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pdf

DB33/T 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310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pdf简介:

DB33/T 2345-2021 是浙江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它主要针对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指导性规范。这一标准旨在推动茶园的绿色发展,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茶叶品质,并保护生态环境。

以下是DB33/T 2345-2021 概要介绍:

1. 绿色理念:强调生态茶园应遵循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环保、健康、经济效益的统一。

2. 种植管理:规定了茶园的选址、土壤改良、种植密度、品种选择、施肥、灌溉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茶园的健康生长。

3. 生态控制: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水资源管理:强调节约用水,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防止水污染。

5. 废弃物处理:要求对茶园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监测与评估:规定了对茶园生态环境质量、茶叶品质等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以确保生态茶园的建设效果。

7. 培训与指导:强调对茶园从业人员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生态茶园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DB33/T 2345-2021 是一项旨在提升茶园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茶叶产业发展的标准。

DB33/T 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信息工程部分)》DB33/T2345202

DB33/T2345202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的建立、栽培管理和绿色防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态茶园的建设。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茶园ecologicalteaplantation 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学理论,通过立体复合栽培,具有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 茶叶生产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茶园, 3.2 绿色防控green control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综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茶 园有害生物的行为。

茶园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符合NY/T5010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规定。

4.2.1茶园土壤酸性,pH值4.5~6.0。

2.1茶园土壤酸性,pH值4.5~6.0。 土层有效深度不少于80厘米 土壤质地良好、养分均衡 2.2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15°以上建立梯级园地,15°以下的坡地可等高条植。

DB33/T 2345202

4.2.3所在区域植被丰富,自然覆盖率不低于80%。 4.2.4茶园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应离公路干线直线距离大于200米。 4.2.5茶园道路布局合理,有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等,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主干道硬化,平整 清洁。 4.2.6茶园排、蓄、灌水系统设置合理。根据茶园地形、地势,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 主、支干道内侧建排水沟,宜每隔15米~20米设立存水沟,以便蓄水减少水土流失。宜配套建设喷灌 滴灌或水肥一体等现代节水灌溉设施。 4.2.7园区内建筑物采用统一风格或主题,色彩、外形等协调美观,有体现相关茶文化特色的元素。

4.3.1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与茶园的共生关系、病虫管理、环境价值、种植管理成本、 自身价值等因素。品种应多样化、叶色多变化,落叶树与常绿树、乔木与灌木搭配,形成色彩丰富茶园 景观。植物品种推荐参见附录A。 4.3.2山坡茶园应具有“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的特点,在茶园的山顶、山腰、山脚及山谷岙口 处保留自然植被或补种防护林,宜选枝叶繁茂常绿树种。 4.3.3茶园与周边荒山、农田、果园等非茶地块间应设隔离林带或隔离沟,隔离林宜选枝叶繁茂树种, 隔离沟宜深不低于50厘米,可以沟渠兼用。连片茶园宜按每1公顷~2公顷设隔离林带。 4.3.4茶园内宜种遮荫树,与茶树形成“乔灌”两层生态结构,或“树木+茶树+绿肥”的“乔灌草” 三层生态结构。遮荫树宜选茶叶生产季不落叶落花、无共生病虫害乔木树种。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0株~ 150株,茶园遮光率宜达到10%~30%。机采茶园须按网格化种植。对遮荫树应进行修剪整枝管理,树冠 不超过3米×3米,第一分枝高度应高于1.5米,减少间作树木留养的骨干枝和侧枝数量,不影响茶园 作业。 4.3.5茶园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宜选高大美观树种,株距适宜,可结合种植花草形成立体景观。 4.3.6茶园内除茶树外的其他植被幕盖率宜不少王5%

5.1.1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茶树无性系良种率不低于70%。 5.1.2早中晚生及不同抗性品种搭配合理,中晚生品种占比不低于10%。

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常规条栽茶园覆盖度不少于80%;宜配备单人修剪机或双人修 行机械化修剪。茶树修剪操作按NY/T5018执行

