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545-2020 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无损检测标准.pdf

SH/T 3545-2020 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无损检测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6149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H/T 3545-2020 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无损检测标准.pdf简介:

SH/T 3545-2020《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无损检测》标准,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石油化工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损检测的专门技术规范。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管道的制造和安装质量,确保管道的完整性,防止因管道缺陷引起的事故,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涵盖了无损检测的各种方法,包括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旋探伤、声发射检测等,适用于石油化工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验等各个环节。具体内容包括了检测方法的选择、操作程序、质量控制、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要求。

它规定了检测的精度、检测的时机、检测的范围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和处理,对于检测人员的资质也有明确的要求。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无损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管道的内部缺陷,及时进行修复,避免因管道破裂或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

总的来说,SH/T 3545-2020标准是石油化工管道工程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具,对于保证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SH/T 3545-2020 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无损检测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SH/T 35452020

6.4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GB 51286-2018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6.4.1扫查面及探头数量

6.4.1.1工件厚度为6mm~40mm时,采用一种K值探头,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 头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 6.4.1.2工件厚度大于40mm时,采用两种K值探头,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 单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探头的折射角度相差应不小于10°。 6.4.1.3对于直管与法兰、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对接的焊接接头,由于结构条件限制管件侧不能 进行100%扫查,应采用两种K值探头分别进行检测,不能进行双侧扫查的部位应在报告中注明。

6.4.2.1探头K值、前沿距离和频率应符合

探头K值、前沿距离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SH/T35452020

所有焊接接头,一次波至少要扫查到焊接接头的根部,一次波和二次波的扫查范围总和要覆盖 焊接接头全部截面。 探头K值和前沿距离推荐值宜按表6.4.2.1选用。 检测厚度小于30mm的焊接接头,宜选择频率为5M的探头,检测厚度大于30mm的焊接接头: 宜选择频率为2.5M的探头。

表6.4.2.1探头K值和前沿距离推荐值

6.4.2.2探头与检件的接触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检测灵敏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选择小尺寸、短前沿探头,探头楔块应保证与工件表面耦 合良好,否则应对楔块进行修磨; b)各种外径的管道对接焊接接头,探头与管子的接触面尺寸应满足表6.4.2.2的规定

表6.4.2.2探头宽度选择

6.4.3扫查速度与表面耦合补偿

6.4.3.1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1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2对于检件表面探头移动区采用打磨处理的,宜推荐表面补偿值为4dB,否则应按附录G的规 声能损耗差的测定。 3耦合剂可采用化学糊、机油或甘油。

6.5.1受检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 应予以清除,其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6.5.2检测前应用纵波直探头或测厚仪对检件的扫查部位母材厚度进行测量确认,当测量值与标称值 不同时,应在记录和报告中注明。 6.5.3检测面及探头移动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SH/T 35452020

图6.5.3检测和探头移动区

探头移动区应进行打磨,清除探头移动区内的焊接飞溅、焊疤、铁屑、油垢、锈蚀及其他杂质, 使检测表面平滑,便于探头扫查,探头移动区P按式(2)计算。 P≥2TK+50...... (2)

探头移动区应进行打磨,清除探头移动区内的焊接飞溅、焊疤、铁屑、油垢、锈蚀及其他杂质 使检测表面平滑,便于探头扫查,探头移动区P按式(2)计算。 P2TK+50 (2)

a)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I区; b)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ⅡI区: c)判废线及其以上区域为IⅢI区

6.6.3不同规格的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应符合表6.6.3的规定。

SH/T35452020

6.7.1将探头置于对接焊接接头两侧并垂直于对接焊接接头作锯齿形扫查,探头前、后移动距离应不 小于2TK,探头前、后移动的齿距应小于探头晶片宽度的一半; 6.7.2外径大于300mm,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增加横向缺陷检测,检测横向缺陷时,探头在对接焊接 接头两侧边缘与对接焊接接头中心线成10°。~30°作两个方向的斜向扫查,扫查灵敏度应将各线的灵敏 度再提高6dB 6.7.3为了观察缺陷动态波形或区分伪缺陷信号以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可采用前、后、左、 右、转角等扫查方法。

对所有反射波幅位于I区及以上的缺陷,均应对缺陷位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指示长度 测定。 缺陷位置测定应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的位置为准。 产版高综药云

6.9.1当检测人员怀疑超过评定线的信号是危害性缺陷时,应改变探头K值,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并结 合焊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也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6.9.2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其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 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长度,间距不计入缺陷长度。 6.9.3单个点状缺陷指示长度不足10mm时,应按5mm计

6.10.1对接焊接接头应不允许裂纹和未熔合缺陷存在。 6.10.2评定线以下的缺陷均应评为I级。 3. 10 3对接煜控培头质量分级应按表 6 10 3 的规定进行

