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1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578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简介:

GB/T 40335-2021《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是一份由中国国家标准管理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使用示踪气体进行泄漏检测的方法和程序,适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管道系统、储罐以及其他可能存在泄漏的结构或组件的检测。

该标准详细阐述了示踪气体的选择、使用量、检测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泄漏评估等环节。它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准确、有效的泄漏检测方法,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泄漏带来的环境和经济影响。

通过使用示踪气体,检测人员可以追踪气体泄漏的源头,确定泄漏的位置和程度,这对于工业生产和设备维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该标准也对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环境影响提出了要求,以确保检测活动的规范化和环保。

总的来说,GB/T 40335-2021 是一项关于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对于提高泄漏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403352021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604.7 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12604.7—2021,ISO20484:2017,MOD)

GB/T1260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在被检件的边界两侧建立示踪气体分压差。示踪气体通过漏孔后某国际会所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全套,利用其化学或物理性质进行检 测。基于示踪气体化学性质的检测,其检出通常是由于化学反应在被检件表面产生局部颜色变化,因此 要求被检件目视可见。基于示踪气体物理性质的检测,通常采用反馈电信号随示踪气体分压力变化的 传感器。常用含传感器的仪器设备有以下几种: 一质谱检漏仪:用于特定示踪气体,一般为He; 碱离子二极管:用于卤素气体; 电子捕获设备:用于SF。等; 一一皮拉尼真空计:用于与空气导热系数不同的示踪气体; 一光度计:示踪气体的发射或吸收频率在光度计的带通滤波频率范围内。 检测条件宜由泄漏检测人员和客户共同确定并达成一致,由泄漏检测人员详细记录到检测报告(见 第10章)。

5.1真空检测(A组技术)

GB/T 403352021

5.2正压检测(B组技术)

过取样探头、载气气流或护罩(容器)收集,对被检件外壁的示踪气体进行检测。示踪气体也可通过化学 反应检测。 另一种特殊技术(背压检测)也可使用。该技术通过对密闭被检件加压,当被检件存在泄漏时,示踪 气体被压入被检件内部,将被检件置于真空容器内,检测泄漏出的示踪气体(该技术通常只采用He)。 该方法适用于内部容积较小(约几立方厘米)的被检件

被检件应充分清洁、脱脂、干燥。与检测无关的开口和孔洞应采用塞子、焊接、合适的材料和垫圈等 方式加以密封。检测宜在电镀、喷漆或施加超声耦合剂前执行。如对被检件抽真空,宜避免使用多孔或 塑料材料,有助于避免虚假指示(虚假泄漏),并缩短清除时间。 被检件、真空系统、检漏仪和校准漏孔间的接头应匹配,并检查其密封性

8真空检测(A组技术)

8真空检测(A组技术)

A组技术适用于能抽真空或承受外部压力的被检件。示踪气体施加于被检件外壁,检漏仪连接至 被检件内部。如果使用质谱检漏仪,检测时其自身的真空系统能直接对小型被检件抽真空。 体积较大的被检件,需并联辅助真空系统至检漏仪。辅助真空系统导致仅部分示踪气体进入检漏 议时,应考虑灵敏度降低的情况。 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真空检测技术(整体检测)(A.1): 对置于密封罩(密封袋或密封容器)内的被检件抽真空并连接至检漏仪。密封罩内充人示踪气 体或含示踪气体的混合气体。该技术能对漏率定量,但不能对泄漏位置准确定位。 当泄漏检测的目的是根据特定漏率标准判断被检件是否合格时,应只采用A.1技术。该情况 下,应测量示踪气体的浓度、压力和温度,并保证混合气体的均匀性。为确保密封罩密封性,推

GB/T403352021

荐采用刚性密封罩。 真空检测技术(局部检测)(A.2): 对被检件抽真空并连接至检漏仪。采用充有示踪气体且气密性良好的密封罩包裹待检测区 域。该技术能对漏率定量,但不能对泄漏位置准确定位。 真空检测技术(单点检测)(A.3): 对被检件抽真空并连接至检漏仪。喷吹示踪气体至被检件外壁可疑区域。该技术能对泄漏位 置定位,但不能对整体漏率定量,

8.2.1应按照仪器厂商操作手册,使用校准漏扎对检漏仪调节。如果选用质谱检漏仪,应使用校准漏 孔直接与检漏仪人口相连或使用仪器内置漏孔进行校准。 8.2.2被检件连接至检漏仪,用检漏仪的真空系统或辅助真空系统对被检件抽真空至合适压力。该压 力由检漏仪最大人口压力决定。 8.2.3应测量初始背景信号。 8.2.4校准漏孔与被检件连接,应记录校准漏孔打开后检漏系统的最大稳定信号,以验证系统灵敏度, 检测期间检漏仪与辅助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比应保持恒定。 8.2.5较大的被检件或复杂系统,应选择合适的校准漏孔以测量系统响应时间。校准漏孔的漏率宜尽 可能接近系统最大允许漏率。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响应时间时校准漏孔应连接至被检件最不利于检出 的位置,校准漏孔和被检件之间应有隔离阀。 如有可能,校准漏孔出口和隔离阀之间应抽真空。任何情况下,宜注意避免校准漏孔出口和隔离阀 之间累积的气体进入系统。响应时间是从隔离阀打并至检漏系统信号增幅达到最大稳定值90%之间 的时间。 注1:响应时间实际测量通常在信号衰减阶段执行。 注2:另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响应时间是指从隔离阀打开至检漏系统信号增幅达到最大稳定值63%之间的时间。 8.2.6关闭校准漏孔,记录检漏系统背景信号。打开校准漏孔,记录检漏系统稳定信号。迅速关闭校 准漏孔,检漏系统信号下降了稳定信号与背景信号差值90%的时间间隔为清除时间。 注:另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清除时间是指从关闭校准漏孔至检漏系统信号下降了稳定信号与背景信号差值63%的 时间。 8.2.7信号幅值和响应时间应作为检测过程中的参考基准。检测期间系统布局和抽速均不应改变。 8.2.8检测能使检漏系统信号饱和的较大泄漏时,能通过降低混合气体中示踪气体浓度,或增大辅助 真空系统抽速以降低检测灵敏度。检测灵敏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测量响应时间

