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052-2018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范(试行).pdf

T/CAGHP-052-2018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范(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05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4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6637
免费资源

T/CAGHP-05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052-2018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范(试行).pdf简介:

"T/CAGHP-052-2018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中分院)制定的一份技术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地质灾害中的深部位移监测技术,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标准要求。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深部位移的监测,如地下矿山、隧道、大型工程地基、山体滑坡等,它能实时、准确地监测地壳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减轻灾害影响。

"试行"意味着这份技术规范还在试用阶段,可能会根据实际应用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它详细规定了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监测数据的解释和预警机制等,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总的来说,这份规范旨在提高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T/CAGHP-052-2018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范(试行).pdf部分内容预览:

F.4.2沉降管埋设技术要求

a)沉降管用外接头和胶水连接,接头处密封不透水;管底用闷盖和胶水密封,外面用土工布 绑扎。 b) 按照设计要求在预定位置套上磁环,磁环用定位环固定在沉降管上,并用螺丝固定定位环。 C 将装配好的沉降管放人钻孔中,需用力将沉降管压到孔底,也可一边下管子一边向管子内 注人清水(管子浮力太大时);然后再把管子插人外接头内连接下一段管子,拧紧螺钉,这样 边接边向下放到设计深度为止。 d 确认到孔底后,管口盖上盖子就可以进行回填。回填料应与钻孔周围地层一致,回填过程 中可适当加水,回填速度宜缓慢,回填应密实、不留空隙。宜隔1d~2d后再进行检查,若 填料下沉,需再次填满。 e) 填满后在管子周围应加上保护措施,且孔口必须严格密封,防止进水(图F.4)

图F.4分层沉降仪监测示意图

DBJ∕T 13-301-2018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1.分层沉降管保护盖;2.保护井;3.分层沉降管;4.磁环;5.分层沉降管底封堵 端;6.地表:K:保护并盖直径;K2:保护并并壁厚度;K3.并底垫圈宽度

T/CAGHP0522018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记录数据格式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记录数据格式

表G.1a钻孔测斜仪原始数据表格

表G.1b钻孔测斜仪结果数据表格

G.2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监测数据表术

表G.2滑动测微计、滑动变形计结果数据表格

T/CAGHP052—2018G. 3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表格表G.3a多点位移计原始数据表格监测工程地点、名称:监测孔号:仪器编号:监测时间:锚固点1锚固点2锚固点n...测值测值测值表 G.3b多点位移计结果数据表格监测工程地点、名称:监测孔号:仪器编号:监测时间:传感器锚固点锚固点锚固点号测值初始值位移G.4分层沉降仪监测数据表格表G.4a分层沉降仪原始数据表格监测工程地点、名称:监测孔号:仪器编号:监测时间:沉降磁环1沉降磁环2沉降磁环3沉降磁环4测值测值测值测值表G.4b分层沉降仪结果数据表格监测工程地点、名称:监测孔号:仪器编号:监测时间:孔口初始高程:孔口本次高程:沉降磁环磁环初始磁环本次磁环本次磁环编号高程测值高程位移25

T/CAGHP0522018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网布设

到面布设如图H.1所示,监测孔布置如图H.2

滑坡、崩塌监测部面布

图H.2滑坡、崩塌监测孔布置示意图

H.2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深部位移监测网布设

T/CAGHP0522018

c)“并”字形监测网点

图H.3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监测剖面布设示意图

缝监测部面布设如图H.5所示,监测孔布置如

JB∕T 5961-2007 推土机 角刀片孔的尺寸及布置图H.4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监测孔布置示意

VCAGHP0522018

地裂缝监测部面布设示

图H.6地裂缝监测孔布置示意图

T/CAGHP 0522018

GB/T 36483-2018标准下载(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一、工程概况 应说明监测工作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任务来源、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地质灾害 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成因及稳定状态等。 二、监测方案 应说明监测的目的、任务、分级和对象;监测网点布设的原则、监测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测点布设和优化调整情况;实际监测采取的方法和频率,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相关参 数;监测人员的构成情况。 1.监测目的和任务。 2.监测范围和监测级别。 3.地质灾害体及变形特性。 4.监测剖面及监测点布置。 5.监测方法和频率。 6.监测仪器设备与监测人员。 三、监测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 应说明监测数据采集的流程、遇到的问题和误差消除的方法,编制相关表格,建立相关数据库, 说明资料处理的方法,绘制相应的曲线并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 1.监测数据采集整理。 2.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应明确给出监测对象深部位移监测的评价及预测结果,根据灾害体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五、监测成果附件 1.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平面图及面图。 2.监测平面和剖面布置图。 3.监测点建标记录表(包括建标施工、仪器安装、环境照片)。 4.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图。 5.人工巡视等相关记录、照片或视频资料。 6.委托方或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图件等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剧厂联系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