6.10.1对接焊接接头应不充许裂纹和未熔合缺陷存在。

10.3对接焊接接头质量分级应按表6.10.3的

SH/T3545—2020表6.10.3对接焊接接头质量分级对接焊接接反射波幅缺陷长度"头质量等级所在区域单个指示长度L(mm)累计长度(mm)I非裂纹类缺陷不限I级小于或等于T/3,最小可为10,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对接焊接接头周长的10%,且小II不超过30于30小于或等于2T/3,最小可为12,最大长度小于或等于对接焊接接头周长的15%,且小ⅡI级II不超过40于40II缺陷长度超过Ⅱ级者ⅡI级II所有缺陷I、I裂纹等危害性缺陷注:T为单壁厚度,当对接焊接接头两侧母材厚度不等时,取较薄者的厚度值,在10mm对接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同时存在条状缺陷和未焊透时,应评为Ⅲ级。b当缺陷累计长度小于单个缺陷指示长度时,以单个缺陷指示长度为准。磁粉检测7.1磁粉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7. 1. 1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磁粉探伤机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b)交流单磁轭最大间距时的提升力应不小于45N;交流交叉磁轭的提升力应不小于118N;c)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应符合GB/T5097的规定。7.1.2磁粉检测辅助器材应包括:a)A,型、C型标准试片;b)5倍~10倍放大镜;c)照度计;d)黑光灯;e)黑光辐照计。7.1.3磁粉、载体及磁悬液应符合下列规定:a)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性,并应与检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b)检件温度在0℃以上时,宜采用水作为分散媒介,也可在水中添加活性剂和防锈剂增加润湿性和抗防腐性;检件温度在0℃及其以下时,应在水中加入防冻剂或采用低黏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c)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检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磁悬液浓度应按表7.1.3的规定进行配制,也可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制。使用前应对磁悬液进行搅拌使其均匀。20

SH/T35452020

粉检测。 7.3.2采用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为了防止电弧烧伤检件表面和提高导电性能,应将检件和电 极接触部分的表面清除干净,必要时也可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 7.3.3磁粉颜色应与检件表面形成明显反差,否则应使用反差增强剂增强对比度

[7. 4. 1一般规定

7.4.1.1对接焊接接头磁粉检测应采用交流磁轭连续磁化法,单磁轭应与管子曲面接触良好,交叉磁 轭适用于直径大于200mm的管子对接焊接接头检测。典型磁化方法参见本标准附录H。 7.4.1.2对管子及管件检测,应根据不同规格和结构选用适合的检测方法。

7.4.2磁悬液的施加

4.2.1施加磁悬液前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能被磁悬液湿润。 4.2.2磁悬液的施加应采用喷洒方法,喷洒时应使磁悬液呈均匀雾状。 4.2.3磁化的同时喷洒磁悬液,

.4.3.1磁轭法:采用单磁轭法检测时,磁极与管子表面应保持良好接触,检件的磁化、施加磁悬液 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一般为3s~5s,停施磁悬液1s后方可停止磁 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一检测部位应进行两次相互垂直的磁化;对于特殊工件不能进行两次相互垂直的磁化时应在 工艺中明确; b 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 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及两侧各50mm的范围; d 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 e 直径大于200mm的管子采用交叉磁轭法磁化时,应保证四个磁极与工件表面接触良好,磁极 应连续行走或分段磁化,当分段磁化时,两次磁化的重叠区域不应少于30%的磁极宽度。 .4.3.2轴向通电法或中心导体法: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管件宜采用轴向通电法或中心导体 去磁化,磁化时间为1s~3s,磁化电流为交流,磁化规范按式(3)计算。

式中: 交流电流值,A; 管子/管件外径,mm

I一一交流电流值,A; D一管子/管件外径,mm。 7.4.3.3触头法:对三通、大小头、弯头等形状复杂的管件进行局部磁化时,宜采用触头法,通电时 间1s~3s,磁化规范见表7.4.3.3。电极与检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SY/T 5166-2020 石油抽油机井测试仪.pdf,必要时应加装接触垫,触头手柄 应有遥控开关,在触头与检件接触好后方可开启开关,取下电极前应先关闭开关,除上述要求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a)电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 b) 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 c)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

SH/T35452020

表7.4.3.3触头法磁化电流值

7.4.3.4线圈法:线圈法产生的磁场平行于线圈的轴线。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 到150mm的范围内,150mm以外的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并按下列规定选择电流值: a)低充填因数线圈法,当线圈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被检件横截面积的10倍时,磁化电流按下 列公式计算: ①偏心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4)计算(可进行土10%的调节):

②正中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5)计算(可进行士10%的调节)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JGJ/T401-2017》45000 : N(L/ D)

I一一施加在线圈上的磁化电流,A: N一线圈匝数; L一检件长度,mm; D一一检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 R一线圈半径,mm。 高充填因数线圈法,用固定线圈或电缆缠绕进行检测,线圈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倍检件截面 积(包括中空部分),磁化时,可按式(6)计算磁化电流(可进行土10%的调节):

35000 N[L / D +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