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C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T/ASC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844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ASC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T/ASC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一份专门针对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标准。这份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建筑物在遭遇雷电活动时,如何有效保护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免受雷击影响,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该标准可能包括的内容有: 1. 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 2. 建筑物防雷设计: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系统的设置和设计参数 3.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如SPD(防雷保护设备)、防雷模块、防雷接地等的选型和安装规范 4. 雷电防护的监测和维护方法 5. 雷电防护的测试和评估方法

"条文说明"是对标准中具体条款的详细解释,帮助理解和执行标准。它可能包括每个技术要求的背景、目的、执行的难点、相关案例分析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和条文说明对于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维护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确保在雷电环境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ASC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T/ASC282022 条文说明

1 总则· 26 2 术语· .27 3 基本规定 .28 3.1防雷区的划分原则 .28 3.2 防雷等电位连接 ....28 3.3 隔离防雷措施 ....28 4 设计 .·.30 4.1 防雷装置的隔离 .30 4.2 共用接地系统 ..39 4.3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 40 5 施工、安装和验收 47 5.2 施工、安装 .47 5.3验收 .47 检测和维护 ...48 6.1 防雷装置· .48 6.2 电涌保护器 ..49 附录 A 隔离间距计算 ..50 附录 B 预期雷击的电涌电流 51

2.0.4隔离防雷装置旨在减少雷电流引入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 统,降低雷击电磁脉冲的威胁程度,对新增或互连的设施可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使建筑物及电子信息设备的绝缘耐冲击电压水 平和该空间的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相匹配。隔离防雷措施包括物理 隔离和电气隔离GBT 51357-2019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pdf,设置电涌保护器属于电气隔离措施。 2.0.10隔离间距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计算,

.1.3等电位连接的主要功能是均衡电位,降低发生火花放电 的风险。

3.2.1防雷等电位连接的显著特点是利用SPD的非线性特性, 对带电导体进行等电位连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SPD应 设置于专业人员检测和维护的场所。

3.2.5根据《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

新增电子信息设备设置隔离接口装置的示例见图1。

图2保持隔离间距的保护

K(keil,+kezl2+..+kenin ) s

K; (keil, +kezl2 +...+kenl,)= 0.06 2(0.5×20) =1.2m km 0.5 0.06 (koo +kel +...+ken.) 2(1X1.5+0.5×20)=0.69r E

注:1.A、B、C一雷击点;K、l。一仅在计算S,时可用; 2.分流原则: a)雷击点。电流在雷击点分为若干可能的电流路径进人网状接闪器中。 b)较远的节点。电流在网状接闪器中任意个较远的节点处减少50%。 c)引下线。电流再次减小50%,但k。不可小于1/n(n一引下线的总数量

屋顶防雷装置与金属设备隔离间距

接闪杆:2一引下线;E一金属设备;S、一固体中间隔距离;S一空气中间隔距离

:2一引下线:E一金属设备:S、一固体中间隔距离;S一空气中间隔距离

4.1.4实际工程中,保持隔离间距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比如, 屋面有设备的金属线缆系统、其他设备金属管道,钢筋混凝土楼 板内钢筋网,以及设备有系统接地要求等,这些现场条件可能严 重影响隔离间距的确定。在建筑物上安装分离式接闪器,也是一 种选择。 工程中实际使用的独立式接闪装置,包括独立式接闪杆、独 立式接闪带等标准件和标准做法,使得施工更灵活,质量更有保 证,屋顶独立式防雷装置示例见图5。图中的隔离棒由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制成,用于支撑接闪带,和屋面保持隔离间距。隔离棒 上端设置导线夹持器,用来固定接闪带;隔离棒下端插入附带垫 盘的混凝土基座内,固定方便,防止滑动,且无须土建配合施 工。独立式接闪杆下部的支撑管同样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使得接闪杆和屋面分离

图5独立式接闪器工程示例

图5独立式接闪器工程示例

7一接闪带;8一接闪杆:9一线缆金属外护层:10一接地系统:11一光伏设备

皮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的绝缘性能比混凝土等固体材料更 有利于在保证隔离间距的前提下,减小隔离棒的长度, 绝缘引下线是采用绝缘材料包裹传导雷电流的金属导体

4.1.5绝缘引下线是采用绝缘材料包裹传导雷电流的金属导体

4.1.5绝缘引下线是采用绝缘材料包裹传导雷电流的金属导体

有利于引下线和建筑物金属部分、供电线缆、金属装置等保持必 要的隔离间距。绝缘引下线结构见图6,并应满足以下条件: 1)能够耐受雷电冲击电压; 2)应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以保持必要的隔离间距; 3)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和承载雷电流能力。

绝缘引下线应根据表1规定的通过雷电流的能力分为H2、 H、H 和 N 四类。

的安全的绝缘性能,其设计和制造应确保安全地泄放雷电流。 4.1.6住宅建筑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突出外墙的空调室外机 等设备与住宅户内有电气连接,因此应处于LPZO区内,且与 防雷装置保持隔离间距,避免雷电流引入住宅户内。以建筑高度 为78m某第三类防雷高层住宅建筑为例,顶部的空调板和空调 机应设置防直击雷措施,可在最上层空调板外边缘设置金属栏杆 作为接闪器,使得空调机处于滚球保护范围内。 在建筑物高度的80%(即62.4m)及以上部位需要设置防侧 击雷,因此,可以从60m(20层)开始,于顶层的空调板外沿 设置暗装接闪带,并与邻近的防雷装置连接;虽然标准要求每隔 不大于20m设置等电位连接环,但是为等电位连接方便,可每 隔一层设置水平暗装接闪带,使空调板之间的空调机处于接闪器 滚球保护范围内。室外空调机的防侧击示意图见图7。