8.3真空检测技术(整体检测)(A.1)步骤

GB/T 403352021

GB/T 403352021

8.3.5被检件置于含规定浓度示踪气体的密封罩,维持时间应至少为响应时间的2倍。当响应时间超 过20min时,可按规定给出不同的维持时间。 注:另有一种常见的情况,维持时间至少为响应时间的3倍。

.3.6任何信号出现后,应等待直至出现以下情

获得最大信号值:能与已知漏孔漏率的信号对比并计算总漏率; 一获得最大允许漏率相应信号:该情况下可中断检测并评定。 3.3.7分子流状态下,被检件整体漏率按照公式(1)计算,

qG 被检件整体漏率,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qCL 校准漏孔漏率(纯示踪气体),单位为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a·m"/s); S. 泄漏信号; R 与S.相应的背景信号; ScL 校准漏孔产生的信号; Rcl. 与Sc相应的背景信号: C 混合气体中示踪气体体积浓度; Patm 大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力 密封罩内总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当使用混合气体检测时,示踪气体体积浓度应通过经批准的混合气体制备程序获得(如有要求,提 #证明)。

8.4真空检测技术(局部检测)(A.2)步骤

部区域使用密封罩。检测规程给出示踪气体维持时间时,应考虑被检区域相对于真空系统和检漏仪的 位置。 8.4.2系统初始化设置后,应执行8.4.3~8.4.5步骤。 8.4.3塑料袋或密封容器通过胶带或密封垫贴合至被检区域。该措施可防止检测中出现较大示踪气 体泄漏。 8.4.4被检件抽真空。 8.4.5按8.3.3到8.3.6规定的要求执行。

8.5.1系统初始化设置后,应执行8.5.2~8.5.

GB/T403352021

8.5.6检测到所有泄漏后,可采用其他合适的技术(“整体法”或“累加法”)确定被检件整体漏率。该步 骤可在检测初执行,以便不存在泄漏的情况下节省检测时间。如被检件含有渗透或吸附示踪气体的材 料,吸附的示踪气体可能降低后续检测灵敏度

9正压检测(B组技术)

9正压检测(B组技术)

9正压检测(B组技术)

9.2.1氨检测技术(B.1)

.1.1试剂直接施加于被检件表面,或施加于纸或织物并覆盖于被检件表面。应通过接触少量示 本验证试剂反应性能。 1.2试剂样品应施加于被检件表面(远离被检测区域),应在整个检测周期内观察其颜色变化 变化表示环境或被检件表面存在氨气污染

9.2.2正压检测技术(B.2.B.3.B.4.B.6)

验漏仪应按8.2.1规定的方法调节(适用于B.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B.3,B.4和B.6)。 应选择合适漏率的校准漏孔执行系统校准,漏孔漏率应在出口为大气时(或等效系统,如预制

GB/T 403352021

GB/T 40335=202

气体浓度)校准。定性检测时,校准漏孔漏率宜接近最天充许漏率。定位检测时(用于返修),校准漏 漏率宜接近最小可检漏率(适用于B.2,B.3,B.4和B.6)。 9.2.2.3当采用取样探头时,关闭入口阀或置于液氮上方取样以完成调零操作。如不具备该类装置,调 零操作能于检测开始前在相对洁净的大气中执行(仅针对B.3和B.4)。 如要求测量检测灵敏度,取样探头前端置于校准漏孔出口。移开探头等待清除时间,以规定的扫查 速度移动取样探头以再次校准(仅针对B.4)。 校准宜在未被示踪气体污染的区域执行。取样探头可能被灰尘或异物堵塞,应频繁执行校准(仅针 对B.4)。 9.2.2.4当采用密封罩时,已知漏率的漏孔通过隔离阀与密封罩连接。应记录阀门打开前和经累积时 间后示踪气体浓度对应的检漏系统信号。如密封罩无法抽真空,检测系统难以净化,该步骤应谨慎实施 仅针对B.3)。 9.2.2.5如检测在真空系统无法隔离的真空容器内执行,应记录响应时间和校准漏孔最大信号。后续 检测中真空系统的抽速应保持不变(仅针对B.6)。 9.2.2.6移除示踪气流.记录空气中残余示踪气体信号

9.2.3背压检测技术(B.5)

9.2.3.1带有校准漏扎的具空容器与质谱检漏仪相连。达到规定的具空度时记录背景信号。打开校准 漏孔,记录信号出现时间和信号最大幅值。 9.2.3.2应采用与被检件相同材料、表面状态的密封样品以确定除气时间。样品置于与质谱检漏仪相 连的真空容器。除气时间是获得明显低于最大允许漏率信号所需的最短时间。除气时间过长可能降低 检测灵敏度或掩盖较大泄漏

DBJ50∕T-298-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标准9.3氨检测技术(B.1)

该技术适用于泄漏检测和定位。 系统初始化设置后,应执行9.3.2~9.3.7步骤

应采用干燥热空气吹扫被检件以获得十燥环境。 因水汽可能引起腐蚀,如有可能,推荐对被检件 空。当出现9.2.1.2描述的颜色变化时,待施加检测试剂的表面宜预先使用酸性溶液中和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