5.3.1合理采用浅耕、申耕、深耕等耕作技术,配备有条园耕作机械。耕作深度,一般浅耕5厘米~ 10厘米、中耕10厘米~15厘来、深耕20厘米~25厘米,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耕作后及时修复 排水沟,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锄草与追肥进行。 5.3.2修剪枝叶宜回归茶园,病枝条宜移出茶园。鼓励集中无害化处理。 5.3.3对pH小于4.0的严重酸化茶园,宜用白云石粉或土壤调理剂等物质改良,白云石粉用量为每公

5.3.1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等耕作技术,配备有茶园耕作机械。耕作深度,一般浅耕 10厘米、中耕10厘米~15厘米、深耕20厘米~25厘米,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耕作后 排水沟,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锄草与追肥进行。

5.3.2修剪枝叶宜回归茶园,病枝条宜移出茶园。鼓励集中无害化处理。

5. 4. 1肥料种类

DB33/T2345202

5. 4. 2 肥料用量

宜依据测土配方结果,根据基础地力、养分需求、目标产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建议商品有 机肥300千克~500千克/亩或饼肥150千克~200千克/亩。配施化肥,特异品种亩施氮肥(N)10千克~ 12千克,磷肥(P20s)3.0千克~4.5千克,钾肥(K20)4.5千克~6.0千克;名优茶亩施氮肥(N)12.5 千克~15.0千克,磷肥(P.0)3.0千克~4.5千克,钟肥(K0)3.0千克~4.5千克。大宗茶亩施氮肥 (N)15千克~19千克,磷肥(P20s)3千克~4千克,钾肥(K20)4千克~5千克

生态茶园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分次使用,基肥采用开沟施肥或机械深施,追肥撒施后翻耕入土。特异 品种(白化茶、黄化茶)和名优茶在春茶开采前30天~40天和采摘后各追施一次,大宗茶在春茶采摘 前20天~30天、春茶采摘后、夏茶采摘后各追施一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茶园可开展水肥一体化施 肥。

可在茶园行间、隙地种植矮生或匍匐型绿肥,推荐品种见附录A。一龄茶园茶行间隙种植2行~3行, 2足龄茶园种植1行~2行,行距1.5米以上的3足龄茶园可种植2行~3行

宜制定灌溉计划。宜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喷灌,连续一周高温无雨,根据茶园土壤摘情和茶 树缺水情况实施地面灌溉。

6.1.1利用多作物间作、栖息地和缓冲带,或种植蜜源植物招引或保护茶园中的虫、蜘蛛、捕食螨、 奇生蜂、螳螂等有益生物,以虫治虫。 6.1.2宜利用茉莉酸、水杨酸等诱导茶树产生对害虫或病原物的抗性,或诱导茶树产生挥发物以聚集 天敌。 6.1.3利用以草抑草技术,宜种植三叶草、圆叶决明、鼠茅草等抑制杂草生长。 6.1.4宜使用在茶树上登记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DB33/T 2345202

6.2.1宜人工捕杀茶丽纹象甲、茶毛虫、茶蚕、蓑蛾类等害虫。 6.2.2宜使用除草布覆盖茶行间抑制杂草生长,或采用机械、人工方法直接除草。 6.2.3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诱剂诱杀。宜利用吸虫机械吸除茶小绿叶蝉、 粉虱等小型害虫。 6.2.4宜采用分批勤采技术,减少茶小绿叶蝉、茶橙瘘螨、茶饼病等趋嫩性病虫为害。 6.2.5采用深修剪或重修剪,减轻类为害。 6.2.6宜秋末清园亮脚,采用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茶树病原菌和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虫蛹基数

6.3.1只在必要时才选择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时应按防治指标要求,在防治适期施药,

在防治适期施药,具体按照NY 执行。 不使用国家、地方规定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 施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妥善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废弃包装物,清洗、保养施药器械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120-2009》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

附录A (资料性) 茶园生态配置选择 茶园生态配置树种推荐见表A.1,草本植物推荐见表A.2。

DB33/T2345202

表A.1生态茶园配置树种推荐

DB33/T 2345202

表A.2生态茶园配置草本植物推荐

DB11∕T 1576-2018 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附录B (资料性) 生态蒸园建设标准化技术模式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