图7室外空调机的防侧击示意图

室外空调机的典型尺寸按800(L)X600(H)X280(W 住宅空调板和空调机突出外墙时,做法见图8。

图8空调机安装平面图

1)核算空调机和防雷装置在混凝土中的隔离间距

式中:k;一一取决于所选择的防雷装置分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k;为0.04; km一一取决于电气绝缘材料,混凝土材料取0.5; k一一取决于流经接闪器和引下线的雷电流,雷电流按两 个方向分流,取0.5; 1一一从计算点沿着接闪器或引下线到最近等电位连接点 或接地点的长度,m。 按空调板最不利计算长度,l=1.2十0.6=1.8m,楼层高度 l=3m(按每间隔一层设置水平暗装接闪带),即1=l十l 1.8 + 3 = 4.8m。

×0.5X4.8 =0.192m 0.5 d= 02m≥s

2)核算空调机和防雷装置在空气中隔离间距 为了提高顶层空调器防直击雷的可靠性,在顶层空调板外沿 设置金属栏杆兼做接闪器,因此,需要核算顶层空调机和金属栏

杆接闪器之间空气中的隔离间距。金属栏杆高按600mm,k取 1,1取4.8+0.6(金属栏杆的高度)=5.4m。

1 d= 0.2m≥s

对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图7的布置满足隔离间距要求,可 避免防雷装置对空调器侧闪。如果是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为了确 保对突出外墙的空调器实施保护,宜每层设置水平接闪器,即间 距3m。 当高层住宅室外空调板突出外墙时,室外空调机的防护 如下: 1)顶层空调板应设高度不小于600mm的金属栏杆,并与 防雷装置连接。 2)SPD不属于家用或类似场所的电器,不应设于住宅用 户箱内;所有空调机的金属外壳应与防雷装置保持隔 离间距。 3)室外空调板周边设置暗装接闪带,并与防雷网格连接。 4)对于第三类防雷住宅建筑,突出外墙的空调器防侧击 应间隔6m(每隔一层)设置水平暗装接闪带。相应地 对于第二类防雷住宅建筑,间隔3m(每层)设置水平 暗装接闪带。 4.1.7引下线处的隔离间距估算:

4.1.7引下线处的隔离间距估

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k=0.06,空气绝缘系数km=1;双 于网状接闪器,引下线取4根,取n=4,引下线间距c=18m 不形导体间距取20m。

c 18 +0.1+0.2 +0.1+0.2 ~ 0.418 2n Vh 2 X4 V20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k=0.04;引下线间距25m;环形

GB∕T 30191-2013 外墙光催化自洁涂覆材料导体间距取20m。其他条件不变

c 1 25 e= +0.1+0.2 ~0.44 Vh 2 X4 20

可见,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的间距S参考 值为0.5m和0.35m;对于存在多个互连环形导体时,分流系数 取k2~kcm时,s值会更小。 4.1.8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防雷装置发生侧闪,需要保证 隔离间距、见图9

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隔离间距应符合下式

能力,具有高可靠性,如总配电盘电源侧的设备,包括电气测量 仪表,一次过电流保护电器和滤波器等。

值不会同时出现)的影响,在带电导体及接地连接板之间的电涌 电压Up/r比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高。因此,Up/t是被保护设 备上实际承受的最大电涌电压。

4.3.5处于建筑物LPZO.区内,且与防雷装置保持隔离间距的

屋顶金属设备,其室内电源箱处仅需要考虑感应过电压。Ⅱ级和 Ⅱ级试验模拟感应过电压、远距离的雷击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ⅡI级和Ⅲ级试验SPD并不是用来和防雷装置实现等电位连接的。 4.3.6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的屋顶金属设备应考虑部分雷电 流和感应过电压的危害。I级试验是模拟部分传导雷电流冲击的 情况,I级试验所使用的冲击电流持续时间比Ⅱ级和Ⅲ级试验的 长得多。1级试验的SPD通常用于与防雷装置相连的大雷电流 保护区域。这些SPD通过连接防雷装置和电源线路来实现它们 之间等电位。对于含有电子信息系统的设备,只设置I级试验的 SPD是不够的,还要求具有I类设备耐冲击电压值,这就要求 组合SPD综合放电间隙(SG)和氧化锌压敏电阻(MOV)各自 的优点,既具有MOV高响应速度和低电压保护水平,并且具有 SG的高能量泄放能力。 若屋顶金属设备不可避免与防雷装置连接(例如,和钢筋 混凝土内钢筋或钢结构连接),则会引人部分雷电流,需要考虑 多个SPD的分级保护。SPD之间的成功配合,主要取决于后级 SPD的最大能量耐受。 开关型SPD1和限压型SPD2之间配合时,应使SPD2的瞬 态电压低于SPD1的触发电压。在允许的空间里,可利用两个 SPD之间的导线提供足够的电感,导线的寄生电感和电涌电流上 升率的乘积,形成沿导线的电感电压降U=LXdi/dtJC∕T 2155-2012 建筑用金属面酚醛泡沫夹芯板,叠加到 SPD1上,使得开关型SPD1导通,见图10。这个电缆长度一般 不低于10m,但是,在同一个电源箱内实现此目标困难较大。

10开关型SPD和限压型SPD配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