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0.86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6153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而制定的技术性文件。该规程主要针对地区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水平,增强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主要内容概述

1.系统目标与功能要求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分析和控制,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规程明确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电网运行分析、负荷预测、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等。此外,还强调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ly/t 2664-2016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以适应未来电网发展需求。

2.系统架构设计规程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规范,通常包括主站系统、厂站端设备及通信网络三大部分。主站系统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厂站端设备用于数据采集和执行指令,通信网络则承担信息传输任务。系统架构设计需遵循分层分布式原则,确保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

3.技术标准与协议为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兼容性,规程规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如IEC61850、DL/T634.5104等国际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统一了数据格式、通信接口和信息交互方式,便于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

4.安全性与可靠性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核心支撑平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规程提出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隔离、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同时,要求系统具备冗余设计和故障恢复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5.实施与验收规程还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规范,包括项目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验收测试等环节。明确要求在系统投运前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总结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是指导电网调度自动化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技术要求,提升了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随着新能源接入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规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电网向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5)并联补偿装置的电流。

(6)站用变压器低压侧电压。

(7)直流母线电压。

(8)110kV线路有功电能量。

(9)110kV降压变压器的有功电能量。其中三绕组变压器有两侧测量。

3.2.4 无人值班厂站根据调度的需要和设备可能,可向地调增送下列遥信量的一部分:

(1)反映运行方式的隔离开关位置信号。

(2)110kV线路主要保护(宜为距离、高频、零序保护)和重合闸动作总信号。

(3)主变压器重瓦斯、差动保护和复合电压电流闭锁保护动作总信号。

(4)低频减载动作(按组)信号。

(5)10~35kV断路器事故跳闸总信号。

(6)10~35kV系统接地信号。

(7)直流系统接地信号。

(8)控制方式由遥控转为当地控制的信号。

3.2.5 无人值班厂站根据调度的需要和设备可能,可向地调增送下列全部或部分预告信号:

(1)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总信号。

(2)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总信号。

(3)变压器油温过高、绕组温度过高总信号。

(4)轻瓦斯动作信号。

(5)变压器或变压器调压装置油位过低总信号。

(6)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器、调压装置故障总信号。

(7)距离保护闭锁信号。

(8)高频保护收信信号。

(9)消防报警信号。

(10)大门打开信号。

(11)远动终端遥控电源消失信号。

(12)远动终端UPS交流电源消失信号。

(13)远动终端下行通道故障信号。

3.2.6 根据调度需要和设备可能,地调可向无人值班厂站增发以下遥控命令:

(1)110kV以下断路器分合。

(2)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分合。

(3)高频自发信起动。

(4)距离保护闭锁复归。

(5)预告信号的复归。

3.2.7 不宜用遥控方式进行同期操作,同期操作宜由厂站同期装置实现。

3.2.8 不用遥控方式进行事故后保护装置的复归。保护装置的复归应在现场进行。

3.3 远 动 设 备

3.3.1 远动终端应满足远动信息采集和传递要求。应选用性能良好、运行可靠的定型产品。

3.3.2 一个厂站宜采用一套远动终端。

3.3.3 属双重调度的发电厂、变电站宜将远动信息直接送往一个调度端,另一个调度端所需信息通过该调度转发。

3.3.4 对调度端已建成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无转发功能时,属双重调度的厂站可以向两个调度端直接发送遥测、遥信信息,但同一被控设备不允许执行两个调度端的遥控、遥调命令。

3.3.5 远动终端的制式应与调度端自动化系统制式一致。当选用的远动终端的制式、远动规约与调度端已有系统不一致时,工程中应解决与调度端已有系统的接口问题。

3.3.6 按厂站传送远动信息的需要和发展,以中档实用原则确定远动终端的档次、功能和容量,并优先选用功能和容量可灵活组合的远动终端。

3.3.7 远动终端有条件时可以适当兼顾厂站电气监测功能,但不应因此而影响远动终端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3.3.8 远动终端主要技术指标:

(1)遥测精度:0.5级。

(2)模拟量输入:4~20mA;±5V。

(3)遥信输入:无源触点方式。

(5)电能量累计容量:2 16。

(6)模拟量输出:0~10V;4~20mA。

(7)遥控输出:无源触点方式,触点容量为直流220V、5A,110V、5A或24V、1A。

(8)远动信息的海明距离不小于4。

(9)远动终端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宜不低于10000h。

3.3.9 调制解调器技术指标:

(1)速率为50(75)、(200)300、600、1200Bd。

(2)双工、半双工、单工通道。

(3)频谱符合国家标准。

3.3.10 遥测变送器的精度宜为0.5级。模拟量输出宜采用恒流输出。

3.3.11 远动终端应有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其信号输入应有可靠的电气隔离,其绝缘水平应符合有关标准。

3.3.12 远动终端应有防雷击和防过电压的措施。

3.3.13 远动终端与遥测变送器和通信设备之间的电缆宜采用多芯双绞屏蔽电缆。

3.3.14 远动终端和遥测变送器屏应可靠保护接地。

3.3.15 远动终端和遥测变送器屏安装地点应考虑对环境的要求和运行上的方便。

3.4.1 远动设备应配备不间断电源,交流电消失后不间断电源维持供电时间宜不小于20min,无人值班厂站宜不小于30min。

3.4.2 远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调试仪表。其配置标准按远动专用仪器仪表的配置标准执行。

3.4.3 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远动终端必要的备品备件。

本规程由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提出。

本规程由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归口。

本规程由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范家正、杨凤英、任当勤。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2—91

1.0.1 本条说明了规程编制目的。自1985年全国电网调度自动化规划座谈会召开以来公路—ⅰ级35m预应力简支梁桥(计算书119页,cad图纸8张),能源部有关司局陆续颁布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有关技术文件有:《全国电网调度自动化振兴纲要》、《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指标》、《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参数配置要求》、《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套附属设施要求》及《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要求》(试行)等。这些文件的贯彻促进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为了在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中统一技术标准,根据以上文件精神编制了本规程。

现阶段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监控。与之相适应,本规程分调度端和厂站端两部分,这两部分互有联系,在技术上是有机的整体,设计中应注意互相配合。

1.0.2 本条明确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地区电网量大面广,其运行特点和调度管理任务与大区电力系统和省电力系统不同,其调度自动化具体功能、信息采集内容和设备配置要求都有所区别。这些情况在本规程中都得到反映。

一般根据一次电网设计年限编制相应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db34/t 4263-2022 青钱柳叶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经审定后作为地区电网调度中心及其所管辖的厂站调度自动化设计的依据。

1.0.3 明确开展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所需条件。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必须在一次系统设计和调度管理范围划分原则明确的前提下进行。经审查的一次系统设计是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依据和基础。一次系统设计明确了电网的规模、网络地理分布、主接线、典型运行方式、电气计算结论及负荷性质等,为分析电网特点提供了条件,以便于确定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及信息采集内容。

有关调度管理体制的资料(包括调度管理范围和职能划分、调度所的设置及所址等),一般由电网主管部门提供。远期调度管理体制生产部门一时提不出,也可由设计部门提出原则性意见,由电网主管部门确认后作为设计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