.11基床细平时由潜水员在凹坑处立竹竿,在立竹竿处进行补石并用地瓜石找平,补完石后潜水员将整平尺放在轻轨上一端一人反复推移并用二片石找平;凸起处由潜水员配合船舶除去多余的石块。

5.5.3.12整平定位或整平验收时,仪器操作员一定要认真、仔细,及时留取观测记录,验收时两台水准仪相互校核,并对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规定进行复核。

5.5.3.13整平验收:在整平基床上钢轨的内侧1m处,每2m设1个断面进行水准观测,每个断面测量6个点。

5.5.4整平的工艺流程

检查调直整平用的轻轨→定位整平边线→埋设整平砼方块→测量砼方块顶标高 →安放固定整平轻轨→测量整平轻轨的顶高程→基床细平

5.5.5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5.5.1整平完毕后,及时进行沉箱安装以免基床回淤。

5.5.5.2整平时,潜水员应倒退作业,以防止在已经整平好的基床上操作,严禁潜水员在整平好的基床上走动,以免破坏已经整平好的基床。

5.5.6基床整平的资源配置

5.5.6.1船机设备:定位方驳1条,潜水作业船2条,民船2条,装载机1辆。

5.5.6.2人员配置:潜水4组8人,测量人员2人,其他人员6人。

5.5.6.3仪器配置:经纬仪1台,水准仪2台,对讲机4部。

5.5.7基床整平的安全控制:

5.5.7.1潜水员严格按照《潜水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5.5.7.2仪器操作员要维护好仪器,防止水准仪或经纬仪遭受雨淋或暴晒,禁止磕碰仪器。

5.5.7.3潜水作业前应了解作业内容,了解作业点的水深、流速、水质及风速,并认真填写潜水日记。潜水作业开始,潜水工作船应悬挂潜水信号旗。

5.5.7.4潜水工作中沉着冷静,保持气管清洁。工作和行走时要防止面镜碰破。

5.5.7.5潜水员下水前,一定要检查相关的仪器、仪表,通讯设备,以保证其工作过程中运作正常,联络方便;下水后,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5.7.6在基床整平和安装沉箱进行交叉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人员、船机设备安全。

5.5.7.7施工前,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时常观察,发现隐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7.8潜水员自水下上升时必须按减压规程进行水下减压,预防急、慢性减压病发生。严禁潜水员直接跳入水中,应扶梯入水,进行气密检查后沿潜水绳下潜。

5.5.7.9潜水信号员要精神集中,要注意水下、水面及供气情况,正确传达水下指令。

5.6.1沉箱的数量及主要尺寸见下表(沉箱尺寸单位米):

5.6.2工艺综述:沉箱预制在预制场进行,采用常规的水平分层预制工艺,工艺成熟。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外模拼制成大片模板,整体吊装;内模组装成一体,整体抽芯吊装。钢筋主要采用预绑网片,整体吊装工艺,辅以现场绑扎。现场搅拌砼,自卸汽车运输,塔吊吊罐入模的施工工艺。

5.6.4.1模板设计:模板应按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进行计算设计袖筏管灌浆在地铁纠偏中的应用-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全文标明引文).pdf,模板应具有足够的钢度、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混凝土预制件的外形尺寸。混凝土最大侧压力按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

5.6.4.2模板套数:根据沉箱预制工期要求和拟定的工艺流程,设计1#沉箱底层模板和顶层模板各1套,墙体模板2套,每套模板分为外模、芯模。2#、3#沉箱的模板由1#沉箱模板改造而成。

5.6.4.3模板结构

5.6.4.3.1底层模板:外模共分8片,模板采用δ4钢板做板面、横围令、竖桁架,为保证模板上口平直,外模上口设水平桁架一道。芯模板采用钢板板面,底脚用δ4钢板焊成带压脚板的异型模板,上下各设一道水平桁架。通过拉条对拉.前趾部分板面采用组合钢模板和δ4钢板做成的异型板连成一体. 见底层模板示意图。

GB∕T 15231.2-1994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 抗压强度5.6.4.3.2上层模板:上层芯模采用δ4钢板、横围囹、竖桁架结构,整个芯模由4片配板、角模板、和木闸板以及吊装架组成。四片内模通过吊装架连成一个整体,整体支拆。芯模上口设水平桁架 ,上面铺 δ2.5钢板作为操作平台。外模与底层对应也分8片,采用δ4钢板、横围囹、竖桁架结构,并设有上下操作平台和栏杆。内外模以及内模之间上口通过拉条对拉。外模底脚通过拉条和预埋圆台(按间距60cm均匀布设在模板内侧15cm处)紧固,内模底脚通过设置在底平台上的顶丝固定。见上层模板支立示意图。

5.6.4.3.3顶层模板:顶层模板结构与上层类似,模板底部设置“U”型橡胶止浆条。

5.6.4.4模板的加工、拼装:模板板面主要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板拼装,部分板面需要加工异型板面,主要有底层芯模加强角及压脚板、底层外模前后趾模板等;需加工的骨架有围囹、立柱、吊装架平台和模板桁架。以上加工件均需按模板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模板拼装主要在沉箱船坞地坪上进行,用螺栓拼装组合钢模板,以及用角钢连接件将槽钢水平围囹或钢桁架与板面连接;竖桁架与围囹采用焊接。模板拼装成型后,对于外模要焊制吊点、栏杆、脚手板及模板打孔;然后平整板面,除锈;腻子堵缝,电砂轮磨平、刷脱模剂。并加强检验以确保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对于芯模:按以上要求进行处理后,还需按格仓尺寸和对称性的要求进行组装挂片,每个芯模板片与一个吊装架组成一个整体。模板加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